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CSP-J第一轮测试详细讲解

 长沙7喜 2019-10-20

今天,胖头鱼老师要为大家带来一份CSP-J组的详细解题报告。

其中展现的是胖头鱼老师亲临考场时的(紧张)思维。

一、单项选择题

  1. 考察域名常识。

    中国的顶级域名是.cn,china的缩写。

  2. 考察二进制位运算。

    将两个二进制表示的数对齐以后逐位作逻辑运算,与运算是两个数都为1时结果为1,否则为0,最后得到答案01 0010 1000 0011。

  3. 考察二进制位的计数单位。

    一个字节占8位,所以32位整数占4个字节。

  4. 考察程序的三大结构,循环结构中的for语句。

    循环从1到c一共是c次,每一次s都会-1,所以一共是-c,结果为a - c。

  5. 考察二分算法。

    折半查找每次可以将查找范围减半,2^7 = 128 > 100,所以需要7次查找。

    也可以根据查找范围一个个数,50、25、12、6、3、1、0,7次查找后查找范围为0。

  6. 考察数据结构链表的特性。

    链表只记录前一个元素和后一个元素,所以可以根据需要来分配空间,插入、删除的时候也不存在移动这个说法。

    但是不能像数组一样支持随机访问。

  7. 考察组合数学,或者枚举算法。

    球和袋子都是相同的,所以只考虑装入袋子的球的数量,并且装的时候每个袋子中球的数量是不减的。

    组合数学苦手的同学可以扳指头数,只用数4个袋子就行了,一共18种。

    袋子   1         2        3        4        方案数

                0        0        0       0~4    5

                0        0        1        1~3    3

                0        0        2       2~3    2

                0        1         1        1~3    3

                0        1         2        2         1

                0        2        2         2        1

                1        1         1         1~2    2

                1        1         2         2        1

  8. 考察数据结构二叉树的存储。

    题目中其实已经提示了编号的方式,所以没学过二叉树也没关系。

    根据图可以计算出每个节点的编号,其中右下角的等于15,是最大的 。

  9. 考察数学,素数判断。

    不熟悉100以内素数的同学可以逐个试除一下,得到97。

  10. 考察数学,约数判断和求公约数。

    377 - 319 = 58,答案就很明显了是29的倍数。

  11. 考察贪心算法,或者枚举算法。

    可以优先尝试跑性价比高的一小时方案,发现正好跑3次一小时再加2次半小时可以达到21公里,然后算出消耗了2400卡。

  12. 考察数学,抽屉原理。

    一共有4种花色的牌,抽13张,每种花色都有3张时还多出1张,所以至少有4张牌花色相同。

  13. 考察组合数学。

    五位数的中间位颠倒以后还是中间位,所以只能填写0、1、8,第1位和第2位颠倒以后确定了第4位和第5位,分别可以填写0、1、8、6、9。

    所以一共是3 * 5 * 5 = 75种。

  14. 考察数据结构,二叉树的遍历。

    根据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的特性,可以画出图,得到前序遍历为ABDEGHJCFI。

  15. 考察计算机常识。

    图灵是计算机领域的人物。

二、阅读程序

  1. 程序大意:对于字符串中的第i位,如果i是n的约数,并且第i个字符比'a'(97)要大,就减少'a'(97)-'A'(65)。

    #include <cstdio>#include <cstring>using namespace std;char st[100];int main() {  scanf('%s', st); int n = strlen(st); // 计算字符串的长度 for (int i = 1; i <= n; ++i) { // 对字符串中的第i个字符进行循环枚举 if (n % i == 0) { // 判断i是否是n的约数 char c = st[i - 1]; // 取出字符串中的第i个字符 if (c >= 'a') // 判断字符是否大于97 st[i - 1] = c - 'a' + 'A'; // 将字符减少32 } } printf('%s', st); // 输出字符串 return 0;}

    1)考察程序的输入输出。

          程序中没有对字符串中的字符范围进行任何要求。

    2)考察表达式运算,除法和取模。

           如果i = 0,那么在n对i进行取模运算时就会报错,因为除以0了。

    3)考察约数判断,注意不是素数判定。

           判断素数的时候通常用这种方式进行加速,是因为sqrt(n)之后的约数与之前的约数是一一对应的,这也就说明了sqrt(n)之后还有约数。

           如果将循环范围缩小了,就不会处理后面的约数,导致答案不一样。

    4)考察数据类型,字符型的存储与表示。

           大写字母的ASCII码都要小于'a'(97),所以不会对字符串进行修改。

    5)考察数学,约数数量计算。

           将要计算的数分解质因数,每个质因数的出现次数加1,再乘起来就是约数个数。

           最多时每个约数的位置都可以修改,18有6个约数。

    6)考察数学,约数数量计算。

           10000 = 2^5 * 5^5,一共有(5 + 1) * (5 + 1) = 36个约数。

           不会求约数个数的同学可以暴力算一下其他几个数的约数个数,用排除法也能得到这个答案。

  2. 程序大意:有ab两组元素,两组元素之间可以两两配对(0可以任意次配对)。

    初始时所有元素都和另一组的0配对,每次考察a组的第x个元素和b组的第y个元素,如果这两个元素之前的配对交叉了,则把它们之前的配对元素都重新配对到0,并将这两个元素配对。

    最后求有多少个元素和0配对。

    #include <cstdio>using namespace std;int n, m;int a[100], b[100];
    int main() {  scanf('%d%d', &n, &m); // n个数与m次操作 for (int i = 1; i <= n; ++i) // 初始时所有数都跟0配对 a[i] = b[i] = 0;  for (int i = 1; i <= m; ++i) { int x, y;    scanf('%d%d', &x, &y);    if (a[x] < y && b[y] < x) { // 对于想要配对的数,判断原先的一对配对是否交叉      if (a[x] > 0) // 将原先的配对元素重新和0配对 b[a[x]] = 0; if (b[y] > 0)        a[b[y]] = 0;      a[x] = y; // 当前两个元素建立新的配对 a[y] = x; } } int ans = 0;  for (int i = 1; i <= n; ++i) { // 统计和0配对的元素数量 if (a[i] == 0) ++ans; if (b[i] == 0) ++ans; } printf('%d\n', ans); return 0;}

    1)考察对程序含义的理解。

          m > 0时一定会有一个配对,所以和0配对的元素的数量一定小于2n。

    2)考察对程序含义的理解,反例设计。

          统计是按照元素编号的顺序进行的,如果有一个x < y的配对,那么统计完b中的第x个元素时ans会变成奇数。

    3)考察对程序含义的理解,反例设计。

           如果ab中的第i个元素进行配对,则a[i]和b[i]同时>0。

    4)考察对程序含义的理解,反例设计。

           x总是小于y不代表x之前没有别的配对,如果x之前有别的配对,则照样会执行清理。

             可以依次对(1, 1)和(1, 2)进行配对,则第二次操作时会对1的配对进行清理。

    5)考察对程序含义的理解。

          x和y两两不同时,每次都会成功进行配对,m次会产生m对配对,所以和0配对的元素数量为2n - 2m。

    6)考察对程序含义的理解。

           x各不相同,y每次相等,那么x和y配对时每次都会清理掉之前的配对,最终只会产生一组配对,所以和0配对的元素数量为2n - 2。

  3. 程序大意:将一个元素序列根据a值构造成一棵二叉树,每次在序列中选择a值最小且最靠前的元素作为根,根之前的序列构建左子树,根之后的序列构建右子树。

    最后求出每个节点的深度乘以b值的和。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const int maxn = 10000;int n;int a[maxn];int b[maxn];int f(int l, int r, int depth) { // 计算序列中l到r这几个元素构成的根深度为depth的子树的权值 if (l > r) // 判断空子树 return 0; int min = maxn, mink; for (int i = l; i <= r; ++i) { // 查找a值最小的最靠左的元素 if (min > a[i]) { min = a[i]; // 记录最小值 mink = i; // 记录位置 } } int lres = f(l, mink - 1, depth + 1); // 计算左子树 int rres = f(mink + 1, r, depth + 1); // 计算右子树 return lres + rres + depth * b[mink]; // 当前子树的权值为左右子树权值与根权值的和}int main() { cin >> n; for (int i = 0; i < n; ++i) // 读入每个元素的a值 cin >> a[i]; for (int i = 0; i < n; ++i) // 读入每个元素的b值 cin >> b[i]; cout << f(0, n - 1, 1) << endl; // 构建子树并计算权值 return 0;}

    1)考察循环遍历数组,也可以直接进行反例设计。

          重复的a值不影响查找最小元素,所以不会出错。

    2)考察对程序含义的理解。

           所有元素的b值为0,则权重也全部为0,总权重就是0。

           可以根据程序观察一下,所有的计算都会和b值进行相乘,没有常数,也可以猜到结果为0。

    3)考察数据结构二叉树,节点分层时的特性,最劣极端情况。

          每个子树中的每个节点都会进行一次比较,最坏情况下二叉树有n层(每次只划分出一个子树),所以比较次数为100 + 99 + ... + 1 = 5050,与5000最接近。

    4)考察数据结构二叉树,节点分层时的特性,最优极端情况。

          最少情况下二叉树有log层,100个节点约为7层,每一层的总节点数估算为n,则比较次数大约为700次,与600最接近。

    5)综合考察对程序含义的理解、二叉树的结构与数学计算。

          为了让输出最大,则需要让b值大的元素深度尽可能的大,一条链可以达成这个要求,则权值为1^2 + 2^2 + ... + 10^2 = 385。

    6)综合考察对程序含义的理解、二叉树的结构与数学计算。

           每个元素的b值均为1,则计算的是元素的深度和,所以需要让二叉树的深度尽可能小。

           那么第一层可以有1个节点,第二层可以有2个,第三层可以有4个,以此类推。权值为1 * 1 + 2 * 2 + 4 * 3 + 8 * 4 + ... + 32 * 6 + 37 * 7 = 580,注意最后一层节点数不满。

三、完善程序

  1. 程序思路:考察分治算法,通过递归的方式来对矩阵进行填充。

    从0作为元开始,每次将当前的矩阵划分成四个子矩阵,对应了一次变换,并根据变化规则分别得到四个子矩阵的元。

    子矩阵用递归的方式进行填充,直到不再变换。

    #include <cstdio>using namespace std;int n;const int max_size = 1 << 10;
    int res[max_size][max_size]; // 01矩阵
    void recursive(int x, int y, int n, int t) { // 填充左上角为(x, y)的n阶子矩阵,且元为t if (n == 0) { // 0阶矩阵只有一个数 res[x][y] = t; // 等于元,不再变换 return; } int step = 1 << (n - 1); // 分成的子矩阵之间的距离 recursive(x, y, n - 1, t); // 左上角的子矩阵,元不变 recursive(x, y + step, n - 1, t); // 右上角的子矩阵,元不变 recursive(x + step, y, n - 1, t); // 左下角哦的子矩阵,元不变 recursive(x + step, y + step, n - 1, !t); // 右下角的子矩阵,元取反}
    int main() { scanf('%d', &n); recursive(0, 0, n, 0); // 初始时要填充左上角为(0, 0)的n阶子矩阵,初始时元为0 int size = 1 << n; // n阶矩阵的宽度为2^n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for (int j = 0; j < size; ++j) printf('%d', res[i][j]); puts(''); } return 0;}

    下面讲解一下对于不能完全看懂程序的同学该如何选择。

    1)如果填写一个常数,那整个矩阵就是常数矩阵了。

          而且这个t在函数中传递下来就只有这里可以直接使用,其他地方都是参数。

           所以除了t也没别的选择。

    2)分成四个子矩阵,看不懂程序的根据另外两行都能猜出来。

          另外两行中可以发现,x和y分别有加与不加两种可能,组合起来正好四种可能,所以肯定没减号。

    3)同上。

    4)通过函数中的参数命名可以猜出肯定是n了。

           然后测一下n = 1就可以确定第二个参数填0。

    5)测一下n = 1就知道肯定是1 << n。

  2. 程序思路:就是计数排序,和桶排序的原理有些相似。

    核心思想是,先统计每个值x出现的次数,再计算出小于等于每个值x的元素数量t,这个数量t决定了排序时值为x的元素应该从第t大开始逐个往前排,这样就完成了单关键字排序。

    双关键字排序时,要先排第二关键字,让元素都是根据第二关键字有序的。然后根据第一关键字重新排序时,首先可以保证结果是第一关键字有序的,同时对于第一关键字相同的元素,它们已经按照第二关键字排好序了,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双关键字排序。

    #include <cstdio>#include <cstring>using namespace std;const int maxn = 10000000;const int maxs = 10000;
    int n;unsigned a[maxn], b[maxn], res[maxn], ord[maxn];unsigned cnt[maxs + 1];
    int main() { scanf('%d', &n); for (int i = 0; i < n; ++i) scanf('%d%d', &a[i], &b[i]); memset(cnt, 0 , sizeof(cnt)); // 清0统计数组 for (int i = 0; i < n; ++i) ++cnt[b[i]]; // 先对第二关键字排序,统计每个b值的数量 for (int i = 0; i < maxs; ++i) cnt[i + 1] += cnt[i]; // 累计小于等于每个b值的元素数量 for (int i = 0; i < n; ++i) ord[--cnt[b[i]]] = i; // 根据第i个元素的b值,按照计算出的数量开始右后往前排列 memset(cnt, 0 , sizeof(cnt)); for (int i = 0; i < maxs; ++i) ++cnt[a[i]]; // 接下来对第一关键字排序,统计每个a值的数量 for (int i = 0; i < maxs; ++i) cnt[i + 1] += cnt[i]; // 累计小于等于每个a值的元素数量 for (int i = n - 1; i >= 0; --i) // 因为排序中值相同的元素是从后往前放的,此时元素已经按b值排好序了,所以要从后往前来放元素才能保证a值相同的元素b值是由小到大的 res[--cnt[a[ord[i]]]] = ord[i]; // 之前排好序的元素编号在ord中,要按照第二关键字排序来放 for (int i = 0; i < n; ++i) printf('%d %d\n', a[res[i]], b[res[i]]); // 双关键字排序的结果在res中 return 0;}

    下面讲解一下对于不能完全看懂程序的同学该如何选择。

    1)先排第二关键字,肯定要选只有b[i]的选项。

    2)按照第二关键字排序,答案肯定跟b[i]相关。

           每个元素有ab两个值,ord中只能记录元素编号,所以肯定是保存i。

    3)现在根据第一关键字排序,答案应该是跟a[i]有关。

           有个与a[i]和b[i]同时有关的选项明显越界了,肯定不可能。

    4) ord里面存的是元素编号,肯定不能跟a[i]配合使用,而是要跟a[ord[i]]配合使用。

         同时这是根据第一关键字排序,应该是与a有关。

    5)res和ord里面存的都是元素编号,肯定不能嵌套使用。

           答案要按照排序输出,肯定与res或者ord有关。

总体来说,题目还是出的挺好的,考察的知识点也比较全面,注重考察原理。

对于无法将知识点理解透彻的同学,也要学会根据上下文的线索来推导的能力,可以在选择题的考试中争取更多的分数。

逐月

https://www.

(请在计算机上打开)

一个由中老年信息学爱好者倾情打造的网站

免费提供各种信息学的学习资料

欢迎大家前来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