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运华作品:腾飞的龙

 运华文字馆 2019-10-20

作者/邓运华  

盘龙城,这是一个很大气的名字,大气得连“卧虎藏龙”都比它要矮上一截。它也是一个很霸气的名字,因为“龙”在古时候代表天子。

之所以取名盘龙城,据说有三条依据:一是在明朝时发现的一张宋代地图上,此地标明“盘龙城”,二是位于烟波浩渺的盘龙湖畔,三是当地流传,狂风骤雨时有巨龙盘踞。

不管怎么说,这是荆楚地区最早的古代城邑之一。它曾在殷商早期繁盛一时,不仅成就了长江中游历史的开篇之作,甚至成为华夏文明的南方之源。由于各种原因,它带着往日辉煌从历史消失,又在沉寂了35 个世纪后,因为群众拾到文物引起考古部门重视,这才揭开了一段久久沉睡的历史。

盘龙城遗址最早发现于1954 年,经历过多次考古发掘,以大量出土文物,改变了“商文化不出黄河流域”的定论,为长江中游的先秦文化注入了新鲜内容。

为了更好地保护遗址,有关部门于2013 年投资近30 亿元,用于修建盘龙城遗址公园。两年多时间一晃而过,如今遗址公园建得怎样?带着疑问,我和朋友驱车前往,零距离探访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沉淀的古城遗址。

沿盘龙大道由南向北,下盘龙城大桥一公里左右,可看到公路右侧的遗址公园大门入口。进入园门,右边是宽大的公园广场,其中几道夯土建成的城墙格外醒目,仿佛在提醒人们这不是一般的休闲广场。广场东北角是正在建造的遗址博物馆,建成后将用于展览大量的出土文物。沿新修的公路向东,穿过一大片绿叶婆娑的园林,大约一公里后到了遗址公园核心保护区。

眼前并没有我想象中城墙盘桓、岗楼高耸的雄伟景象。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方圆超过1 公里的方形土墩,只不过土墩三面临水,西面是鹅卵石铺成的一条河道。在遗址博物馆馆长郑远华的介绍下,我很快知道了其中奥妙:这座土墩,正是3500 年前的古城遗址,也就是被9 米高城墙围绕的内城,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遗址,今天才没有人为地去修建城墙、哨楼。内城外面的鹅卵石河道,当时是三四米深的有水城壕;在城壕和内城间,还有一道无水的干壕。

走到遗址中央,我们看到一座方形的夯土建筑。它的基址长四五十米,宽十多米,墙高只有半人高——和城墙、城壕一样,再雄伟的建筑,历经几千年岁月的侵蚀后化为沙尘,又岂能强求再用同样的沙尘去复原它们?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怀着敬畏的心情,尝试着去勾勒它的冰山一角。

把更多的空间留给想象,这或许是最好的结果。在这座“前朝后寝”式的宫殿遗址前,我恍恍惚惚如同穿过时间隧道,看到王侯和将士商议军机、谋划政事、嘉奖庆功的身影。驻足宫殿外的古居民区,我仿佛看到车水马龙、歌舞升平的繁华盛世。我将眼光投向城外,那里有屯兵习武的平地,王侯墓葬的坡岗,热闹非凡的手工业区——看,热气蒸腾的酒坊,酒香翻滚着溢出了深巷;听,热汗挥洒的冶铜作坊,叮叮当当的敲打响彻了云霄。

随着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知道了,这座总体规划约6.55 平方公里的遗址公园,除了核心展示区的城墙、城壕、宫殿,还会在城外重现手工作坊等建筑,再加上遗址博物馆、文博会展、休闲演艺等配套项目,依托盘龙湖数千亩碧波荡漾的良好生态环境,最终形成集文物保护展示、考古科研教育、休闲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盘龙城国家遗址考古公园,成为距离武汉北大门最近并与黄陂北5A 级木兰景群相呼应的一个旅游点,为市民增添一处触摸历史、探古寻幽、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从一度辉煌的古城,到荒无人烟的湖滩,再到遗址考古公园,这可以说是盘龙城的凤凰涅槃。这个位于黄陂最南端并与武汉隔一条府河相望的地方,原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镇,1992 年设立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后才开始改变,如今已是彻底地改头换面:在这里,状如飞龙的巨龙大道横贯东西,大道两边开发区管委会、武汉28 街、奥特莱斯购物天地、黄陂一中盘龙分校等行政机关、商业大街、教育机构等一应俱全,卓尔第一企业社区、名流社区、盘龙新天地、歌林花园、日月山水、汉飞小区、F 天下等一批现代住宅小区毗邻成片,外围更有周大福珠宝工业园、佳海工业园、金龙工业园等大型企业扎堆入驻,一座现代化新城已然崛地而起。

要说盘龙城商机无限或前途无量,好像都不足以说明它的潜力,唯有“武汉第四镇”的头衔才能匹配。不信你向南望去,那里两江四岸三镇鼎立,明年底建成通车的地铁2 号线将站台建到了盘龙城遗址公园身边。你向北看去,那是程颐程颢出生之地,也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你向东看去,那里是总面积800 万平方米的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它承接了汉正街30000 多商户的整体转移,已成为中南地区规模最大、商品贸易最旺盛的市场之一。你向西看去,占地1100 平方公里的武汉临空经济区规模初现,它集航空运输、物流、飞机维修保养等于一体,今年将形成生产总值达1500 亿元的空港产业链。再看盘龙城,它就处在“汉口北商圈”和“临空新城”的中间,三个巨人强强联手,必将成为大武汉一个崭新的经济增长极。

作为曾经繁盛一时的古城,盘龙城用几千年时间去隐没自己。它本是大武汉之根,武汉人只用几十年光阴就让它得以复生——它绝非只是简单的复生,而是彻底改变了雄踞一方的历史,并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八面来风,用广阔的胸襟吸纳天下文明。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巨变?我以为是千余万武汉人民,他们共同扩充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内涵。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今天的盘龙城幸遇风正潮平的伟大时代,在“万亿俱乐部”大武汉的带领下,古城新变远远超出了古人的想象。明天的盘龙城面临更多发展良机,必定迎来更加辉煌的巨变,一如盘龙腾飞气势如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