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读者

 冬不拉拉 2019-10-20

你知道钱学森是什么样的科学家吗?很多人会回答到:“钱学森是大科学家”“钱学森是着名科学家”也有人回答细致些说:“‘两弹一星’科学家。” 那你又知道两弹一星,是什么吗?有人说:“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其实,“两弹一星”中的“一星”,准确地说是“人造地球卫星”,而“两弹”最初是指“原子弹和导弹”。后来“两弹”中的一个“弹”,包含“原子弹和氢弹”,另一个“弹”则仍是指“导弹”。 钱学森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火箭专家、导弹专家。 就连“导弹”这一中译名,也是钱学森首创的。所以现在有人把钱学森称为“战略科学家”“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甚至还有人称之为“红色科学家”钱学森到底是什么样的科学家?你不妨尝试着作出自已的回答。叶永烈所著《钱学森传》(中国青年出版社)讲述了钱学森的传奇故事。如果说“豆腐乳卤加稀饭”曾经救了钱学森的命,你一定以为是天方夜谭。 其实真有这事儿。

TIM截图20190911141319.png

话说钱学森从北京师大附中毕业之后,在1929年9月考取了位于上海的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攻读铁道机械工程专业。如今,当人们称呼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的时候,很少有人知道,钱学森当初是学铁道机械工程的。

钱学森是以总分第三名的成绩考取交通大学的。钱学森曾回忆说:

我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二部(理科)毕业后,于1929年夏考入交大机械工程系的。记得当录取名单在上海《申报》公布时,我在机械工程系的名次是第三;第一名是钱钟韩,现在的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第二名是俞调梅,现在的上海同济大学教授。不过他们二位后来都转入他系,只有我留在机械工程系,于1934年毕业于机械工程铁道机械工程门(注:指专门化)。

钱钟韩,后来成为工程热物理和自动化专家,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即院士);俞调梅,同济大学教授,武汉长江大桥、上海宝山钢铁厂顾问。

钱学森就读期间交通大学校门为了便于就近照料自已的独生子,钱学森的父亲居然辞去了在北京的教育部的公职,来到浙江省教育厅任职。这样,钱家从北平迁回杭州,住在方谷园。每逢寒暑假,钱学森可以就近从上海回到杭州,跟父母、祖母团聚。

钱学森顺顺当当在交通大学念完了一年级。就在这年——1930年的暑假,钱学森离州,却意外地遭遇人生的第一场风暴。

那是在钱学森即将度完暑假的时候,突然腹泻、头痛,高烧达39~40℃,皮肤上出现玫瑰疹斑。钱学森的体质向来不错,不大生病,而这次患病来势汹汹。父母急请医生诊治,断定钱学森染上伤寒。

祸不单行,钱学森的袓母也与钱学森同时发病。

伤寒是伤寒杆菌随污染的水或食物进入消化道而引起的。伤寒杆菌随血液流进入肝、脾、脏、肾和骨髓后大量繁殖,产生大量体内毒素,使患者发高烧,严重的会造成肠道出血或穿孔,导致死亡。在当年,伤寒是相当严重的传染病。在19世纪50年代,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与俄国之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发生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双方总共阵亡50万将士,而其中因伤寒而死亡的士兵是因作战而死亡的9倍,达45万人!

西医治伤寒,首选的药物是具有广泛杀菌作用的抗生素青霉素。青霉素早年的译名为盘尼西林,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1928年发明的,1944年才进入中国。所以在钱学森患伤寒的年月,西医对伤寒几乎束手无策。

钱学森的父亲求助于中医。一位中医给钱学森开了一个偏方,即每日吃三顿豆腐乳卤加稀饭。钱学森遵医嘱连吃了三个月,伤寒病居然痊愈了!

这可能是由于“豆腐乳卤加稀饭”使饮食清淡而干净,止住腹泻,消除了高烧。

不过,这“豆腐乳齿加稀饭”并非万应灵丹。钱学森的袓母当时也如此这般治疗,却不治身亡。当然,这可能是因为钱学森年轻抵抗力强,而老祖母毕竟上了年纪。

钱学森后来回忆说:我在上海读书时患了伤寒,请一位中医看,命是保住了,但是却留下了病根。那位中医没有办法去根,就介绍我去找铁路上的一个气功师调理,结果除了病根。练气功可以在屋里进行,很适合我,所以在美国时也没有中断。

钱学森对中医和气功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始于这场伤寒症。钱学森晚年仍每日坚持练气功。

虽然康复了,但是这场大病耽误了不少时间,使一向用功的他不得不暂时休学一年,在杭州养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