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海派画家任伯年:十里洋场雅俗共,画里一生何所求

 夕阳红老来少啦 2019-10-20

清朝末年的上海,历经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洗礼,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商埠,引来众多画家到此谋生献艺,形成了近代中国史上最大的画派——海派。

海派画家为适应新兴现代城市的审美特点和市场需求,锐意创新,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能工能写,人物、花鸟、山水均显示出杰出的水平。在当时的清末海上画坛,技艺全面,富于创新,影响最大的画家,首推任伯年。

一、介:

任颐(1840—1895)早年名润,字小编,后字伯年。浙江山阴人。其父任鹤生是位米商,同时也是一位民间画师,是任伯年绘画的启蒙老师。不过少年任伯年作画只是为谋生做打算。15岁时,父亲去世,任伯年便开始卖画为生。22岁一度加入太平军,后赴外地卖画,被当时已经声名显赫的画家任熊收为弟子。29岁任伯年来到上海,没有名气,生活朴,但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练习。3年后逐渐打开局面,结交名流,于40岁,就跻身名家云集的海派画坛,人气颇高。此人可谓是全能画家,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精,画风多样,极其生动,所绘人物在小编眼中堪称一绝,甚至有些可爱!废话不多说,先睹为快:

二、作品

《岛佛驴背敲诗》 任伯年 1887年
钟馗啖鬼图 任伯年 1891
《寒林放马》 任伯年 1888
《春江放鸭》 任伯年 1892年

三、品画闲谈其人

任伯年一生未入仕途,少年时亦读书少,是海派画家中有名的“民间画师”。这与他出生的环境、时间和本人性格有关。出身商人之家,又恰逢鸦片战争之际,决定了他手拿画笔卖画为生的命运。父亲善于人物肖像,十岁起教他画画,少年丧父,奔走于各地谋生,其中艰辛可想而知。见惯了晚清政治腐败,官场黑暗,民生疾苦的他鄙夷官场,亦无功名之心,为人又深受父亲影响十分低调。生活虽苦,但他能安首本分,只是认认真真画画,努力画画,以自己的一技之长赚取生活所需。这一点直至后来在上海声名大噪,十里洋场穿梭半身,都未曾改变。

任伯年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题材十分广泛。其人物画选取了不少通俗题材,如群仙祝寿等神话题材和一些历史故事。他画过很多钟馗,有的嫉恶如仇,有的风流洒脱,从各个角度表现出落拓不羁,刚正不阿的艺术形象。其中最著名的是《钟馗斩狐图》。描绘的是钟馗斩杀狐狸精的画面,一身朱红色衣服的钟馗与露出尾巴的狐妖对比鲜明。

钟馗斩狐图

他的肖像画一改传统的呆板样式,人物神态生动自然,不仅可以形貌传神,有时还揭示出对象的生活态度和理想。比如《横云山民行乞图》是为海派著名画家胡公寿作的肖像图。

画中人物粗服斗笠,挎一竹篮,盛满梅花,手拄竹杖做行乞壮,以墨为主,略施淡彩,风雅难掩。晚年人物画画风更为酣畅淋漓,用大写意笔法,寥寥数笔,便可幽默生动的渲染出人物特点。如《寒酸尉像》,表现吴昌硕居官潦倒之态。人物神色透露出内心凄苦。

早年任伯年的花鸟画受任熏影响,并借鉴陈洪绶的技巧,多双钩,取材吉祥花鸟。中年以后他趋于写意,用笔奔放,洁生动。为观察猫在房上打架,竟翻身匍匐在瓦上,尾随其后,勾画速写(任伯年喜欢西方素描,速写,外出时不忘携带纸笔,写真,积累素材)。

双鹿图
《枇杷猫雀图》 任伯年 1884

值得注意的是,任伯年有一些感怀时代的画作反复被他表现。著名的《关山一望萧索图》中,萧瑟的秋景,寥落的人物,远飞的大雁相互映衬,流露着无限的哀思。这或许是他客居他乡的心境吧。

《苏武牧羊图》也是他多次表现的题材,以凝重笔端刻画坚守民族节气之人。图中跋语:“身住十里洋场,无异置身异域”。

苏武牧羊图

《雪中送炭图》透露出对人情冷暖的感触。

他15丧父便开始背井离乡,独立谋生,后来在上海繁华之地卖画,出入十里洋场,又何尝不目睹下层人的生活。庆幸的是他够用心,够努力,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曾改变本心,少了些许套路,只在画里探索,在画里挥洒。世界从未停歇脚步,他亦在画里走出一生。万年的任伯年吸食鸦片,体弱多病,于56年走完了他的一生,不禁让人怅惘,他这一生可曾希翼过什么?只能在其画中窥其一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