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1120)元 郑思肖《墨兰图》

 百了无恨 2019-10-20

郑思肖,1241年生,1318年逝世,连江(今属福建)人。字亿翁,号所南。宋末曾以太学生应博学鸿词试,授和靖书院山长。宋亡后,隐居平江(今江苏苏州)。坐卧必向南,誓不与北人交往,因号所南。擅画墨兰,兼工墨竹。画兰根不著土,以寄故国之思。《墨兰图》(郑思肖 卷 纸本 水墨 纵25.7厘米 横42.4厘米 [日]大阪室立美术馆藏) 此图以淡墨写幽兰一丛,萧散清逸,风韵自标。无水土杂木,简洁疏朗,高雅不群。画家于宋亡后画兰皆不写土,人问何故,答曰:“土为蕃人所夺,汝尚不知耶?”拳拳爱国之情,于此可见。

宋淳祐元年(1241年)生。祖父郑咸曾任枝江县主簿,父亲郑震历任平江(今江苏苏州)府安定、和靖二书院山长。郑思肖生在儒学世家,长大后入太学肄业,曾以上舍生应博学宏词科试。当时,元兵大举南下,郑思肖叩阙向太皇、太后和幼主上疏,陈言抗元之策,因“辞切直,忤当路”,未被采纳。

南宋灭亡后,郑思肖不忘故朝,不再仕进,隐居在苏州。书其居室曰“本穴世界”,意即“大宋天下”。平时坐卧必南向,不肯朝北;每年伏腊,便“南望野哭,再拜而返”。平时为人狷介,誓不与元人交往;朋友聚会,“见有语音异者,即离去”。宋宗室赵孟頫是当时很有才名的诗人和画家,入元后仕元,郑思肖恶其“受元聘,遂与之绝”。赵孟頫多次上门探望,均遭拒绝,“终不得见”。

郑思肖学问渊博,“为学九流百家,皆造奥极”。元代王冕称赞郑思肖:“文章学问有古人风度”。“其上世以来,儒者也;而先生于佛、老两教,则皆喜其说”。郑思肖在《三教记》序中称自己“自幼世其儒,近中年闯于仙,入晚境游于禅”。曾著《释氏施食心法》1卷,《太极祭炼》1卷。

郑思肖善诗,其诗或明或隐,常表露出对宋王朝的怀念和忠心。如《过徐子方书塾》云:“不知今日月,但梦宋山川。”《题郑子封寓舍》云:“此世但除君父外,不曾别受一人恩。”《寒菊》诗云:“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表现其民族气节和对元朝廷的憎恨。郑思肖的诗对后世颇有影响,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十分崇敬郑思肖,曾作《井中心史歌》纪念。

郑思肖的画也独具特色,常在画中寄托“故国之思”。特别精于画墨兰,所画之兰,“疏花简叶,不求甚工”。自南宋灭后,“写兰多露根,不写坡地”,被称为“露根兰”。人问其故,答曰:“地为番人夺去,汝犹不知耶?”曾画一卷长丈余、高约5寸多的墨兰,天真烂漫,超出物表,画旁题诗,“皆险异诡特,盖所以输写其愤懑云。”郑思肖亦工墨竹,多写苍烟半抹、斜月数竿之景。其画存世者有《国香图卷》、《竹卷》等。由于郑思肖的画寄托了爱憎,独具一格,其艺术手法也为后世文人画家所推崇。元代倪云林题其墨兰云:“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郑思肖乐善好施,不畏权贵。有一次,邑宰求画不得,知其有田地数十亩,便以加征赋役相威胁。郑思肖十分愤慨,谓:“头可斫,兰不可画。”但常常却“货其所居,得钱则周人之急”,田产也多捐给寺庙,仅留数亩供自己生活,还对佃客道:“我死则汝主之。”

晚年,郑思肖居“无定跡,吴之名山、禅室、道宫无不遍历”。但多住苏州城内的万寿、觉报二刹。延祐五年(1318年)病卒。临终前,嘱其好友唐东屿:“思肖死矣,烦书一位牌,当云:'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遗著有《所南文集》、《心史》、《铁函经》、《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又工墨竹,多写苍烟半抹,斜月数竿之景。存世作品有《国香图卷》等。他著作有:《一百二十图诗集》、《心史》等。

《墨兰图》,元代/1306年,郑思肖,纸本水墨,手卷,纵25.7厘米,横42.4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墨兰图卷》是宋末元初的诗人、画家郑思肖留下的唯一传世作品,也是反映他创作思想和艺术造诣的代表作。这是一幅非常抒情的文人写意水墨画,描绘出兰的野逸、不畏风霜,孤高自傲,无人花自馨的高尚品格。作者借笔墨抒发胸中逸气,是自我思想品格的写照。

元代郑思肖《墨兰图》局部高清大图(一)
元代郑思肖《墨兰图》局部高清大图(一)
《墨兰图卷》右侧有郑思肖题诗一首:“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字迹笔锋苍劲有力,仿佛能感受到作者的铮铮傲骨;画幅左侧落款为“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一卷”,并有“所南翁”印章一方;画幅正中为一株墨兰,兰花无土无根,乃郑思肖一贯风格特点,寓意故国山河土地已沦丧于异族,无从扎根。

《墨兰图》卷上比较明显的有“乾隆御览之宝”印章一方,位于画幅左上角。“嘉庆御览之宝”印章一方,位于画幅中墨兰之上方。“宣统御览之宝”印章一方,位于“乾隆御览之宝”下方,还有“御书房鉴藏宝”印章一方;“三希堂精鉴玺”印章一方等印记,故此画作后应为清室宫内收藏,从乾隆至宣统传承有序。最后应该是随宣统帝溥仪带出,后因各种原因被日本人获得,该作品现收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兰生深谷,不畏风雨,清雅幽香,质朴无华,被中国文人喻为孤傲、超凡脱俗的高尚品格,与梅、竹、菊并称花中“四君子”。兰花体态较小,单独作为画幅主体在绘画史上出现较晚。郑思肖的《墨兰图》卷,是画兰史上影响最大、最早的作品。诗人屈原对兰花极为赞美,诗曰:“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故画兰亦称写“离骚”。

元代郑思肖《墨兰图》局部高清大图(二)
元代郑思肖《墨兰图》局部高清大图(二)
元代郑思肖《墨兰图》局部高清大图(三)
元代郑思肖《墨兰图》局部高清大图(三)
郑思肖借兰花的自叙,表达自己超凡脱俗、清高自傲的襟怀。这种以诗配画的表现手法,缘物抒情,深化了题意,也是郑思肖常用的手法。画的左下角有一隶书印“求则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万古”。表示他的画不轻易送人,尤其是对前来索画的元朝官员,更是“头可断,兰不可得也”。至于平民百姓,也许自愿奉送。左上角的题词则是:“芳香渺无寻处,梦隔湘江风雨,翁是闲作楚花,我亦为翁楚舞”。楚花指的是兰花,楚舞是指为兰花而舞笔弄墨。也就是说看了这幅兰花画卷,不禁要题上几个字。他曾在一幅菊花图上题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北风指元朝统治),以表示自己不屈的爱国情怀。
元代郑思肖《墨兰图》局部高清大图(四)
元代郑思肖《墨兰图》局部高清大图(四)
郑恩肖将满腔悲愤化作了一股力量转入他的绘画里,在创作时款款写出,笔端不露丝毫霸悍之气,从而尽得清逸儒雅的君子风范。《墨兰图》卷是无声的诗,平淡中蕴含着无限的情思,飘逸中流露出力量的内蕴。郑思肖在元代画坛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元代大画家倪云林在《清閟阁集》卷八《题郑所南兰》中评说:“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郑思肖的墨兰在中国绘画史上散发出千古不灭的馨香。

名画鉴赏

《墨兰图》画家以八分法画出两丛兰叶,一瓣兰花,既无根人土,也无石相伴,如浮于虚空。他用笔简括,格调清逸,在画上他自题诗: “何来俯首向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落款为“所南翁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年款只题丙午,而不写元代年号(当时为元大德十年),这些都表明了他捍卫自我,与元朝势不两立的态度。他画兰不画根,寓意为“土为番人夺去,忍著耶!”也是他“此世但除君父外,不曾别受一人恩”的思想体现。


汉桥话画:南宋郑思肖《墨兰图》抒其无根飘零的一生


兰花在这里正是他自我人格的象征,没有根基、寂寞孤孤傲的一生。他从不肯将自己的墨兰轻易送人,当地方权贵想向他索要时,他断然回答: “头可斫,兰不可得!”

画趣拾珍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一诗句是宋末元初著名诗人郑思肖《寒菊》中的名句,表现了诗人如菊花般孤傲、清高的情怀和信念。也是诗人不屈不移、坚守节操、不向元朝低头、忠于故国的誓言。


汉桥话画:南宋郑思肖《墨兰图》抒其无根飘零的一生


郑思肖(123 9-1316年),少年饱读诗书,怀揣报国大志,他壮年时期,正值南宋末年,山河破碎,国破家亡。郑思肖多次向朝廷上书,进献救国救民之策,却都没被采纳。南宋灭亡后,他誓死不降,隐居在苏州万寿寺、觉报寺一带,改名为思肖(赵的繁体字为“从走从肖”),表示思念赵宋王朝。号所南,表示以“南”为“所”t字忆翁,表示自己不忘故国。

他还特意把他的住所命名为“本穴世界”,这是一种文字哑谜,即把“本”字中的“十”移置在“穴”中,亦即“大宋世界”。这些都表现了郑思肖思念故国、难忘南宋王朝的心迹。


汉桥话画:南宋郑思肖《墨兰图》抒其无根飘零的一生


南宋灭亡后,郑思肖不思茶饭,不受嗟来之食,他每坐必向南,以示自己决不北面做贰臣。后来,他回到福建老家搭船去了印度尼西亚。到达印尼的郑思肖,孤身一人,没有栖身之地。

土地都归属于当地的土酋所有,为了寻得一块属于自己的园林,郑思肖经过多方打探,获悉酋长对中国的茶叶情有独钟,于是他携带着八个装满茶叶的瓷罐前往酋长家。酋长看到郑思肖,很是严肃,但当他看到带来的茶叶后,大喜过望,立刻命人冲泡。茶叶口感极佳,土酋被醇香、浓厚的味道所折服,当他又获知,郑思肖是当世名流后,更加热情。言谈之中,知道郑思肖还没有栖身之地,于是把一英里的土地作为礼物回赠。自此,郑思肖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园林,并取名“八茶罐”作为纪念。600多年来,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今天,“八茶罐”早已成为闻名东南亚的华人市场,那里的侨民也还保留着品茶的习惯。


汉桥话画:南宋郑思肖《墨兰图》抒其无根飘零的一生


郑思肖一生著作很多,诗集《心史》是他用血泪著成的历史实录,此外还有《郑所南先生文集》、《锦钱余笑》、《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郑思肖擅长工画,他在绘画上最大的成就是画兰,他所画的兰,是借物抒情,物象不过是书写胸臆的媒介,所以不斤斤于形似。今存《墨兰图》就是他的传世名作。

1318年(元延祜五年),郑思肖在苏州古刹,孤单地结束了他苦苦挣扎的一生,临终之时,他嘱托好友在他死后竖牌一块,上面写上: “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语讫而终。”

名家小传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道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无根的兰花,寓意南宋失去国土根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