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太宗《春日望海》写于何地之考释

 宇闻休闲书苑 2019-10-20

刘玉文


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十九年东征高丽,春天驻跸于定州、幽州,期间巡视海滨,赐宴群臣 即兴赋诗,题曰【春日望海】。并命高士廉、长孙无忌、岑文本、刘洎、许敬宗、褚遂良等大臣奉和。唐太宗的这首诗被收入《全唐诗》卷1_18,其诗曰:
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
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
照岸花分彩,迷云雁断行。怀卑运深广,持满守灵长。
有形非易测,无源讵可量。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
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图王。
    因诗句中有“碣石”一词,引起了昌黎董宝瑞的兴趣。于是乎有人把《春日望海》诗与“今昌黎碣石”套近乎拉关系,屡加引申,硬说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九年(645年)春天,亲自统帅大军出临渝关,与高丽大战于辽东,在经过碣石山一带时吟出《春日望海》诗”(董宝瑞:《中国历史上的名山》)。“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春天,李世民率领大军亲征高丽,路过碣石山一带时,面对烟波浩淼的大海,禁不住引吭高歌,吟出《春日望海》”(董宝瑞:《古碣石诗话》)。还有几位教授在论文中引用,为增加趣味性,还特意把《春日望海》改成《碣石观海》,说唐太宗是在昌黎碣石山上远眺大海时写的。炒得不亦乐乎!
因为今人读古史不多,容易被忽悠,信以为真,尤其是对出于大手笔的文章更是如此。
近来偶读《资治通鉴》和《旧唐书》有关章节,才发现贞观十九年春天,唐太宗根本不可能路过今河北昌黎碣石山,引吭高歌,吟出《春日望海》。妄说无凭有史为证。
关于唐太宗征高丽的前期日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是这样叙述的: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下贞观十八年(甲辰,公元六四四年)
冬十月,甲寅,车驾行幸洛阳,以房玄龄留守京师。
甲午,以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帅江、淮、岭、峡兵四万,长安、洛阳募士三千,战舰五百艘,自莱州泛海趣平壤;
……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下,贞观十九年(乙巳,公元六四五年)
春,正月,韦挺坐不先行视漕渠,……械送洛阳;
丁酉,除名,以将作少监李道裕代之。崔仁师亦坐免官。……  
刺史沧州刺史席辩坐赃污,二月,庚子,诏朝集使临观而戮之。   
庚戌,上自将诸军发洛阳,以特进萧瑀为洛阳宫留守。
乙卯,诏:“朕发定州后,宜令皇太子监国。”开府仪同三司致仕尉迟敬德上言:“陛下亲征辽东,太子在定州,长安、洛阳心腹空虚,恐有玄感之变。且边隅小夷,不足以勤万乘,愿遣偏师征之,指期可殄。”上不从。以敬德为左一马军总管,使从行。   
丁巳,诏谥殷太师比干曰忠列,所司封其墓,春秋祠以少牢,给随近五户供洒扫。   
上之发京师也,命房玄龄得以便宜从事,不复奏请。……
癸亥,上至邺,自为文祭魏太祖,曰:“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馀,万乘之才不足。”  
是月,李世绩军至幽州   
三月,丁丑,车驾至定州。
丁亥,上谓侍臣曰:“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朕今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高丽雪君父之耻耳。……朕自发洛阳,唯啖肉饭,虽春蔬亦不之进,惧其烦忧故也。”……
“今上将发,太子悲泣数日,上曰:“今留汝镇守,辅以俊贤,欲使天下识汝风采。夫为国之要,在于进贤退不肖,赏善罚恶,至公无私,汝当努力行此,悲泣何为!”命开府仪同三司高士廉摄太子太傅,与刘洎、马周、少詹事张行成、右庶子高季辅同掌机务,辅太子。长孙无忌、岑文本与吏部尚书杨师道从行。
壬辰,车驾发定州,亲佩弓矢,手结雨衣于鞍后。命长孙元忌摄侍中,杨师道摄中书令。   
镇者李世绩军发柳城,多张形势,若出怀远镇者,而潜师北趣甬道,出高丽不意。
夏,四月,戊戌朔,世绩自通定济辽水,至玄菟。高丽大骇,城邑皆闭门自守。
壬寅,辽东道副大总管江夏王道宗将兵数千至新城,折冲都尉曹三良引十馀骑直压城门,城中惊扰,无敢出者。……太子引高士廉同榻视事,又令更为士廉设案,士廉固辞。   
丁未,车驾发幽州。上悉以军中资粮、器械、簿书委岑文本……是日,遇暴疾而薨。其夕,上闻严鼓声,曰:“文本殒没,所不忍闻,命撤之。”时右庶子许敬宗在定州,与高士廉等共知机要,文本薨,上召敬宗,以本官检校中书侍郎。 
  壬子,李世绩、江夏王道宗攻高丽盖牟城。
丁巳,车驾至北平。
癸亥,李世绩等拔盖牟城,获二万馀口,粮十馀万石。张亮帅舟师自东莱渡海,袭卑沙城,其城四面悬绝,惟西门可上。程名振引兵夜至,副总管王大度先登。 
五月,己巳,(张亮舟师)拔之(卑沙城),获男女八千口。分遣总管丘孝忠等曜兵于鸭绿水。……李世绩进至辽东城下。
庚午,车驾至辽泽,泥淖二百馀里,人马不可通,将作大匠阎立德布土作桥,军不留行。壬申,渡泽东。
乙亥,高丽步骑四万救辽东,江夏王道宗将四千骑逆击之,军中皆以为众寡悬绝,不若深沟高垒以俟车驾之至。』

《旧唐书.本纪第三 太宗下》载:
『十九年春二月庚戌,上亲统六军发洛阳。
乙卯,诏皇太子留定州监国;开府仪同三司、申国公高士廉摄太子太傅,与侍中刘洎、中书令马周、太子少詹事张行成、太子右庶子高季辅五人同掌机务;以吏部尚书、安德郡公杨师道为中书令。赠殷比干为太师,谥曰忠烈,命所司封墓,葺祠堂,春秋祠以少牢,上自为文以祭之。
三月壬辰,上发定州,以司徒、太子太师兼检校侍中、赵国公长孙无忌,中书令岑文本、杨师道从。
夏四月癸卯,誓师于幽州城南,因大飨六军以遣之。
丁未,中书令岑文本卒于师。
癸亥,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英国公李勣攻盖牟城,破之。
五月丁丑,车驾渡辽。
甲申,上亲率铁骑与李勣会围辽东城,因烈风发火弩,斯须城上屋及楼皆尽,麾战士令登,乃拔之。
六月丙辰,师至安市城。
丁巳,高丽别将高延寿、高惠真帅兵十五万来援安市,以拒王师……
秋七月,李勣进军攻安市城,至九月不克,乃班师。
冬十月丙辰,入临渝关,皇太子自定州迎谒。
戊午,次汉武台,刻石以纪功德。十一月辛未,幸幽州。
癸酉,大飨,还师。
十二月戊申,幸并州。侍中、清苑男刘洎以罪赐死。是岁,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死。
;   二十年春正月,上在并州。』

    根据《资治通鉴》和《旧唐书》及甲子日历,对唐太宗征高丽的前期日程归纳如下:

春,正月(小尽),丁酉(二十八日),韦挺除名。崔仁师亦坐免官。 
二月(大尽),庚子,(初二)戮刺史沧州刺史席辩。
     庚戌(十二日),上自将六军发洛阳。
     乙卯(十七日),诏皇太子留定州监国。高士廉、刘洎、马周、张行成、高季辅同掌机务,辅太子。
丁巳(十九日),诏谥殷太师比干曰忠列,所司封其墓。
     癸亥(二十五日),上至邺,祭魏太祖。(洛阳至邺,庚戌至癸亥,14天)
是月,李世绩军至幽州。
三月(小尽),丁丑(初九),车驾至定州。 (邺至定州,癸亥至丁丑,15天)
     壬辰(二十四日),车驾发定州,长孙无忌,中书令岑文本、杨师道从。 
夏,四月(大尽),戊戌朔(初一),世绩自通定济辽水,至玄菟。
壬寅(初五),辽东道副大总管江夏王道宗将兵数千至新城。
癸卯(初六),誓师于幽州城南,因大飨六军以遣之。
丁未,(初十)车驾发幽州。是日,中书令岑文本卒于师。时右庶子许敬宗在定州与高士廉等共知机要,上召敬宗,以本官检校中书侍郎。
壬子,(十五日)李世绩、江夏王道宗攻高丽盖牟城。
丁巳,(二十日)车驾至北平。
癸亥,(二十六)李世绩等拔盖牟城,获二万馀口,粮十馀万石。张亮帅舟师自东莱渡海,袭卑沙城。
五月(小尽),己巳(初二),舟师拔卑沙城,获男女八千口。
庚午(初三),车驾至辽泽,泥淖二百馀里,人马不可通
壬申(初五),渡泽东.
丁丑(初十),车驾渡辽水,撤桥,以坚士卒之心,
甲申(十七日),遂克辽东城。
乙未(二十八日),进军白岩城。
丙申(二十九日),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中弩矢,上亲为之吮血;
六月(大尽),丁酉(初一),李世绩攻白岩城西南,上临其西北。
己亥(初三),以盖牟城为盖州。
丁未(十一日),车驾发辽东。
丙辰(二十日),至安市城,进兵攻之。
丁巳(二十一日),高丽北部耨萨延寿、惠真帅高丽、靺鞨兵十五万救安市。
秋,七月(大尽),辛未(初五),上徙营安市城东岭。
己卯(十三日),诏标识战死者尸,俟军还与之俱归。
戊子(二十二日),以高延寿为鸿胪卿,高惠真为司农卿。  
八月(大尽),甲辰(初八),候骑获莫离支谍者高竹离,反接诣军门
丙午(初十),徙营于安市城南。
九月(大尽),壬申(初七),真珠卒,上为之发哀。
癸未(十八日),敕班师。先拔辽、盖二州户口渡辽,
乙酉(二十日),至辽东。
丙戌(二十一日),渡辽水。
冬,十月(小尽),丙申朔(初一),上至蒲沟驻马,督填道诸军渡渤错水。暴风雪。
叹曰:“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
丙午(十一日),至营州。诏辽东战亡士卒骸骨并集柳城东南。
丙辰(二十一日),上闻太子奉迎将至,从飞骑三千人驰入临渝关。
十一月(大尽),辛未(初七),车驾至幽州, 
庚辰(十六日),过易州境,司马陈元璹使民于地室蓄火种蔬而进之。
丙戌(二十二日),车驾至定州。
壬辰(二十八日),车驾发定州。
十二月(小尽),辛丑(初七),上病痈,御步辇而行。
戊申(十四日),至并州,太子为上吮痈,扶辇步从者数日。
辛亥(十七日),上疾瘳,百官皆贺。  

从以上的“日程表”中,注意到如下事实 :
(一)、高士廉、刘洎、马周、张行成、高季辅同掌机务,辅太子在定州“监国”,未随太
宗车驾去北平。
(二)、夏四月,丁未(四月初十)太宗车驾发幽州的当日,“岑文本卒于师”。
(三)、夏四月,丁巳(四月二十日)车驾至北平。
(四)、冬,十月,丙辰(二十一日),上闻太子奉迎将至,从飞骑三千人驰入临渝关。

从以上事实中分析,《春日望海》不可能作于北平郡。

其一,由上述事实(三),可知唐太宗车驾到达北平的时间是贞观十九年夏季的农历天四月二十日。唐太宗的诗,题作《春日望海》,从诗句“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诗中点出“春芳”,褚遂良和诗中有“春涛”, 杨师道奉和诗有“春山”, 高士廉和诗中有“春方”, 长孙无忌诗中有“春波”,上官仪和诗中有“春潮”,就充分说明这些诗必然写于春季。大唐皇帝没有必要为一首《望海》小诗而去弄虚作假倒填时间。农历四月二十日正当盛夏“芒种”季节,太宗皇帝即便是不怕贻误军机,有暇到距北平州百余里的海滨去游乐“望海”,那也是名副其实的《夏日望海》,怎么会错题为《春日望海》呢,不言而喻,此诗决不会作于北平。由实事(四)可知,太宗班师入临渝关的时间是冬季的十月二十一日,隆冬时节,更不可能有“春日”活动。所以唐太宗的《春日望海》诗不可能写于北平郡,更不可能作于今昌黎及其附近的海滨。这是其一。
其二,唐太宗的《春日望海》诗是在一次赐宴群臣时的即兴之作,他还曾命参加宴会的大臣奉和赋诗唱和助兴。据记载,许敬宗、杨师道、褚遂良、岑文本、长孙无忌、上官仪、高士廉、郑仁轨、刘泊等随行大臣都“奉诏”作了“五言春日侍宴望海同赋光韵应诏”诗。其中,

岑文本 题曰:【春日侍宴望海应诏】 (《翰林学士集》。) 
五材□水流,千流会谷王。委输绵厚载,朝宗极大荒。
浮天纳星汉,浴日吐扶桑。奔涛疑叠岛,惊浪似浮航。
云撤青丘见,雾卷碧流长。金台焕霞景,银阙藻春光。
九夷骄巨壑,五辂出辽阳。朝神泛弘舸,鞭石济飞梁。
曜戈威海□,振楫落星芒。幸厕歌旅□,极望恧成章。

刘洎 题曰:【春日侍宴望海应诏】(《全唐诗续拾》卷二 )
巨壑观无际,灵异蕴难详。寻真游汉武,架石驻秦皇。
方丈神仙敻,蓬莱道路长。俱由肆情欲,非为恤封壃。
何如应顺动,鸣銮事省方。徘徊临委输,迢遰极扶桑。
滔滔四渎府,浩浩百川王。浮天还纳汉,浴日乍翻光。
夷洲暧淑景,郁岛丽时芳。幸属沧波谧,欣逢宝化昌。

高士廉 题曰:【五言春日侍宴次望海应诏 】(《翰林学士集》) 
玉律应青阳,鸾驾幸春方。篲云陈罕罼,中野列旗常。
雕弓连月彩,雄剑聚星光。观兵辽碣上,停骖渤澥傍。
浮天既淼淼,浴日复沧沧。水映红桃色,风飘丹桂香。
蜃结疑楼峙,涛惊似盖张。三韩沐醇化,四郡竚唯良。
深仁苞动植,神武讋遐荒。愿草登封礼,簪绂奉周行。

由事实(一)得知,高士廉、刘洎远在千里外的定州“同掌机务”辅太子“监国”。并未随太宗车驾同行, 也就是根本没有到过北平。《旧唐书.刘洎传》亦载:“太宗征辽,令洎与高士廉、马周留辅皇太子定州监国”。因此,高士廉的【春日侍宴次望海应诏 】和刘洎的【春日侍宴望海应诏】也绝不会是在北平的望海奉诏之作。这是其二。
其三,由事实(二)得知,中书令岑文本在四月初十“遇暴疾而薨”于幽州,即岑文本在唐太宗车驾至北平的十天之前就病故了。《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七》亦载,“(文本)至幽州暴病,帝临视流涕。卒,年五十一”。显然,已死于幽州的岑文本是绝不能“应诏”到北平去望海赋诗了。所以岑文本的【春日侍宴望海应诏】诗也就断然不会怍于北平郡。这是其三。
 其四,唐太宗是励精图治的明君。御驾亲征,三路大军水陆并进征讨高丽,北路军辽东道大总管李世绩已于四月初一自通定济辽水,至玄菟。四月初五,辽东道副大总管江夏王道宗兵至新城。四月十五日,李世绩、李道宗攻高丽盖牟城。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四万(《唐会要》载,水军七万人)水军,500艘战舰已从山东登莱扬帆渡海登陆,向高丽的卑沙城发起攻击。前线遇到高丽的顽强抵抗,损兵折将,此时太宗统率的中路军已明显迟后。太宗“车驾四月二十日至北平”,十三天急行军七百余里,于“庚午(五月初三)车驾至辽泽(按:自广宁(今北镇)以东至辽河有大片低洼沼泽地,古称辽泽),泥淖二百馀里(按:东起海城县境,西至广宁,长200余里),人马不可通,将作大匠阎立德布土作桥,军不留行”。壬申(五月初五),渡泽东。从“军不留行”四字和大军在三四天内跋涉二百里沼泽地的行军速度,即可看出前方军情紧急。在前线千军万马攻坚浴血酣战的紧急关头,作为三军统帅的唐太宗,决不会有雅兴往返数百里、耗时数日到北平的海滨消遣望海大宴群臣,赋诗奉和游乐。这是其四
由以上四点,可以断定,唐太宗的《春日望海》绝不可能作于北平郡,与今昌黎更是毫不相干。
在“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中,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撞响自己的生命之钟的”董宝瑞先生“对碣石考辨问题发生兴趣已有30个春秋,撰写和发表碣石考辨文章也有二十六七个年头”了。他曾在其《“小碣石”之谜》文中告诫人们:“只凭张开想像的翅膀,想当然地说长论短是不行的。”在此,董先生自己恰恰是“只凭张开想像的翅膀,想当然地说长论短”,本文并非对董先生的大作“鸡蛋里挑骨头”,而是希望董先生在发古幽思立论时,尽量忠于史实,减少杜撰成份。不当之处,请读者斧正。(文/20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