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借三钱,不花三钱”:老祖宗的殷切告诫,你看懂了多少

 数字人生6688 2019-10-20

资深娱乐家2019-10-16 14:21

中国人都很有经济头脑,这源于我们对金钱的追求,而自古以来,又有不少关于钱的俗语,比如“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不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些都代表了人们对金钱的追求,然而,古人也不乏对金钱的探索,比如什么时候该用什么钱,什么时候不该用什么钱,他们总结了“不借三钱,不花三钱”,大家可以看有道理吗?

首先是不借穷人钱,有人可能会说,穷人需要帮助,为什么不能借给穷人钱?其实老祖宗有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如果一个人穷困的话,你给他钱还不如教给他求生的技能,因为钱只能解一时之急,过后还是会过穷苦的日子,这样就需要长期支援,对于借钱的人来说,就是个无底洞了,也容易招致祸患。

汉朝时期有个老汉,经过多年积累家里非常富裕,有天一个穷困的人求到了他的府上,这人母亲瘫痪,妻子体弱,小儿子又病了,急需用钱,老汉就回屋里拿了几十文钱,不料走出来的路上掉了不少,交到穷汉手上的时候只有十文了,穷汉就破口大骂,就给这么点钱,我一家要怎么活下去,有的人穷困是有原因的,所以借钱借对人,也不容易招致祸患。

其次是不借赌汉,我们都知道,古代对嫖并没有那么严格,有时候还会视为风月雅事,但是唯独对于赌,无论古人还是现代人,是都很唾弃的,因为沾上了这个字的人,通常会不思进取,慢慢也会走上无法回头的道路,所以不借给这种人钱,也是不助长歪风邪气,这是一个人基本的道德。

最后就是不借没信用人的钱,俗话说得好,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别人借钱给你是信任你会归还,但是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的话,就会让人怀疑你是否诚实守信,所以下次再借就要掂量掂量了,这是对风险的预判,也是人对自己的保护,所以不借这种钱是情有可原的。

而不花三钱也很单,首先是不花冤枉钱,我们都知道冤枉钱不该花,那什么才算是冤枉钱呢?对于冤枉钱的定义就是不必花多余花的钱,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唐朝时有个少爷,父亲是大商人,少爷手里闲钱多了,就想买个官当当,但很多人都劝他,说如果朝中没有后台,这个官也当不长,很快就会被撸掉,白花冤枉钱,然而少爷却不听,花了大笔钱买了个刺史,果然还没上任就波折重重,最后刺史也没当上,这就是多余花的钱。

其次是不花不义之财,古人有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说只有自己的用双手赚来的钱,花着心里才踏实,而用歪门邪道得来的钱,即便再多,心里也是不舒坦的,更何况不义之财也会带来不少麻烦,反而害了自己,所以花这种钱亏心。

最后就是不花啃老钱,古人云:三十而立,是说人在这个年龄,就应该有自己的事业,最起码也要脱离父母的供养,父母的责任是把儿女养大成人,而到了三十,已经过了他们需要付出金钱的年龄段了,所以这个时候再花父母的钱,就属实不应当。

以上就是“不借三钱,不花三钱”,大家觉得有道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