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方彬:以积极心态和更大善意对待社会中的恶意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9-10-19


以积极心态和更大善意对待社会中的恶意,至少可以让自己的灵魂得到些许抚慰,可能的话还渐渐地影响和改造恶意。

有时我很理想主义,甚至很迂腐,经常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游荡,这大概是在一些博弈或竞争中败北的重要原因。即便认识到问题所在,也无法改变自己,因为人性或基因所致。既便改一事,改不了事事;改一时,改不了一生。所以,坦然接受,尊循内心。

其实,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时时事事面对美丑善恶,必须作出选择,屈从还是抗争。消极者守心,积极者改造。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我们必须对世界或社会给予的态度。

上海有位教师提出“与黑暗和解”,因为政治不正确而受到批评。细想一下,面对社会中的恶,无非两种应对方式,一种是以暴制暴,一种以柔克刚(包括被迫接受)。印度甘地的不合作运动,宗教的博爱,都属于后者,试图以善意影响和改变恶意。有时以善意应对恶意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善对于真正的恶其实无能为力。

大致区分,社会中的恶来自两种情况,一种是无意识中铸就的恶,这种恶可影响和可改造,另一种是有恶人行恶,你改变不了,特殊情况下因为社会扭曲,出现了恶人得势,这时绝大多数人只能沉默,逆来顺受,只有极少的殉道者勇往直前。选择承受自然不丈夫,但这至少可以抚慰痛苦的灵魂。所以说宗教乃“人类灵魂的避难所”,原因即在于此。又是因为人类需要灵魂归宿和避难,宗教才不因科学发展而消亡。

到这里我想起了一段哲思小语。一个人面对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可以看到世界的明亮,通过镜子可以看到自己的污点。其实,窗子和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广大,世界就广大,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这段话有点佛系味道,然而未必不是一种精神出路,精神退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