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来年冬小麦返青后,发现严重缺苗断垄或者大片被冻死,是没有办法补救的,要是过大犁,改种春作物,要是束手无策干瞪眼,看着严重减产干着急。去年犯过的错误,今年不能重犯,科学种田,符合一个地区的农业经验也是在这样的一次次减产绝收的教训中总结的。 根据近十年来,机收玉米、秸秆还田、犁地转旋耕,冬小麦机械化耕作播种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冬小麦播种一定要做好如下几点,才能保证冬小麦丰产高产。 缺苗断垄注意点一: 慎选河南偏南繁育的冬小麦品种 冀鲁豫交接小麦种植带不同于黄河以南,冬小麦苗要经过寒冷的冬季,麦苗地上部分会被冻干;而河南偏南的麦苗都是全青越冬。 因此,南北方小麦种子的差异表现在耐寒的区别上,所以,农民不要盲目追求产量高,引进河南南部等地的小麦种子。连续两年被大面积冻死的麦苗多是购买了河南偏南地区繁育的冬小麦种子。要选在当地或者以北地区繁育的小麦种子。 缺苗断垄注意点二: 浇出苗水晚了或没有浇冻水 1、浇出苗水 若播种冬小麦墒情特别好,可不浇出苗水;只要墒情不是很好,就一定要应时,毫不犹豫浇出苗水,不能有等等看的思想,觉得等麦苗上来不齐了,再浇出苗水。 因为秸秆还田,土层悬空多,有的种子播在了玉米秸秆上,玉米棒子包皮上,种子虽然发芽了,但土壤水分不充足,又回芽了,就是刚发芽还没扎根,新芽又缩了回去,变成死种,再浇水也不会上来了,因此造成缺苗断垄。所以说,墒情一般的地块,播种后要及时浇出苗水。 2、浇冻水 秸秆还田后播种的冬小麦,不能看土壤墒情好,不干旱就不浇冻水。因为浇冻水,不仅仅是补充墒情,更重要的是通过水让土壤彻底踏实,土壤里的碎秸秆经过一冬就会被“土吃”了,来年小麦返青后,地里的秸秆就看不到了。麦苗的根只有紧扎在土层里,才能抗病抗逆,茁壮成长。 3、浇冻水的好处你应该知道 你想,冬小麦苗从大雪前浇一次冻水,然后要经过漫长的100多天后的清明前后才浇返青水,在冀鲁豫旱作区,这么长时间,麦苗的根系要有充足的水分才能安全越冬。浇冻水后,麦田地表被封冻,保证了土壤中的水分不被蒸发。立春后,随着气温回升,封冻的地表,会慢慢消融,形成一层绒绒的土层,再次保证了天气回暖后这一段的水分蒸发,还有利于根系下扎。 因此,冬小麦浇冻水是很关键的。 缺苗断垄注意点三: 播种机械操作 1、播种机选择 玉米秸秆还田后播种冬小麦,适宜切片播种机播种,不适宜耧铧式播种机;因为切片播种机不会勾起土层里的碎秸秆,播种深浅一致;而耧铧式播种机,遇到土层里碎秸秆多,就会勾起来碎秸秆,造成种子深浅不一致,严重影响了出苗。播种机速度要均匀。 2、决定播种深浅的策略 通常情况下,小麦适宜播种深浅为3~5厘米之间;土壤墒情特别好的,播后不用浇出苗水的地块,可适当深播,甚至可“借墒”,播深至不超过7厘米;播后墒情差需要浇出苗水的地块,适宜浅播,千万别太深,播种太深了,麦种拼劲发芽上长,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时间长了,累得没了一点劲,攻出土层就躺倒(麦苗倒针),成为弱苗,真叶生出弱慢,分蘖少,造成缺苗断垄。 3、加大播种量 玉米秸秆还田后播种冬小麦,要适当加大播种量,每亩3~5斤。因为秸秆还田造成土层悬空,防治麦种漏下太深,苗攻不上来。因此要加大播种量来弥补漏种。 避免小麦死苗、发黄关键在播种! 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 选种与晒种 A.小麦10月上旬一般播种完毕,第二年的6月份才收获,全程8个月的时间,几乎经历了春夏秋冬4个季节,所以我们要选择合适的品种。 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选用品种,选用冬性、或半冬性品种,不能种植偏春性品种,这类品种由于冬前发育过快,常常在冬季或早春遭受冻害死苗。 在旱薄地应选用抗旱耐瘠品种,在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旱肥地,应种植抗旱耐肥的品种,而在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田,应选用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抗倒品种。 B. 小麦选好种子以后一定要在播前晒种,这是我们大家忽略最多的问题。一般要求晒两次,最少晒一次。 第一次是在播种前一个月左右,在晴好的天气晒种,一般晒两天(注意在晒种时不要直接摊在水泥地上,以免把种子晒伤)。 第二次晒种是在播前三到五天进行。 通过播前晒种的麦子播下以后出苗势强,苗壮,根系发达,抗病性,抗旱性以及分蘖率都要比不晒种的高很多,一般会提高30%左右。 2. 拌种 小麦种子包衣能有效预防小麦多种土传和种传病害的发生,也可有效地控制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对小麦苗期的危害。 小麦种子包衣后,还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促进幼苗早发和根系生长。 但是,包衣种子缺点是新种子和陈种子难以区分。 未包衣种子可以用肉眼分辨,包衣的小麦种子和其它野麦子、杂草种子很难区别,有些包衣种子只是添加了一些颜料,没有杀菌剂、杀虫剂等成分。 如果是买包衣种子建议买正规厂家的种子,正规厂家质量相对较好,如果是买未包衣的种子,也可自行买一些拌种剂进行拌种。(当然,现在也有一些地方的零售商会直接现场给你拌种) 拌种时期一般在小麦播种前的10-20天,根据往年地块发病情况选择适合的拌种剂,一般为预防小麦土传病害为主,结合小麦地下害虫和蚜虫(传播病毒病)。 市场流行的拌种剂: (1)杀菌类: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嘧菌酯,精甲霜灵,福美双,烯唑醇,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 (2)防虫类:吡虫啉,噻虫嗪等。 注意:拌种剂的效果关键看成膜剂,拌种时,要注意自身和家禽安全。 其中: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必须通过拌种预防,后期防治效果不好。 A.小麦纹枯病 B.小麦全蚀病(冬小麦播种过早发病重) C.根腐病 3.合理施肥 有的农户为了省事,在播种时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式,不能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进行合理的施肥,造成肥料损失多,利用率低。 正确的施肥方法是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根据苗情和地力适时追施返青肥、拔节肥和灌浆肥等。 下面我们就讲讲氮肥施肥存在的一些问题: A.氮肥多了 如果氮肥施的多了,小麦的节间就会长的比较长,茎秆比较细,反而给后期造成了小麦不抗倒伏的危险。 B.氮肥少了 如果氮肥施的少了,会导致小麦叶片发黄。 4.精细整地 首先要进行土地深翻,深度最好在25-30公分。 其次要打破犁底层,使土壤上下通透,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小麦的抗旱性、耐寒性。 最后在翻过土壤以后把地面耙平耙碎,力争做到上虚下实。 5.适时播种、适墒播种 A. 根据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冬小麦适时晚播,有利于冬前稳健生长,安全越冬。俗话说:“麦无两旺”,“小麦就怕‘大耳朵”,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适当的晚播小麦,不仅可以预防小麦病虫害的发生,还能减少小麦冻害。 晚播的小麦冬天积温比较少,茎叶数量少,分蘖也少,所以,冬天对养分的消耗就少,等到春天温度升高的同时, 更有利于小麦返青和分蘖。 最近几年冬季温度普遍偏高,晚播也同样会推迟红蜘蛛、蚜虫以及杂草的发生危害。小麦播期,对年后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发生与否有直接影响,晚播麦田发生几率远远低于早播麦田。 B. “地适无晚麦”,意思是土壤墒情好了,晚播几天无大碍,但是晚播要稍微加大播量。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湿度为70%-80%,播种早,旺长,极易产生冻害。 6.掌握深度、适量播种 A. 小麦播种最合适的深度为3-5厘米,如果超过5厘米即为播种过深。 过深造成后果: 播种过深会导致小麦出苗缓慢,叶片细长,分蘖少而小,次生根少而弱,麦苗黄瘦,形成“地中茎”,很容易冻死。 应对措施: 要及时进行扒土清棵,用竹耙或铁耙从畦面中央开始,顺垄横搂,当清到最后一行时,把余土全部拖到畦背上就行了。 B. 适量播种 播种量过大,种子就会比较拥挤,发芽后拥挤现象就会更加严重。出芽后,主要表现为植株个体发育不良,分蘖少。所以要适量播种,播种量不要超过20斤。 在种植小麦前如果做好了上面这几点,小麦死苗,发黄,冻害等等问题会少很多,就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文章来源:今日农业补贴 种植大户参考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