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相声会在上世纪末时走入低谷?

 相声皇后 2019-10-20

上世纪九十年代确实是相声史的一个低谷,大量的相声演员改行,在电视媒体上的地位逐渐被小品取代,曝光率越来越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相声沦落至此,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不过我认为如下两方面原因是重点:

一方面,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娱乐需求也随之增加,各种新鲜的娱乐方式不断出现,比如卡拉OK、歌舞厅、台球厅、录像厅、电动游戏厅都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而窝在家里看电视这种娱乐方式逐渐被年轻人抛弃,相声已经与年轻人的生活脱节了。

只有在逢年过节时,年轻人才会和家人围在一起看电视,以春晚最为典型,那时也是春晚收视率的高峰期。因为电视的普及率已经非常高了,传统的过节团聚意识比现在要浓厚的多,所以只要抓住春晚这个舞台,相声也不至于没落。

但是,相声终究还是没落了,因为春晚这个舞台也几乎失去了,这就涉及到另一方面的原因,即相声演员的作品问题。

1990-1993年春晚是相声最后的辉煌,每一年都有5-7个相声,但是到1994年锐减至2个,此后一直维持着2-3个节目的水平。

比起数量减少更令人痛心的是质量的下降。1991年春晚,姜昆的《着急》;1993年春晚,姜昆的《楼道曲》;1994年春晚,冯巩和牛群合作的《点子公司》都是广为流传的经典节目;1995-1999年,春晚五年仅有一个作品被后世称为经典,既侯耀文和石富宽的《京九演义》,节目质量的下降趋势非常明显。

与此同时,以赵本山、宋丹丹、郭达、蔡明、巩汉林、赵丽蓉等为代表的小品演员开始在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无论是笑点,还是背后想要表达的内涵,都比干巴巴的相声要丰富的多,理所当然的取代相声的地位,成为春晚舞台上最受欢迎的节目。

相声既得不到年轻人的喜爱,又失去了春晚这个最大的舞台,衰落是必然的。2005年以后,相声之所以又回暖,是因为郭德纲又为相声找到了新的舞台,即小剧场,并以此为根据地,不断拓展生存空间,又将相声带火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