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无忌本可得一门神功,张三丰却不愿传给他,导致此绝学绝迹江湖

 耳东话史 2022-02-28

金庸笔下的武侠故事似乎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即是“时代越往后发展,武林整体水平就越弱”,当然,书中并未明说这一点,抛开时代设定在春秋时期过于久远的《越女剑》不说,自《天龙八部》的北宋哲宗时期到《鹿鼎记》的清朝康熙年间,武林整体水平的退化是肉眼可见的,比如天龙八部时代大理段氏最强绝学是那六脉神剑,段誉以此名扬天下,到了《射雕》时期大理段氏的第一高手段智兴已然只会一阳指,而到了《鹿鼎记》中甚至一个“神拳无敌”归辛树就已经算是绝顶高手了,那么造成武林水平不断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在笔者看来答案其实很简单,即是各种武林绝学失传。

(张三丰剧照)

其实金庸笔下的武侠故事是十分注重“传承”二字的,比如前文中提到的大理段氏武功传承,一阳指这门武功就一直被传了下来,又如在金庸笔下多部作品都有登场的丐帮势力,他们的顶尖绝学是那打狗棒法和降龙十八掌,为了让这门功夫的传承变得合理,金老特意在新修版的《天龙八部》中加了一段萧峰传功虚竹,再由虚竹传功给一位丐帮少年英雄的故事,并且也删除了旧版《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补全失传的三掌的故事,因为有了《天龙》的改动,降龙十八掌已不存在失传的理由,足见金老在保证各部故事的相对独立性时也十分注重一些细节设定中的逻辑性,这是十分不易的,然而金庸笔下还是有不少武功是说失传就失传的。

(欧阳锋剧照)

比如《神雕侠侣》中那欧阳锋的蛤蟆功,欧阳锋凭借这门功夫成为五绝之一,有资格与其他四位顶尖高手叫板,而直到他死去,这门功夫也只传给了杨过,杨过未传他人,之后便失传,同样失传于杨过之手的还有他从独孤求败老前辈坟冢处习得的玄铁剑法,和他自创的黯然销魂掌,区区一个杨过已然让江湖失传三大神功,放眼整片武林,那些绝世武功要传下去绝非易事,而《倚天屠龙记》中也有这么一门十分可惜的武功。

(张无忌剧照)

这门武功最早被提及于原著的第四回中,多数读者在读到原著这一回时恐怕会和笔者一样认为这门武功将要在原著故事中大放异彩,毕竟它的名字就十分点题,名为“倚天屠龙功”,而原著中会这门武功的人就只有两位,一个是那武当创派祖师爷张三丰,另一位则是他的得意弟子张翠山,事实上在故事的前几回中,多数人都会误以为张翠山是主角,他的死去一定是令人惊愕的,直到那时读者才知他只是个过渡角色,但无论张翠山如何,他所用的这套倚天屠龙功是值得传下来的,因为根据原著的描述来看,它是一门“逆武林衰落定律的武功”,看看原著描述便知。

原著第六回中提到:“要知'武林至尊’以至'谁与争锋’这二十四个字,乃张三丰意到神会、反复推敲而创出了全套笔意,一横一直、一点一挑,尽是融会着最精妙的武功。就算张三丰本人到此,事先未曾有过这一夜苦思,则既无当时心境,又乏凝神苦思的余裕,要蓦地在石壁上写二十四个字,也决计达不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地。谢逊哪想得到其中原由,只道眼前是为屠龙宝刀而起争端,张翠山就随意写了这几句武林故老相传的言语。其实除了这二十四字,要张翠山另写几个,其境界之高下、笔力之强弱,登时相去倍蓰了。”张翠山能够在石壁上轻松刻字,而《神雕》时代的王重阳林朝英却做不到,当然,用手和用判官笔有一定差距,但这门武功能够让张翠山轻松刻字,并且其本根是由张三丰这位宗师所创,自然也绝对称得上是顶尖绝学。

(张翠山夫妇剧照)

而张翠山曾经以此以一敌三对抗三位少林圆字辈的高僧,原著道:“张翠山艺成以来,罕逢敌手,二十天前学得“倚天屠龙功”,武功更高,此时见这少林僧来得威猛,起了敌忾之心,将虎头钩和判官笔往腰间一插,叫道:'你三个少林僧便联手齐上,我张翠山又有何惧?’眼见圆心左手抓到……展开一对肉掌,在两根禅杖、一对虎爪之间纵横来去,斩截擒拿、指点掌劈,虽以一敌三,反渐占上风。”从这段描述来看,这倚天屠龙功不仅仅只是威力大,更能够让人在以少敌多的时候游刃有余,若是张无忌后来能够学得这门神功,再加上已有的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只怕要破那少林三渡的金刚伏魔圈也未必不可。

至于为何张三丰一直未将这招传给徒孙张无忌,只怕还是因为当年张翠山的死对他打击太大,不愿触景伤情,所以这门功夫就只能烂在张三丰的肚子里,绝迹江湖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