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成才三个境界

 循天园 2019-10-20

  晚清学者王国维从古代几位大词人的词作中,摘引了三段名句来讲做学问的三大境界,笔者认为,中医成才必须要经历三个境界,在此援引“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的参禅三重境界试论之。

  第一境界:见山是山

  中医师在初临证时往往根据教科书的证候分类、寒热虚实和阴虚阳虚来分证治疗。“对号入座”是初级中医师常见的辨证论治套路,以为药方背得熟悉,就会开方治病了。有了几个偶然治愈的案例就觉得任何病都不在话下,读方三年谓天下无病可治,这是“看山是山”的境界。

  第二境界:见山不是山

  当病看得多了,有时觉得诊断没错、方子也没问题,但是疗效不能如意。经过反复琢磨调整思路,效果立显,原来书本的东西不能照搬,就开始否定书本或者经典的作用。这个阶段的否定实际上也是一种进步,进入第二境界后迷茫,是认识螺旋上升的必经过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见山不是山”,即行医三年,谓天下无方可用。

  第三境界:见山还是山

  疾病在变化,治法也随之而变化。只有掌握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治疗才会更有把握。这时由辨证的“对号入座”转变为“圆机活法”,疗效随之提高。这时回归书本,发现自己摸索的东西,大多数时候没有古人的思路严谨周全,基本方一定要用好才会少走弯路。这就是“见山还是山”。但这时,已经不是“选”方,而是在“用”方了。

  医学是探索生命之秘的博大精深的学问,只有果敢坚忍、不屈不挠,才能体会到不同于常人的境界。如果浅尝辄止,遇难而退,而欲掌握高明的医术,那是不可能的。

      西医有很多优势病种,我们的目的不是非要争个“你死我活”,而是用最好的方法解决病人的病痛才是根本。中医是一门科学,不吹,不玄,不神秘,正确地认识发展我们的传统医学,身为炎黄子孙,人人有责。

  自己学到悟到的东西,教给别人,或者以书本的形式传授给别人,就要极为慎重了。所以中医的很多东西也不是因为“秘而不传”,在当事人看来那些或许都是不成熟的,心怀谦卑而不敢示人的。

  中医药没落,源于强劲的西风东渐,源于清朝闭关锁国后综合国力落后及被动挨打,以至于我们那么久领先世界的辉煌历史抵不过近二三百年的创伤刻骨铭心,自惭形秽自我否定,数典忘祖,把中国传统的都当作糟粕丢弃了。现在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中医药复兴自然不能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