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运华作品《水边的凤凰》

 运华文字馆 2019-10-20


看了不少凤凰的文字和照片,我曾担心,倘若真去,会不会感觉平淡。在一个非节假日的时间里,我们千里迢迢驱车前去。进入古城,眼前游人如织的景象让我颇感意外。好在很快找到江边吊脚楼,凭栏而坐,低头一望,只这一眼,我知道我返回之后,或许可斗胆借用沈先生下面的一句话了:“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

凤凰的古朴之美我久已知之,只是我第一眼看到的沱江,那如青绢的河水,被两岸城墙扯平缓了,再源源不绝而又不事张扬地流经脚下,只那一刹,便深深地震撼了我。而我脚下的吊脚楼,它们连绵成排,是一座城市不可分割的主体部分;它们又那么细脚伶仃,立在水中,犹如一排排的感叹号,已经植入了我的心田。

我们要的沱江虾,看上去个个如别针大小,遍体通红,甚是诱人。顺酒家手指河中的方向,可看到一叶扁舟时隐时现,上立一人,就是渔翁了。说话时虾已做好,吃在口中鲜美异常,再三回味,让人恨不得去拜了那渔翁,“从此安心师老渔”了。


饭后沿河堤寻访,不久到了“跳跳桥”附近。只见一根根石桩直通两岸,彼此间又并不相连,须每步一跳方能过去。有游客战战兢兢,如踩高跷,自不必多说;奇的是身着华服的湘西女子,来去之间步态轻盈,有燕舞之风,身段婀娜,那种美,大约只能用赞叹二字加以总结。

和水零距离,才看到水底原本有许多水草,它们鲜美而丰盈,纤纤长长,如丝如带,随水漂动,让人想起康河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或者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让人想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

凤凰的夜,因了沱江,便流光溢彩,使人心里也柔波阵阵。我住的江边房子,正对着河中的画舫。此时人声渐少,游船减少,舫上两位阿妹闲了下来。我恍若听见她们轻声私语以及碎笑如铃。这情形,因画舫的晶莹光彩,因两岸的万家灯火,因水上水下的虚虚实实,极容易让人心生恍惚,仿佛回到某次夜读,譬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譬如“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譬如名叫翠翠的一名女子……


我很幸运,能像令人生羡的“许多人”一样,在这样的地方度过一晚。只是很奇怪,那一夜居然无梦;抑或已经梦圆,譬如,我的卧榻就在水边,凤凰就在我的枕旁……






作者简介:邓运华  湖北省作协会员,武汉作协签约作家,黄陂区作协副主席,《人文前川》主编。出版长篇小说《疤痕》,中篇小说《和尚班记事》发表于《四川文学》头条,多篇中、短篇小说在《湖南文学》《芳草》等文学期刊发表。从2004年发表文章,有散文随笔数十万字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华西都市报》《新民晚报》《湖北日报》《大公报》等国内外上百家报纸副刊杂志,在南京晨报、中山日报等报刊开办个人专栏,文章被《读者》等杂志转载,多篇作品获奖或被选编入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