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世界电影史上,有这样一部电影。 1994年,它在美国上映。拍摄成本2500万美元,票房仅有2834万,几无获利。如今,它稳居IMDb、豆瓣电影排行榜第一名,成为无人超越的经典。IMDb,200万人评分9.3;豆瓣,160万人评分9.7。这部电影中,有太多的金句,也有太多令人感触的故事。看完这部电影, 有人明白坚持,有人懂得智慧,有人学会成长,有人重拾希望。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理解,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救赎」。一提起监狱,就让人觉得窒息压抑,而在上世纪中期,那更是黑暗无比。1947年,安迪·杜弗伦被关进了肖申克,终身监禁。罪名是杀害妻子和妻子的情人。“把信仰寄托神,把贱命交给我。”这是新囚犯刚到时,典狱长给他们上的第一课。 把一名囚犯殴打致死,这是警卫长给他们的第一个下马威。在肖申克,典狱长是权力的最顶端,警卫长是暴力的执行者。在典狱长和警卫眼中,囚犯并不是「人」,囚犯的生命也不值一提。然而,任谁都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阴暗的地方,在某天,响起了最美妙的音乐。 1949年,因为帮警卫长处理了税金问题,安迪被调到了图书馆工作,做回了“银行家”。之后,安迪开始给州议会写信,申请在肖申克监狱建立图书馆。一周一封,在安迪写了六年的信后,他得到了200元的拨款,以及一些旧书和杂物。在典狱长办公室,安迪将唱片放在留声机上,锁好门,打开了监狱的广播。那是一个阳光很好的日子,《费加罗的婚礼》就那样突如其来地,从广播里传到了每个人的耳中。所有囚徒都放下了手中的事情,望向歌声传来的方向,驻足聆听着。被关在肖申克的他们,已经太久太久没有听过那样动人的歌声了。悠扬的旋律,早在响起的一刹那,就直抵他们的灵魂深处。
歌声直窜云端,超越失意囚徒的梦想。宛如小鸟飞入牢房,使石墙消失无踪。只不过,无论是音乐还是图书馆,在瑞德眼中,都没有意义。 几十年的监狱生活,让瑞德混得游刃有余,也让他失去了热爱事物的能力。高墙之内,一切都没有意义。就算口琴吹得再好,又能如何呢?意义不是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创造的。口琴也不是吹给别人听的,而是吹给自己的。“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在时间的洪流中,我们总要有些记忆留住,才不至于回首从前,只见到虚度的荒芜。这些都会随着时光流逝渐渐淡忘,而那些留在身上的、印在脑海里的,就是意义。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遭遇低谷:考试失利、感情失败、工作不顺……或许读书、雕刻、听音乐不能逆转我们的困境,但它们却是失落时的一个支撑,是远离繁杂生活的一个媒介。当我们沉醉于一首音乐或是一部电影时,我们身处何地已不重要。那一刻的感动,就足以将我们从混沌的生活中拯救出来,让我们重新找回这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安迪接洽读书会、慈善团体,将曾经的臭储藏室,变成了新英格兰最棒的监狱图书馆。 他们有小说,也有汽车修护、肥皂雕刻相关的书,甚至,还有汉克·威廉斯的音乐精选集。 或许你会问,安迪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如果只为自己看书,他何须费如此心力。汤米年轻轻轻,却不务正业,从13岁起就过着“以偷窃为生,以监狱为家”的生活。到肖申克后,汤米得知了安迪曾帮狱友取得过同等学历。或许是想对妻儿有个交代,或许是终于想通了,汤米找到安迪,希望安迪也能帮他——尽管汤米底子差到连26个字母都要重新学。这才是安迪建立图书馆的目的,他希望监狱中的囚徒们能重拾希望。他希望他们不只在狱中过得丰富,希望他们更能在出狱后活得精彩。他用石锤凿了十几年的墙壁,再利用外出时运走碎石,他帮典狱长过滤黑钱,再纳入他捏造的虚假合伙人账户,一步步为未来的生活铺路。那天晚上,他穿过挖空的通道,匍匐在恶臭的下水管道,在雷电交加的夜晚,成功逃走。在倾盆大雨中,闪电照亮了安迪的身影,他张开双臂笑对天空,感受着雨滴砸落身上的自由。在安迪第一次对瑞德提到「希望」的时候,瑞德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他恶狠狠地告诫安迪。假释申请一次又一次被驳回,出狱的愿望一次又一次落空,瑞德害怕失望了,他不敢再期望了。尽管在刚收到的时候,瑞德说“现在还不是吹它的时候”,但夜深人静时,他还是轻声吹响了。或许很多次,我们也像瑞德一样,因为害怕失望而不敢希望,因为恐惧而一味逃避。 害怕轻蔑,就不敢去和老板谈条件,只能默默加班到天明。影片中曾提到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书中有一句话:“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就算明天不会好起来,明年不会好起来,但只要不放弃,总有一天,一切都会好起来了。放眼四周,终于没有了难以逾越的石墙,抬起头看,终于看到了没有边界的天空。然而,瑞德难以适应外面的生活,没有报告,他甚至无法尿出来。几十年的监狱生活,早已在他的身上,在他的心里,烫下了深深地烙印。他想起了老布,那个在监狱生活了50年的图书管理员。在驶离肖申克的汽车上,老布紧抿嘴唇,满面惶恐,双手紧张地抓住座椅。瑞德说:“监狱是个怪地方,起初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 对他们来说,监狱是“安稳”的,是一成不变的,囚徒们的生活,是被安排得有条不紊的。而外面,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人管束他们,也没有人告诉他们该做什么。按照安迪说的,在巴克斯顿,瑞德找到了安迪留下的信。信中有一句话:“希望是好事,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收好信,瑞德踏上了全新的旅途。安迪在他们约定好的地方等他。启程后,瑞德坐在汽车上,看着窗外,激动得坐不住,不停地想。 “自由人才会这么兴奋吧。踏上未知旅程的,自由人。”他是兴奋的,他不再对未知恐惧,他对未来充满希望,开始期待着今后的日子。最终,在芝华塔尼欧(Zihuatanejo),在太平洋的海岸,瑞德找到了安迪。 那一瞬间,相信瑞德一定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而在未来,他也一定会感叹自由的美妙。《肖申克的救赎》之所以经典,是因为「肖申克」不只是监狱,它更象征着现实生活中,桎梏我们的无形牢笼。 或是过度透支的工作,或是纠缠扭曲的情感,或是难以启齿的过去,或是混乱不堪的生活。有多少人,自顾自的画地为牢,即使身处大千世界,也依旧得不到自由。久而久之,就像老布一样,被腐蚀了心灵,再得不到自由。在无数相同的日日夜夜里,对太阳升起不感到一丝欣喜,失去了希望,如行尸走肉一般。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或许「肖申克」的生活是安逸的,但“习以为常的事”不等于“正常的事”,我们终究需要挣脱束缚。
虽然生命的尽头相同,但是为了过好每一天而生活,还是浑浑噩噩等着死亡来临,终究是不一样的。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如果做不到像安迪一样给他人带来希望,但至少要像瑞德一样,悬崖勒马,及时找回自由。 「希望」和「自由」 世间最美的两个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