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这才是最好的活法

 贵理工涛声涛影 2019-10-20

点击查看:十点x蔡志松

孤独的另一面,是家园

作者/ 江徐

十点视频原创

 
作家木心说:“有时,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渊明。”

之所以说不如,是因为诗篇中表现出的安静、恬淡、闲适、以及田园诗意,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离我们越来越远,也越来越成为更多人的向往。

我们努力工作,拼命赚钱,都是奔着一个目标:为自己和家人创造舒适良好的环境,过一种健康明亮的生活。

在纷繁复杂的时代,有很多人,走着走着,忘记了奋斗的初衷,本末倒置,反而离梦想越来越远。


真正厉害的人,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行。

比如艺术家蔡志松,36岁那年,他从中央美术学院辞职,把工作室从北京迁往苏州。

旁人不解,而蔡志松自己清楚,他只是遵从内心向往。

姑苏的老旧调性、小桥流水的意境、吴侬软语的评弹吸引着他。

所以,一旦因缘俱足,便毅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年近知命,蔡志松开始减少事务性工作,过滤掉旁杂的事情与想法,删繁就简,去芜存菁,给自己留白。


“工作是为了生活的,我们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再忙的工作,都是为了得到一个安逸的生活。

幸福不在未来,它就在当下,过好当下每一刻,加起来,你过的就是幸福的人生。”
 
生活是第一位,而且应该活在当下,简洁明了,又不乏意境。

这是蔡志松对人生的理解,也是他正在做的事。
 
 
“人越来越需要安静,人与人之间也要保持距离,这是一种礼貌跟修养。

在当下纷繁复杂的时代,相信很多人对蔡志松这个观点产生共鸣。

他通过雕塑艺术与世界进行沟通,同时确保每天有一定的独处时间。
 

刘若英同样是一个对独处有心得的人。

她把心得写成一本书,叫做《我敢在你怀里孤独》。


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认为,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模式,应该是“窝在爱人怀里孤独”。

因为这样,两个人既互相作伴,又能保持独立,既可以倾心交谈,也可以相对沉默。不管怎样,舒服最重要。

成长环境让刘若英养成独立、坚强的品格,也习惯了独处的生活方式。

她从不觉得独处让人寂寞,反而是自由与舒适。

独处,让她确保选择的自由。
 
刘若英在与爱人结婚后,依然保持一定程度的独处。

有时候,他俩一起出门,去往不同的电影院,看各自喜欢的电影。看完,再在某处碰头,一起回家。进门,又回到自己的房间。

他们也会一起窝在家里的沙发上,她的头枕在他腿上,看同一本杂志,有说有笑,情意绵绵。

兴致来了,一起出去摄影、寻味美食。
 
总之,互相陪伴,又不破坏对方的独处空间。

真爱从不是在迁就中丢失自我,而是在理解中保全本真。


刘若英的智慧是,在婚姻生活中,既有陪伴的安全,又保全独处的安静。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一个人,可以让生活有滋有味;两个人,能够共享盎然情趣。

有独处的能力,才有爱的能力。


作家林语堂对幸福人生做出一个定义:

“幸福人生,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我想可以这样理解:

睡在自家床上,可以让人获得天长地久的踏实。
吃父母做的饭菜,可以表明家里老人身心康泰。
听爱人讲情话,当然是在品味最甜美的爱情。
跟孩子做游戏,是在陪伴中温习自己丢失的天真童心。


很多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下班到了小区楼下,并不急于上楼,而是呆在车里,一个人坐上几分钟。

工作的压力太大,生活的烦恼很多,他需要静静,需要在独处中自我化解。
 
这是婚姻的悲哀,也属中年人的无奈。

爱是付出与陪伴,是一屋二人三餐四季,既能携手游山玩水,浪迹天涯,也能回归田园,洗手作汤羹。

很喜欢林语堂对“孤独”一词的诠释:

“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间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

写下这段文字时,他像一位智者,站在日常边沿,细品眼前的田园情味,宁静带着小小的烟火热闹,闲适里具有浓浓的自然诗意。


花花世界,物欲横流,懂得知足的人更容易快乐。
 
有家,有爱,有一个种花得花、种瓜得瓜的庭园。人到中年,如此足矣。

 
有一个朋友,不懂的人说他孤僻,懂得的人赞他安静。

他很少社交,不跟团旅游,不去网红景点打卡,一个人在家呆着,做自己喜欢的事。

喜欢花草树木,便在市郊租了一亩地,种上千棵树苗,浇水,施肥,在似水流年中看它们春华秋实。
 

喜欢古琴,于是在家里辟出工作间,一刀一刨,精雕细琢,斫出一张琴,然后非常耐心地练曲。指尖磨出老茧,他却觉得意趣无穷,还能养心。


他有一个举动很有意思——朋友圈分享什么,经常会标注所处位置,名称都是他心血来潮自取的:兰若小院、蓼汀别院、须弥山麓、道南鸠居、汉阴井圃……

其实朋友平时住在市区,高楼节次鳞比的窗户中,有一个是他的家。

那些古雅的宅名,何尝不是他心境的映射,何尝不是他对古典居所、诗意生活的向往?


这样人的很多,他们利用假期自驾进藏,面对纳木错湖,莫名留下眼泪。

他们喜欢在周末离开城市,去往山野,品尝那里的新鲜菜肴,在竹林深处静静走一段路,感受一下什么叫“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当艺术家蔡志松漫步在阿朵小镇的秋日田园,他勾勒出理想生活的蓝图:

“有一间房子,以山为伴,与自然毗邻,田园悠然,瓜果繁盛,万物争鸣,风云流淌,院落与巷子里花明山静。
 

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归隐田园的梦。


在宁静的山麓,有一间宽敞雅致的房子,在那间房子里,我们卸下尘俗的角色与职务,做回自己,俯可读书写字,仰可观山赏云,张弛有度,悠然自得。

平日,我们与亲友漫步山径,田园摘果,吹着最舒爽的秋风,也约三两知交,对花品茗,或者一个人静静呆着,偷得浮生半日闲。

远离喧嚣,放慢节奏,安静一点,审美一点,抚触生活真实而丰富的质感,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让疲惫的身心得到休憩。

这样的生活,正如王小波所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阿朵小镇,正是这样一处所在。

作为融创首个文旅小镇,北京区域3.0产品,阿朵小镇,秉承藏马山千年隐逸文化,通过田、茶、镇、栖、文、街、颐、居八大功能分区。

绘就阿朵农庄、阿朵小小镇、安麓酒店、图书馆、美术馆、融创藏马山颐养体系、小镇配套商街等文旅产业布局,兑现当代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山中四季,这里有推窗可见的云海、林泉,唤醒身心对自然的记忆;

这里的朵民重拾生活的本源,在丘田、茶田与花海间继续着归园田居梦;

这里有艺术与美学的浸润,给予生命美感,走向精神的丰盈。

这灵动静好的云山深处,亦是我们心的归处。


住回自然间,比城市更幽静,比山野更丰富,何其美哉!

是啊,在宁静的小镇山麓,拥有一间院落,或是一间洋房。

关上门,俯可读书写字,仰可观山赏云,张弛有度,悠然自得;开门时,可拥满山丰盛,灿烂诗意。

或与亲友漫步山径,田园摘果,也会约三两知交,品茶闲聊。或者一个人静静呆着,偷得浮生半日闲。


远离喧嚣,放慢节奏,安静一点,审美一点,抚触生活真实而丰富的质感,在与自然相处中,让日渐疲惫的心灵得到休憩。

这种生活,不同样属于每个人么?

除了去现场体验之外,在全国的主要城市都设了文旅展示中心,大家可以就近了解。


作者:江徐,80 后老少女,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