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汉苦练书法80年,专家:抱歉,你写的不是书法!

 二小书法 2021-02-20
(原标题:老翁苦练书法80年,楷书让人惊叹,专家:仅是写字,哪有书法?
文/王呈祥
楷书作为书法字体的一种,以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被世人称道;然而,又因其法度严格、笔画精致被世人称为最难掌握的字体。虽然如此,但从古至今都不乏有志之士学习它,研究它,甚至有人为它不惜穷尽一生,正如下图这位老人。

他是一位地道的农民,却用了80年的时间学习书法,在他86岁去世那年,作品被人上传至网络。当人们看到老人的作品后(见下图),纷纷表示惊叹:楷书写得太棒了,虽谈不上“前无古人”,但绝对可以用“后无来者”形容!

那年是清政府被推翻后的第五年,在山东日照一个农民家里,一男婴呱呱坠地,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家庭条件又不好,为了孩子好养活,父母便为其取名“宽儿”。
宽儿的父母虽说都是农民,但一直秉承“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自幼对他的管教非常严格。在他6岁那年,父亲便把他送至乡里的私塾,开始学习《三字经》《论语》《孟子》等那个时代的课程。同时,父亲还要求他每天回家后必须练书法,而且至少要练两个小时。
那时年幼的宽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书法,就知道每天按照先生教的写,年纪稍大一些便开始临习古帖,而唐代《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等颜体楷书也成了他之后临习时间最长的字帖(见下图1)。

图1-颜真卿书法

图2-柳公权书法
时间飞快,一转眼宽儿成年了,学习颜体楷书也有十年余,颜体写的已经很不错了,当时在他们老家也小有名气。在这之后,他在别人的建议下,又开始学习柳公权和欧阳询的楷书(见上图2),再晚一点又学魏碑。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笔耕不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楷书风格。
直到2005年,一篇名为“86岁老翁苦学书法80载,楷书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章在网上发布,曾经那个“宽儿”这才走进大众的视野。遗憾的是,此时老先生已经离开人世两年了,而当年的那个“宽儿”就是后来的王玉宽(下图为王玉宽生前照片)。

王玉宽先生
此后,山东书法家王玉宽学习书法的励志故事,以及他优秀的楷书作品被各大媒体转载传播(下图为王玉宽楷书),一时间,王玉宽也成了书法爱好者们争先学习的偶像。然而,就在人们纷纷向老人表达敬仰,纷纷为其竖大拇指之时,当代专家却冷不丁地泼了一盆冷水:“老人的字毫无艺术感,仅是写字,哪有书法?

王玉宽楷书
前者是人们为老人的书法点赞,后者是专家为老人的书法“泼冷水”,这前后的差距,不由得让人产生诸多疑问:都说好,为何专家要说不好呢?专家是出于何种目的给予的评价?老人楷书难道真的不好?又或是……如此之多的疑问,真的让人无法解释(下图为王玉宽楷书)。

王玉宽楷书
虽说不能“人云亦云”别人说好自己也说好,但王老先生的楷书我真的看不出哪里不好,反而是好——无论是用笔还是结字几乎无懈可击,我实在挑不出毛病来。至于专家为何说不好,这点我没法解释,也许是我的水平不够看不出不好而已吧(下图为王玉宽楷书)。

王玉宽楷书
俗话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所有人都在称赞,即使差也差不到哪去。虽说这是“从众心理”,但我认为为王老先生的书法而从众,绝对是正确的,因为我觉得这个从众就是从善。
其实,人都有缺点和优点,书法也一样。不管是上流专家还是普通老百姓,我觉得:当面对他人缺点时,我们可以多一点包容,少一点指责;当面对他人优点时,我们可以多一点欣赏,少一点嫉妒。
大家对此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