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博物院每年接待游客千万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场所之一,在国庆期间的游客也预计爆满。然而,很多公众进入故宫博物院参观时,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称谓,或称“紫禁城”,或称“故宫”,或称“故宫博物院”。那么,“紫禁城”、“故宫”、“故宫博物院”三者之间有何关系呢?下面予以解读。 紫禁城即明清帝王执政与生活的场所,由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1406)下令以南京皇宫为蓝本营建,历时14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古代帝王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帝后居住的正宫。后三宫的两侧,则为后妃居住的东西六宫。紫禁城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完全服从并体现了古代宗法礼制的要求,突出了至高无上的帝王权威。 紫禁城在建成之初被称为“皇城”,明万历年间才正式被称为“紫禁城”。万历朝所修《大明会典》卷一八七记载有:“皇城起大明门,长安左、右门,历东安、西安、北安三门。周围三千二百二十五丈九尺四寸。内紫禁城起午门,历东华、西华、玄武三门。南北各二百三十六丈二尺。东西各三百二丈九尺五寸”。那么,为什么明清帝王的居所会被称为“紫禁城”呢?这主要源于我国古代星象。三国魏时张揖撰《广雅·释天》记载:“天宫谓之紫宫。”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对天空的长期观测,认为紫微星(北极星)位于中天,位置永恒不移,为天帝的居所,并称为“紫宫”。古代帝王讲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都自比为“天子”。既然“天帝”住在天上的“紫宫”,那么他们在人间的住所也应该可以称为“紫宫”。实际上,紫禁城建筑的整体布局是依据天宫中“紫微三垣”确定的。紫微三垣是指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它们是古代天文星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太微垣是天宫所在场所,亦是天帝行政之处。相应的,紫禁城前朝建筑的布置,以太微垣天庭建筑布置相仿。太微垣中间有明堂三星,而紫禁城前朝与之对应有太和殿、中和、保和三大殿。太微垣中有逐步上升的三组星座,对应紫禁城前朝三大殿也矗立于三层台基之上。太微垣南端有午门、左掖门、右掖门三颗星,对应紫禁城太和门南端也有午门、左掖门、右掖门三个大门。太和门南端有内金水河,寓意天宫中的银河(图1)。紫微垣中有行星15座.对应紫禁城内廷部分的建筑,即乾清、交泰、坤宁3宫,外加其两侧的东西六宫,合计建筑群15座。紫禁城中轴线上有最重要的7座宫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钦安殿。这些宫殿的数量与天宫中的北斗七星:天枢、天玑、天璇、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一一对应。此外,古代帝王居住的皇宫四周警戒森严,有严格的宫禁,不是寻常百姓可以随便出入的,否则就是“犯禁”,因而“紫宫”也就成了一座“禁城”,即“紫禁城”。明清两朝20余位皇帝在紫禁城里执政生活,其间发生了无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史上的重大事件。 图1 太和门前的内金水河 “故宫”名称源于紫禁城。明、清时期,紫禁城一直为帝王专用、民众高不可攀的场所。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授意摄政内阁通过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废除帝号,清室迁出紫禁城,驱逐清末皇帝溥仪出宫,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紫禁城(图2)。随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开展没收皇家财产、清点文物,筹备博物馆等工作,逐步将紫禁城变成一个公众性的博物馆。从此,紫禁城不再是帝王专用的场所,世人就逐渐习惯称之为“故宫”了。“故宫”一词蕴含着王朝的兴衰、朝代的更迭。将紫禁城改称为故宫,也是在宣告君主专制统治已经成为过去。可以说,故宫就是旧时的皇宫。这座遗留下来的宫殿,历经明清近500年时期,有着丰富而又沧桑的历史。如今,故宫与世界上其它四座文化遗产即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成为“世界五大宫”,且位于首位。故宫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于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于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图2 查封乾清宫照片(1924年11月9日) “故宫博物院”是针对故宫成立的一个专门的组织结构,1925年10月10日由清室善后委员会组织成立。故宫博物院位于故宫内,是在故宫建筑及藏品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我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图3)。对故宫的管理、保护、研究、宣传、教育是故宫博物院的主要工作。故宫博物院成立至今已90余年,现主要机构共有38个,包括行政管理部门、开放部门、展览部门、宣传教育部门、业务部门(古建筑、馆藏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和学术研究部门等。故宫遗存的古建筑文化遗产是故宫博物院管理和保护的主要对象之一。故宫文化遗产的建筑面积为23万平方米,含古建筑9000余间,是现存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数量最多的木结构古建筑群。它们有着雄伟的外观、绚丽的彩绘、丰富的信息、优美的造型、有序的构架、精湛的技艺,以及和谐的营造环境,每年吸引者无数的游客到访。截止2018年12月13日,故宫博物院的游客突破1700万,成为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文物藏品故宫遗存的另一类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现有院藏文物186万余件,含珍贵文物168万件,占全国珍贵文物总数的42%。故宫博物院藏品类型非常丰富,涵盖绘画、法书、碑帖、铜器、金银器、漆器、珐琅器、玉石器、雕塑、陶瓷、织绣、雕刻工艺、其他工艺、文具、生活用具、钟表仪器、珍宝、宗教文物、武备仪仗、帝后玺册、铭刻、外国文物、其他文物、古籍文献、古建藏品等类别。故宫博物院组织众多的专家、学者开展对故宫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故宫博物院开展工作的其他内容包括每年40多个的展览,每年近1000场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及故宫文化产品的开发等。 图3 故宫神武门匾额上的“故宫博物院”大字 紫禁城、故宫、故宫博物院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紫禁城是指1420年在北京市中心建成的、一直完好保存到现在的皇家宫殿建筑群,它突出了明清时期的皇家禁地的功能。故宫是指溥仪出宫后,明、清皇宫的遗迹。故宫博物院则是位于故宫内的,对故宫内文物进行管理、保护、研究的博物馆。紫禁城到故宫、再到故宫博物院的转变,反映了曾经是古代最高统治的象征的帝王执政场所,已转变成已转变为公共性、开放性的机构;曾经帝王的专享收藏,已转化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基于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的管理和保护,这座曾经的禁宫不仅仅是最受世界公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其中蕴含的我国优秀传统建筑、历史、艺术、文化更能够以此得到传承与弘扬。 |
|
来自: 昵称37581541 > 《故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