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七侠三个时期的武功变化,看武当一派武功的两大特点一个现象

 单身公害到底 2019-10-20

《倚天屠龙记》当世武林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多年之久,因而小说中许多人物的武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么多年的时间,大多人的武功修为,都有再增长,武当七侠也是一样。从小说故事的发展进程来看,张三丰几个弟子的武功,基本上能分三个时期的概况。第一个时期是张翠山失踪前,第二个时期是张翠山重返中土时,第三个时期则是张无忌接任明教教主的这个时间段。这三个时期,我们都可以在小说中找到与其他高手的对比,推断出他们几人的武功概况,更可看出武当派武功的两大特点。

一、从第一个时期中武当七侠的武功水准,看武当派武功的第一大特点。

小说开篇,在交代完张三丰和郭襄的创派往事之后,当世武林的故事,就是由武当七侠之一的俞岱岩揭开的。他因奉命下山,在赶回师门为师傅张三丰祝九十岁大寿时,无意中卷入了“屠龙刀风波”,结果造成了半身残废的祸事。也因此事,张翠山奉命下山调查屠龙刀一事,继而结识殷素素和金毛狮王谢逊,最终被谢逊胁迫出海,漂流到冰火岛过了十年之久。这也是小说主线第一个时期的故事。那么这个时期里,武当七侠的武功如何呢?

这一点,虽然小说中只明写了俞岱岩和张翠山的武功,其他五侠并无过多交代,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相关的情节,与其他高手的对比,来推断出七侠各自的武功究竟在哪个水平。这里面有一个最适合做参照对象的人物,就是与张翠山结拜的谢逊。苹果手机维修网点

谢逊在冰火岛曾跟张翠山一家,讲过他的血海深仇,在讲他为了引出成昆到处作案时,其中涉及了一件事,就是他曾在洛阳想杀张翠山的大师兄,也就是武当七侠之首的宋远桥。虽然最终谢逊并未与宋远桥交手,但是张翠山却认为,当时的宋远桥并不是谢逊的对手,而且谢逊的武功高出宋远桥甚多。

张翠山听到这里,不由得栗然、而惧,他明知大师哥并未为谢逊所害,但想起当时情势的凶险,仍不免惴惴,谢逊的武功高出大师哥甚多,何况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倘若当真下手,大师哥决无幸理。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七回》

谢逊的武功在当时,绝对是第一流高手的水平,王盘山一战,一声“狮子吼”,即让在场的许多高手都震废了。那么按照张翠山所想,武功低于谢逊不少的宋远桥,最多也就是二流高手的水平,准一流是没有的,毕竟谢逊是高出他甚多,不是半筹和一筹。再结合俞岱岩与殷野王等人交手胜出的情况来看,宋远桥就是在二流的水准,因为俞岱岩明显要稍低他师兄一个级别。

其他几人,老二俞莲舟的武功,向来是七侠中最高,但与宋远桥相差不远,因而他俩一个水准,皆在第二流高手的行列;老四张松溪应能略高于老五张翠山,还不能及得上老三俞岱岩,俞岱岩处于准二流,老四老五也就是三流的水平,毕竟张翠山与俞岱岩足有十岁的差距。接下来的老六殷梨亭和老七莫声谷,他们的武功就更弱了,因为他们俩的武功都是宋远桥和俞莲舟代授的,年龄上,一个在十八岁,一个只有十五六岁,武当七侠他俩属于凑数,在江湖上的名头主要是由他们的五位师兄闯出的。

总体而言,这时期武当七侠的武功,就是在江上行走,做些行侠仗义的事足够,但要在武林中去争雄,则还明显不能。这点从他们在江湖上的声名也可看出,而且还能印证张三丰教弟子武功,就是为了让他们去行侠仗义的,行侠仗义可不需要练到绝顶高手的水平。武当派武功的诞生,可以说就是为了济世救人,这个特点也让武当派的武功,其属性都是自保大于进击,不下杀手而旨在迫使对手罢斗。也正因有了这份济世的胸怀,武当派的武功才能越练越高,七侠的水平,也能不断地发生变化。

二、从第二个时期中武当几兄弟的武功进展,看武当派武功的第二大特点,印证第一大特点。

张翠山一家在冰火岛十年之后返回了中土,一回来最先遇到的就是他的二师兄俞莲舟。小说中说得清楚,这十年之中,俞岱岩伤后不出,张翠山失踪,存亡未卜,其余武当五侠,威名却又盛了许多。宋远桥、俞莲舟等虽是武当派中的第二代弟子,但在武林之中,已隐然可和少林派众高僧分庭抗礼。这就是说这时期的宋远桥和俞莲舟,其实已能跻身第一流高手的行列。这一点从张翠山回武当看到他大师哥出手,与义兄武功对比的一个想法,也能印证。

待见到宋远桥这一下衣袖上所显的深厚功力,大为惊佩,寻思:“我武当派内功越练到后来,进境越快。我在王盘山之时,与义兄内力相差极远,但到冰火岛分手,似已拉近了不少。当年义兄在洛阳想杀大师哥,那时大师哥自然抵挡不住。但义兄就算双眼不盲,此刻的武功却未必能胜过大师哥多少。再过十年,大师哥、二师哥或许便会在义兄之上了。”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九回》

张翠山失踪的这十年,除了重伤不出的俞岱岩,是他另几个师兄弟武功精进的十年,不要说武功最高的宋大俞二,便是当年武功最弱的殷六和莫七,武功均也大进。殷梨亭的剑法精妙绝伦,武当山下“神门十三剑”使将出来,三江帮的硬手竟没人能抵挡得一招。莫声谷近些年专练外门武功,俞莲舟都说七侠中,他日内外兼修、刚柔合一,非他莫属。张四的武功显然都在精进,但他在几位师兄弟中,更是以智谋为长。其实张五的武功也没荒废,更未落下,这点从他与高丽青龙派掌门泉建男的交手就能看出。

而从张翠山返回师门的一路上,无论是俞莲舟的处事凡事留有回转的余地,张松溪对五凤刀的以德报怨,与他们化敌为友,殷梨亭的剑法只刺对手手腕,一招让他们弃剑,宋远桥面对数大镖局的相逼,以和为贵,极力罢斗,还是莫声谷行事光明正大,嫉恶如仇,心胸坦荡,亦或是张翠山的重情重义,这一些都能够说明武当七侠,一直在贯彻济世的宗旨。因而十年之间,他们的武功才会越来越高,威名更盛。

总体而言,这时期七侠的武功应当是这样的一个水准。宋大俞二位列当世第一流高手;俞三因为身残甚是可惜,不然这十年的进境定能让他再度精进,至少也会是准一流的水平;而张四、张五,二张的水平已能排列第二流的行列,殷六莫七则能臻至准二流,甚至到二流的水平。七侠的武功,就是梯式的进展,十年一个变化,师弟登上十年前师兄的水准,其实这就印证了武当派内功的特点,越练到后来,进境越快。

三、从第三个时期中武当五侠的各自实力,印证武当派武功的第二大特点,见证张三丰的了不起。

很可惜的是,张翠山这次回师门,七侠聚会并没有几天,他便因为俞岱岩当年重伤之故,自刎身亡,从此武当七侠也就名存实亡了。再加上俞岱岩的身残,后来的时期就只有武当五侠的武功,在继续精进。从张翠山离世,到张无忌在光明顶一战扬名,期间刚好又过了十年,这时期五侠的武功又如何呢?

这一点,在光明顶一战,其实就已能看出个概况。武当五侠中的张松溪、莫声谷和宋远桥,先后与“白眉鹰王”殷天正教武,各自的结果最能看出他们的水平。

殷天正在当世武林之中,此时的武功只怕已是能臻至准绝顶行列的高手了,小说更是明言,他是武林中一位不世出的奇人,年纪虽大,精力却丝毫不逊于少年,与张松溪的对掌,就说他内力如潮不绝,小说中也不止一次的说到他的内力深厚,那是内外功均至化境的。三侠与之比试的结果,对掌比较内力的张四,输了他半招;莫七与之比兵器,虽以精妙的剑法刺了他一剑,但殷天正却以“鹰爪擒拿手”的绝技,夺了他的兵刃,还擒按了他的肩头,只是他手下留情,放过了莫声谷;宋大与之比拳,但皆未使上内力,结果是打了一个平手。由于不想趁人之危,俞二和殷六皆没上场。

由此可见,此时五侠的武功水平,宋大俞二稳处第一流高手的行列,甚至像殷天正那般,已能臻至准绝顶的行列。张松溪只输给殷天正半招,但在他之前殷天正已有跟三人交过手,耗了内力在先,他跟殷天正最少也能差半个级别,假如说殷天正是准绝顶,他能处一流的水准,假如殷天正是第一流,他则是准一流的水平。而莫声谷则明显要足足低殷天正至少一个水准,此时就是二流的水平,刚好达到了他四师兄张松溪十年前的水平,大师兄和二师兄二十年前的水平,殷梨亭是与之相差无几的。

这其实也印证了前面所言的十年一个变化,师弟登上十年前师兄的水准,武当内功越练到后来,进境越快。白眉鹰王跟金毛狮王一样,二十年前就已经是第一流的高手,从其在四王中的排位来看,他的武功应当还在谢逊之上,当年的宋大俞二与谢逊的差距尚且极大,二十年后却能与殷天正比肩。要知道,这二十年宋大俞二的功力在精进,别人的武功同样也在增长,武当内功后期的进度无疑更快,明显能后来居上。还有张松溪的年龄小了殷天正二十多岁,内力修为浅了二十年,但他却长力充沛,殷天正都在赞叹他的内家修为超凡入圣。可见武当内功,也是在贯穿武当一派武功的特点,后发制人。

而莫声谷虽只追上了宋大俞二两人二十年前的水平,但在年纪上却已然缩短了近十岁,三十几岁就达到了师兄四十几岁的水平。这其实是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殷梨亭和莫声谷,乃至与当年的张翠山,他们拜入武当的年龄,远要小于宋大俞二等人当年的年龄,不到十岁就可能已经拜张三丰为师。这刚好就印证了殷梨亭和莫声谷为何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能与年长他们二三十的师兄一起下山办事,享誉于江湖一事。足见金庸先生在这些细节上的设置有多用心。

实际上,假如张翠山不死的话,到他四十岁时,他就能完全追上武功最高的俞莲舟,之后便会超越,再不用只追上他二师兄十年前的水准。这是由于在七侠中,除去共有的济世之心,他的悟性是最强的,这点张三丰不止一次的说过。武当派的武功虽注重稳步前进,但更讲后发制人,而后发先至、后来居上的关键,其实就是在悟性。因为武当一派的武功,都是张三丰从残缺不全的《九阳神经》中悟出来的,这也是张三丰在九十五岁之后,每年中还要闭关九个月,去精思武功的原因。因而学武当的武功,最关键的就是要领悟其根源性的要旨,谁先领会要旨,谁先修出大成之功。

综上所述,从武当七侠三个时期的武功变化,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武当一派的武功,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拥有一份济世的胸怀,二是讲究后发制人。因而按照这样的武功特点,除了之后离世的莫声谷,其他的四侠,到他们七八十岁的时候,他们也能像他们的师傅那样,最终都臻至绝顶之境。其实这是相当了不起的,因为一般门派的武功,纵有天姿便是练上百年也未必能有一流之功。也正是这样的特点,我们能从后世的江湖中,看到这样的一个现象,那就是武当派的高手,都是上了年纪的老道,有如世外的高人,比如愚茶、冲虚和陆菲青等等。可见金庸先生对张三丰所创之一派武功的设定,贯穿始末。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