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勃最失意的一首诗,通篇没写一个秋字,却满是秋愁,人见犹怜!

 马路上的你 2019-10-19

明说诗歌文化6

一、

盛唐时代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黄金时代。在别的时代,文化名人都是一个一个的出现,但是在盛唐,诗人几乎是成群出现的。

李白、杜甫、白居易,一个个星光璀璨。文豪遍地走,这是读者的幸运。我们能够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壮,以及“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诘问。

但是,对于这些文人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不幸呢?以贾岛为例,若是他生活在宋元明清,任何一个朝代,凭借着他的用功,一个“推敲”都能琢磨半个月的认真劲儿,肯定也会在文化圈出人头地。

但不幸的是,贾岛生活在唐朝,他在诗人的排名中,能排进前30都困难。

这就好比是110米栏比赛,在刘翔、博古特的时代,跑出13秒05的成绩,奖牌你都摸不到,但是在2019呢?这个成绩足够你夺冠!苹果手机维修网点

没办法,贾岛就生活在那个年代,所以只能躲在李白、杜甫的光环下,偶尔露个面。

二、

其实,本来很有实力,但最终却没有显出来,为后世所熟知的诗人,除了贾岛在唐代还有很多。

比如,孟郊、王无功、刘长卿、宋之问等等。多说一句宋之问,我只是说他才气高,可没说他人品的问题,望各位勿喷!

但是说,最可惜的一个,恐怕就是王勃。

王勃的才气,自不必说,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说明一切。

说实话,笔者码字已经上百万,但是穷我10多年的功力,也憋不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七成水准的佳句。

为何说王勃可惜呢?准确的说,他已经足够出色,但是假若王勃不是那么倒霉,能够活得再长一点,他的成就不会比李白、杜甫低。

呜呼,天妒英才,在这默哀10秒钟!

三、

王勃的才气有多高,我们不妨看一下正史的记载:

《旧唐书》:“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同是著名诗人的杨炯这样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都说同行相轻。杨炯如此评价王勃,如此不惜溢美之词,由此可想而知王勃有多牛。

可惜天妒英才!仿佛王勃的才气有多高,他就多倒霉。

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李贤让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王勃只好答应,写了一封才华横溢的檄文。

结果,倒霉就倒霉在才华上了。若是普通人来写可能不会流传,但是由王勃写的,就大面积的传播,最终传到唐高宗手中。

他就是武则天的第二任老公!

唐高宗勃然大怒,王勃是名仕,怎么鼓捣自己孩子斗鸡,他居心何在?

于是直接将王勃驱逐,让其仕途戛然而止!

王勃从那次之后,不断地隐忍,不断地向王公大臣示好,终于再次走上仕途。可是,他刚复出,就又受到打击,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

至此,王勃不仅仕途没了,差点还因此丧命!

你说他的命苦不苦?

四、

官职被剥夺之后,在同年的深秋,王勃站在长江边写下他最失意的一首诗,通篇没写一个秋字,却满是秋愁,人见犹怜!

这首诗就是《山中》,我们先欣赏一下: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直接翻译过来就是,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滞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

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这首诗的好,在于它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

比如,长江悲已滞,既是写长江,更是用长江的悲抒发作者的悲情!

次句“万里念将归”紧承首句,具体抒发远游思归的悲苦心境。

结句“山山黄叶飞”写深秋的景象,强调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突现了人物的形象和心情。

可以说,全文没有一个秋字出现,但是处处都在写秋,却满是秋愁。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一个游子遭遇挫折,思乡却不得归,只能在树叶跌落的晚秋,看着滚滚长江的凄凉气氛!

虽然只是读诗,并未见王勃一眼,但此情此景,人见犹怜!

五、

天妒英才!

有时候你的才气,与命运是反比例函数。

李贺、王勃、唐伯虎,……,一个个都很让人惋惜!

很庆幸,我们只是一个普通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