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民族的骄傲

 夕阳红老来少啦 2019-10-20

漆器是神秘的,是陌生的,是古老中国的文化,是被国人遗忘丢弃在角落,边缘而濒危的传统手工艺,对于文化我们有太多情怀,也有太多的不尊重和责任缺失。

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早在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木胎朱漆碗,单从这个角度来讲,髹漆工艺无疑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随后,经过民间艺人们的长期实践,中国的髹漆工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于汉代达到鼎盛,品种齐全、技法丰富。到了今天,漆器工艺虽然已形成了以福州脱胎漆器、扬州漆器、平遥推光漆器、成都漆器等多个流派,但仍有很多古老的技艺失传或濒临失传,值得我们去传承。

脱胎漆器作为福州三宝之一的脱胎漆器,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其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典雅别致,色泽瑰丽鲜艳,装饰精细,结实耐用,不怕水浸、不变形、耐温、耐酸碱腐蚀,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具有碰不坏,摔不破,不掉漆,不褪色等优点。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福州脱胎漆器产品大致分为实用和欣赏两大类,包括大花瓶、大屏风、各种磨漆画以及茶具、咖啡具、文具、餐具等300多个规格的3000多个品种。

扬州漆器

它除了是人们眼里的包含着彩绘、雕漆、平磨螺钿、骨石镶嵌、百宝镶嵌等花样繁复技艺精湛的一种独特工艺。它还是生活场上的奢华与规仪,是名利场上的一种地位与身份,更是一种艺术领域的潮流与标志。

从战国到汉唐的墓葬器具,扬州漆器记录着王侯贵族的威仪和奢华;从一件件神秘魅惑的“科罗曼多”家具,人们发现了扬州漆器,曾经备受欧洲贵族的追捧,深受全欧洲的时尚女王蓬巴杜夫人的青睐,引导了一个时期欧洲的审美趣味,从而引发了洛可可艺术风格的诞生。

平遥推光漆器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发源于山西中部的平遥县,传布至北方广大地区。推光漆器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油漆器具,是山西平遥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

平遥推光漆器素以制作工序繁琐、复杂著称,光是刮灰就需要五到六次,而且每次都必须等到刮上去的灰完全干透,才能进行下一次刮灰。平遥推光漆器的魅力不仅仅在于精雕细琢,用料也颇有讲究,使用的是在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着的漆树刮掉树皮后流出来的一种天然漆料——大漆。

成都漆器

扬雄的《蜀都赋》云“雕镌知器,百伎千工”,描绘了汉代蜀地工匠制作漆器的盛况。 而郭沫若先生更说“漆从西蜀来”,历经千载演化,如今的成都漆艺已出落得雕工出众、温润光洁,其材料之美、浮雕之美均是体现我国传统手工艺高超水准的佳作。

成都漆艺是中国最早的漆艺之一,中国四大漆器之一,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四川盛产生漆和朱丹,是制作漆器的主要原料,所以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漆器的主要产地之一。

早在3000多年前的古蜀时期,成都的漆器工艺就已经达到很高水平。战国时,成都漆器作为文化和商贸用品传遍中国很多地方,从现有的考古资料中,我们可以窥见成都漆器绝佳的工艺和当时的辉煌。成都漆器又称"卤漆",历史悠久,以精美华丽、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而著称。

直到今天人们提起漆器多是复古华丽的器皿,却不知道它曾是喝茶的盖碗、盛果品的盘子这种平常用具。

漆器,是因为它耐摔耐磨抗腐的特性才走进生活,装饰作用是后期才出现的。也许是这种误解,让那些用钢模粗制滥造的仿制品大行其道,真正的脱胎漆器反而只能成为博物馆的陈列。

在将传统手工艺贴上历史遗物的标签时,我想每个人都应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去理解过它们?不曾了解美,可能比美本身的流逝,是更大的遗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