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常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我们发现,拖延症其实不仅仅是一个症状,它其实一个很复杂的内在心理状态。很多拖延、迟到的人,其实是有一些心理原因的。 1、用迂回的方式在对抗 拖延、迟到,本质上是在对抗某种规定或者规则。比如,上级安排给我的有时限的工作,我应该要在什么时间内做好;这个活动或者这个课程,就是在这个时间,请你准时参加…… 如果是自己在家里想做什么事情,随时都可以做,似乎就没有所谓的拖延或者迟到。一定是有一个时间节点,也意味着有要求了,才会有拖延、迟到这种现象的产生。 所以,拖延和迟到,本质上是一种对抗。 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比较清楚事情的本质了。也许,我们内心里对这件事情,就是不那么想做的;对要去的那个地方,就是不那么想去的。或者,对于提出要求的人,我们其实是有抵触心理的。但我们不能直接表达出来,所以就用拖延、迟到这样迂回的方式来对抗。 小伟(来访者)谈到,从小到大,他妈妈就一直很严格地要求他,每天都有很多应该必须。妈妈太强势了,他无力反抗。但他就是有拖延、迟到的特点。事情也会去做,但一定会拖到最后时刻。 有时候妈妈气得大喊大叫,小伟也是一副很无奈的样子。 “我也没办法啊,我也不知道怎么搞得,就迟到了啊!” “我真的有在努力了,可是就是拖到了现在。” 也会去做,但就是不及时做,能拖一点就一点。用这样消极抵抗的方式,来反抗妈妈对自己的控制。 当小伟回想到妈妈从小到大的控制,并且将这种控制跟拖延、迟到联系到一起的时候,好像有一些恍然大悟的感觉。 “确实,每次拖延、迟到虽然压力也很大,但内心里有一种很爽的感觉。好像我赢了似的。也许,我一直想要赢的,是我妈。” 2、将他人对自己的要求内化,变成了自己要求自己,于是也开始和自己对抗 让人更加难受的是,我们不仅要经常接受来自于身边人的各种严厉要求,慢慢地,我们也会将这样的严厉要求内化,变成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就算那些人不在我们身边了,不再要求我们了,我们也会持续地自我要求,自我控制。 静下心来去梳理自己,听自己的声音,就会发现,我们真的每时每刻都在对自己有各种各样的要求。 “这个月必须完成英语学习的每日打卡任务,不能缺席。” “今年我的读书任务是看50本书,每周一本。” “下一次见到领导的时候一定要更加积极主动一些……” 我们会看到,每时每刻,我们都会给自己提出很多要求,制定很多目标。这个“我”,就像是从小到大那些对自己要求特别高的家长和老师一样。如今他们不再要求自己,就变成自己要求自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