它们安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在思考。它们,我们并不陌生。一次不经意的擦肩,其冷峻不可知的气质,令人肃然起敬。经济复苏、工业化发达、自由主义勃发的上世纪60年代,英国哲学家理查德·乌海姆(Richard Wollheim)在批评为达到美学效果而刻意减少内容的艺术实验时首次提出极简主义(Minimalism)一词。极简主义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其他任何时期、任何门类和流派的艺术并无不同,其目的即建立一种新的秩序。极简主义可以是风格派网格体系中有条不紊的构成原则,也可以是立体主义互有关联的平面。其克制、冷静,与周遭世界的喧嚣与空谈形成鲜明对比。 
 卡尔·安德烈(Carl Andre)就是极简主义中的重要一位。 卡尔·安德烈1935年生于马萨诸塞州昆西,是美国战后极简主义运动的中心人物和推动者。1951年至1953年,安德烈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安多弗的菲利普斯学院。后在军队服役一年后,1957年搬至纽约。1958年,他与艺术家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相识,在斯特拉的工作室工作,同时开始绘画和雕塑。

 极简主义至今已走过了50余年。回顾历史,卡尔·安德烈从被忽视、质疑、肯定、抛弃到重回大众视线。2014年,卡尔·安德烈的个展:“雕塑作为场地:1958-2010”( Sculpture as Space: 1958-2010),在美国迪亚艺术基金会(Dia Art Foundation)举办。这是其30年以来的首次大型回顾展,并在随后展开世界巡展。
 展览筹备历时4年之久,加上这位时年79岁高龄安德烈的亲自参与,使得这次回顾展对过去近50年概括出一个全面而广阔的年代结构。除了标志性的45件雕塑,还包括160多篇诗的文本,语言作为像工业材料一样的元素在纸本上排列成具象诗(Concrete Poetry)等。 “雕塑作为场地:1958-2010”( Sculpture as Space: 1958-2010)展览图录 书名:Carl Andre – Sculpture as Place:1958-2010/卡尔·安德烈 - 雕塑作为场地:1958-2010 出版:Yale University Press,2014年创作早期,卡尔·安德烈的雕塑风格深受布朗库西(Brancusi)的影响,通过布朗库西,安德烈认识了对其后期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家——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并与他共享一间工作室。一次,斯特拉指着安德烈雕塑中取出的木头说:“那也是雕塑。” 这激发了安德烈新的创作思路:“木头在没被雕刻之前更好,我并没有在任何程度上改善它。”由此开始了“不雕刻”的雕塑创作。 极简主义的势头早已出现。我从1959年开始就一直创作现在被人们认为是极简主义的作品。我的灵感很多都是来自布朗库西这样一位用最简化的元素创作的“极简主义”艺术家。极简主义不是新的创造,而是之前形式的精华和浓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优于以往,只是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 卡尔・安德烈之后宣称:“如果要切割素材,不如把它们直接拿来切割空间。”与大多数艺术家不同,卡尔·安德烈不把材料割成空间,而是把它作为空间的切割。以往雕塑惯用的昂贵材料被他摒除,朴素的材料开始成为其创作元素:工业用砖、钢板,建筑的铝、铅、镁板,甚至木块、石头。1960-1964年,卡尔·安德烈一直在宾夕法尼亚铁路工作。“铁路是我最后的艺术学院。”在铁路工作的四年里,卡尔·安德烈虽然没有什么知名的雕塑创作,但这段经历对其影响深远。“铁路完全让我远离艺术的造作和虚伪。”铁路的钢板线和有序性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烙印,“铁路是材料的巨大宝藏......是材料的重要来源,而且全部免费。”他经常把这些材料捡回家备用。
 此外,安德烈还曾参观过英国巨石阵史前考古遗址,这巩固了其与模块化单元合作的决心。极简主义艺术家喜欢创作那些对他们而言具有机械般冷酷特质的作品,这些作品制作时对细节要求极高。人们几乎察觉不到艺术家创作的痕迹。

 极简主义艺术家的工作更像建筑师:制订计划、下达指令、监督生产。极简主义艺术家如同美国波普艺术家一样,想要抹去所有的个人痕迹,去掉作品中任何表露个人情感、主观性或作者身份的迹象。他们的目的是迫使参观者集中精力应对面前实物,而不是把注意力分散在作者个性上。从1966年起,卡尔·安德烈开始称他的作品为“雕塑作为场地”(Sculpture as Space)。他认为:材料作为艺术品的状态是在特定空间中才存在的。他在每次接受画廊和博物馆的委任后都会亲自寻找材料、设计空间规模和比例,直到80多岁依旧亲临现场。
 “雕塑不只是用眼睛来观看的。”在卡尔·安德烈的“地板作品”(Floor Pieces)系列中,不同的材质被融于地板之中,与环境一起成为了“背景”。面对空荡荡的展厅,人们最开始可能会疑惑;当在毫无察觉中踩到它们时,才意识到原来作品就在脚下。而只有当观众步入室内,这些作品才真正有了生命。此刻,雕塑也才真正完成其被创作的初衷:影响环境,及环境中的人。“雕塑作为场地:1958-2010”( Sculpture as Space: 1958-2010)书影实拍

 
 作为纽约极简主义派的追崇者, 安德烈的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参加过多次展览:第四、六、七届卡塞尔文献展(Kassel Documenta);1978年的威尼斯双年展;1970年的纽约古根汉姆博物馆回顾展;1987年的德克萨斯丽格艺术博物馆(Laguna Gloria Art Museum);1987年埃因霍温Stedelijk Van Abbe Museum;1996年英国牛津现代艺术博物馆;2001年比利时安特卫普Open Air Museum;2005年瑞士巴塞尔博物馆等展览。最后,极简主义的影响涉及文化艺术的各个范畴,除了建筑、绘画、雕塑、装置和设计之外,音乐及文学的表现形式亦受到极大的冲击。 书名:Barnett Newman - The Late Work 1965—1970巴尼特·纽曼的晚期创作:1965-1970年 作者:Bradford A. Epley, Michelle White, SarahK. Rich此书是基于对巴尼特·纽曼晚期作品长达十年的详尽研究。纽曼的作品代表着上世纪20年代美国绘画的精神追求和材料创新。他的作品以细小的垂直细线穿过大的色彩平面而著称。在纽曼生命的最后五年,他主要采用丙烯,取代油画颜料。色彩越来越鲜艳,并开始尝试使用定制画布。纽曼65岁离世时,留下了三幅未完成作品。对这三幅作品的研究,揭开了纽曼艺术创作的过程。此书还收录了同时期的20余件作品,是第一本致力纽曼晚期作品的出版物。 书名:Piet Mondrian. Barnett Newman. DanFlavin/蒙德里安、纽曼、丹·弗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