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教的知识中,一半是错误,一半是正确的。可问题是,不清楚哪一半是哪一半。” - Charles Sidney Burwell 哈佛医学院原院长 1935-1949 有时,我们会发现教科书中的知识与临床所观察到的并不一致,甚至是矛盾和错误的,而这些错误的知识可能已经传承了数代,从旧版教科书被简单复制到了新版教科书上。 皮节图谱(Dermatome map) 就是常被简单、错误地认识 目前,存在多张基于严重缺陷的研究而描绘的皮节图谱。与此同时,教科书和文献仍在不加修改地复制这些差异巨大、相互矛盾的图谱。 有经验的医生对皮节图谱常保持谨慎态度,但对于初学者,尤其在各个教科书或文献中看到相互矛盾的图谱时,容易引起迷惑,但又难以寻找正确的答案。 正如之前的推送: 但不幸的是,大多数的教科书并未提及这种变异性,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是恒定一致的。 也有学者报道,69.7%的颈神经根和64.1%腰神经根是不按照经典皮节区走行的,仅C4(60.0%)和S1(64.9%)相对比较按皮节区走行的。 (Chiropractic &osteopathy. 2009;17:9) 为什么皮节支配区如此多变呢?
其实,皮节区域可能远比传统图谱描述的面积大,皮节间重叠的程度也更大。 早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洲学者就开始了皮节范围的研究,在猴子、尸体、患者身上进行实验,产生了一系列有争议且矛盾的图谱。目前,教科书和文献引用最多的原始皮节图谱分别是Head和Campbell图谱,Forster图谱及Keegan和Garrett图谱等,但都是基于有严重缺陷的研究而绘制的。其中被学者们广泛接受的图谱是:Keegan和Garrett图谱,因为这个图谱容易记忆,容易应用,但这个图谱是缺陷最大的一个,简单认为皮节是纵向条带、节段性分布,皮节间无任何重叠,也未强调变异性。 各类教科书中的图谱具体引用那种呢? ASIA绘制的皮节图谱采用皮节关键点的概念。一共有28对脊神经皮节关键点(C2-S4-5),C1神经根没有感觉成分,因此无皮节关键点。常用皮节关键点有:C5-肘窝外侧,C6-拇指近节指骨背面,C7-中指近节指骨背面,C8-小指近节指骨背面,T1-肘窝内侧,L3-膝上的股骨内侧髁,L4-内踝,L5-第三跖指关节足背,S1-足跟外侧。 每个关键点要检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使用针头)和轻触觉(使用棉花),并按3个等级分布评定打分。0分:缺失;1分:障碍(部分障碍或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2分:正常(与脸颊感觉相同);NT:无法检查。 眼花缭乱,我个人推荐ASIA图谱的皮节关键点的概念,便以应用到临床和教学。Keegan和Garrett图谱虽应用广泛,但缺陷最大,容易误导初学者,尤其责任节段不对应的时候,容易引起迷惑。此外,要清楚很多神经根受压病人并没有典型的按照Keegan和Garrett绘制的那样沿着“坐骨神经”线条样放射。 结束语 无论何种皮节图谱,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图谱的局限性、皮节的重叠和变异性,铭记图谱仅作为临床参考,不应教条地坚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