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聚义之际,梁山已聚一百单八将,麾下喽啰济济,可谓鼎盛一时。然而,喧嚣之中,也不乏孤独的独行者,诸如林冲。在原著中,林冲虽有鲁智深为首的二龙山势力在背后支持,但他本人一直非常谨慎,与鲁智深的过命交情也渐渐沉淀,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武松虽然也是二龙山派系,与鲁智深形同知己,但他们却都是单线发展,与林冲鲜少交集,更谈不上老铁。但是这二人在梁山人马散尽后,却找到了内心契合。 且看鲁智深圆寂六和寺后,“众僧诵经忏悔,焚化龛子,在六和塔山后,收取骨殖,葬入塔院。所有鲁智深随身多余衣盗,及朝廷赏赐金银,并各官布施,尽都纳入六和寺里,常住公用。浑铁禅杖,并皂布直裰,亦留于寺中供养”,鲁智深身后一切都留在了六和寺,已经失去臂膀的武松也看破世事,情愿相陪,“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自此,在六和寺中出家”。 令人意外的是,林冲竟然也选择留在六和寺,而且没有前兆,非常突然,原著道“宋江等随即收拾军马回京,比及起程,不想林冲染患风病瘫了”,林冲突然中风,瘫在了六和寺,宋江见状只好将其舍下,率大队人马如期奔赴汴梁。只有武松,照顾了林冲半年之久,直到林冲病故。我们知道,照顾一个中风在床的人,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武松这般老爷们,想来更不适合端水喂饭,尤其此二人之前鲜少交集,为啥到了最后却惺惺相惜? 其实,林冲与武松都受到了鲁智深莫大的影响,这二人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很多心理共鸣。武松丧兄长,独活于世,又几番遭人算计,历经九死一生。而林冲,亦是家破人亡,九死一生逃出高俅的陷害,他们都是宿命的孤者,又因鲁智深而觉近。武松选择留在六和寺,说明他已经大彻大悟,而林冲也选择留在六和寺(有分析认为他是装病),说明他也看透了名利,这两个人其实是殊途同归了,最后在一起照顾一二,不足为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