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意传递!“中国好同事”轮流煲汤,助力90后女孩捐献骨髓

 智能人做超人 2019-10-20

曾经,社会上有很多声音都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是“迷失的一代”,每隔一段时间,就有这样的声音出现在网络上。殊不知,在当下的社会里,90后正逐渐地成为中坚力量,在公益方面,90后也逐渐成为重要的公益力量。

前段时间,民政部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的筹款情况,中国网友在半年内的捐款达到18亿元,而其中48%的参与人是90后。


最近,小益又被90后女孩杜昌娴和她的同事刷屏了。

9月11日,90后女孩杜昌娴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即将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这次捐赠,背后凝聚了很多人的爱心,除了杜昌娴,还有默默守护照顾她的一群同事们。
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杜昌娴就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今年,她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21岁的年轻患者匹配成功,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她当下没有犹豫,立马就答应了捐赠。杜昌娴还鼓舞那位素不相识的男生,“把生命的火种传递给他了,希望他能调整自己心态,他的命由他自己不由天。

而得知这个善良之举,小杜的同事深受感动,大家主动轮流照顾小杜,贴心照顾她饮食起居。
同事们担心单身的她三餐无人料理,不仅每天轮流从各自家里带营养午餐给她,还监督她每天的运动量,确保小杜以最佳的身体状态去捐献。

关于捐赠帮助陌生人,这样的新闻还有很多,比如年初的时候,90后研究生查振兴没有立即回家过春节,而是选择留在南京。原来,他两个月前曾许诺,要为一名陌生的4岁女童捐赠造血干细胞。他说:“虽然我扎了很多针,但这对小女孩来说,意味着新生。
还有去年刷屏的“共享厨房”也是很暖心,还在上学的21岁王睿在湖北武汉发起了病友共享爱心厨房,免费给贫困的病患家庭提供做饭的场地和炊具。来到厨房做饭的人形形色色,15平方米的小厨房里每天都上演着令人动容的故事。1年时间,厨房无偿提供给病友家属做饭6000余次,不仅让长期住院的病人吃上一口家常饭,也为家属提供了一方休憩的空间。


香港90后女孩梁安莉,是贵州山里的一名粤港澳青年援黔创业先行者,起初她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对扶贫不是很了解,觉得就是捐钱或是捐赠物资。但亲身参与其中后她发现,“我们国家真的是在举全国之力为一个目标去奋斗”。她说:“希望可以做一个桥梁,引导更多的港澳青年去了解我们的国家,走进这个地方。

种种迹象都在标明90后正在快速成长,他们会成为这个社会的支柱,至少从这些人身上,我们能见到信心。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这善良之花必将散发出爱心的芬芳。生活中,善良无处不在,用心感受,会体会到不同的善良。心存善意,我们就一定能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为他人的天地撑起一把伞,社会会呈现出愈益成熟美好的姿态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