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死前写下“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12个字,准确预知了千年后的事,是巧合吗?

 武雁雄飞 2019-10-20

提到诸葛亮,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会奉若神明。

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空城计,等等,这些故事家喻户晓。

除了诸葛亮主导了很多著名的故事外,人们觉得诸葛亮最神秘的本领就是:前知500年,后知1000年。

诸葛亮能够准确预知千年后的事情,有巧合、有智慧、也有计谋。

巧合+智慧:应对千年之后的挑衅

时间像流水一样,逝去了1100多年。

到了元末明初,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又出现一位神一样的人物:刘伯温。

刘伯温几次为朱元璋预测大事,都准确应验。

朱元璋认为刘伯温简直就是神明;刘伯温也认为自己就是神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刘伯温带领大军来到四川,正好来到武侯祠附近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雨。

刘伯温进入武侯祠躲雨。

刘伯温看见祠堂高雅大气,供桌上干干净净;贡品摆放整齐有序,诸葛亮供像前的蜡烛还在燃烧。

刘伯温顿时有种莫名的嫉妒感,百姓对诸葛亮真是无比崇敬!

刘伯温心想:诸葛亮辅佐刘备,打过几次胜仗?为刘备夺取多大江山?最后也就只是三分天下。

而我刘伯温帮助朱元璋消灭元朝、清除割据,即将统一天下。

刘伯温心想:从今往后,世人崇拜的应该是刘伯温!

刘伯温命人找来笔墨纸砚,认真书写一副对联,要求贴到武侯祠的门上。

这幅对联是: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写完后,刘伯温看着对联,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正当刘伯温陶醉在自我欣赏中,士兵来报:祠堂厢房墙上有一块牌匾,牌匾上有字。

刘伯温跟随士兵来看牌匾,上面写着:我知后世有你,你知后世何人?

刘伯温心中一惊,诸葛亮真是神仙啊!怎么知道“有我”?

再一想,诸葛亮牌匾中的“你”,可以指任何人,凭什么指的就是我刘伯温呢!

想到这里,刘伯温没把牌匾上的文字看的很重。

往回走到祠堂正厅,看见诸葛亮供像的底座一侧隐约有一列文字。

命令士兵把底座一侧的灰尘擦干净,看见上面的那一列文字是:吾到无人到。

刘伯温不明其意,捻着胡须大笑,心中盘算如何拆掉这座供像。

士兵又报:底座另一侧好像也有一列文字。

这一次,刘伯温亲自动手把灰尘擦干净,看见上面的文字竟然是:后有伯温到。

一阵阴风从刘伯温脸上掠过,一股寒意涌上刘伯温的心头,刘伯温的额头冷汗直冒。

刘伯温一时无语,小心翼翼走到诸葛亮的供像正前方,跪到地上,连磕了三个响头。

额头上的冷汗在地上留下一块水印。

刘伯温确信诸葛亮真的能够预知千年之后的人与事。

从此以后,世人把刘伯温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因为诸葛亮之前没有神人,诸葛亮之后只有刘伯温。

智慧+计谋:12个字成就了谁?

岁月如水,世事沧桑。武侯祠在动荡中历经了1000多年,遭遇了多次战争的摧残,已经破败不堪。

当地百姓虽有心修缮,却无钱财可用。

到了大清王朝,武侯祠终于等来了一位有心修缮又能筹到钱款的官员。

宋可发,清朝顺治六年进士。

1669年,也就是康熙8年,宋可发平调到四川,担任按察使。

按察使相当于公安局局长、检察院检察长、法院院长三权合一。但是,按察使没有人事权、也没有财政权。

宋可发从小就崇拜诸葛亮,他有智慧、也有抱负。

来到四川后,宋可发在成都巡视时,发现武侯祠已经破败不堪,心中不免伤感,于是很想亲自重修武侯祠。

考虑到自己是按察使,没有权力管理政事、也没有权力管理财经。

如果自己直接向四川湖广总督蔡毓荣申请重修武侯祠的话,一方面蔡毓荣不一定同意;另一方面即使蔡毓荣同意重修,这样的重任不会交给宋可发的。

让别人主持重修武侯祠,宋可发实在不放心,也不能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崇拜之情。

经过深思熟虑,宋可发决心在重修武侯祠这件事上大显身手。

1670年,四川湖广总督蔡毓荣在成都视察,经过武侯祠。

陪同的宋可发建议进去看看。

蔡毓荣进去后,看见破败不堪的样子,皱了皱眉头。

进到院中,突然发现大香炉的前方有一块方方正正的大石头,从地下钻出一截上来。

蔡毓荣好生奇怪,命人把石头挖出来,原来是一块石碑。

清理干净后,能够看到,上面清清楚楚雕刻着12个字,分为两列:

水月主 庚不大

盖十八 龙复卧

蔡毓荣对前面9个字不甚理解,但是,对“龙复卧”三个字有点感觉。

一来诸葛亮自号“卧龙先生”,说明这块石碑是诸葛亮留下来的;

二来“龙复卧”,表明龙又一次卧下来,会保佑一方平安的。

但是,前面9个字,蔡毓荣不明白。

宋可发命令衙役把当地最有名的“神算子”费大仙找来。

费大仙在众人面前,翻来覆去、字斟句酌地推敲一番后,没有说话,而是直接走到诸葛亮供像前,扑通一声跪下便拜。

三个响头之后,费大仙对蔡毓荣、宋可发说:诸葛真是神人啊!

蔡毓荣忙问为什么?

费大仙说:1000多年前的诸葛亮把今天的事情都算到了。

费大仙接着说:水边有主月,是当今王朝“清”;“庚不大”是庚字下面加个小,那就是“康”;十八为木,“盖十八”就是“宋”;“龙复卧”就是卧龙先生需要一个新的卧房,武侯祠需要重修。

费大仙对蔡毓荣说:诸葛亮预言当今到了大清王朝的康熙时代,要求姓宋的官员重修武侯祠。

到这里,应该明白那块刻有12个字预言的大石碑是怎么来的了;

同时,那位“神算子”费大仙为什么说出那样一番言语,也是可以想象是谁安排的。

虽然蔡毓荣心中有点疑惑,但是,毕竟畏惧诸葛亮,到底不敢违抗诸葛亮的预言。

四川湖广总督蔡毓荣向朝廷上了奏折,说明了诸葛亮的12字预言,请求重修武侯祠,并且让宋可发负责主持重修工作。

1672年,也就是康熙11年,川广总督蔡毓荣带头捐资,重修武侯祠的经费很快筹措起来。

四川按察使宋可发开始重建武侯祠。

由于宋可发精心管理,经费较为充足,武侯祠很快重修完毕。

宋可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亲自主持重修武侯祠,并写了一篇文章:《重修忠武侯祠碑记》。

武侯祠重修成功,算是宋可发的巨大政绩。

不久,宋可发升任广东布政使司布政使。

封建时代的大臣,希望建功立业,必须具有超人的智慧;否则,只能一事无成。

(图片选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