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中的十二节气

 昵称47787142 2019-10-20

小编今天想给大家科普一下我们中国的十二节气的事,当然还是从易经中出发。

在《易经》有关的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专业名词',称作“十二辟卦”。所谓“辟”,是开辟、开始的意义。其中十二辟卦上面的图案的第五圈是二十四节气,一年当中,分十二个月,这十二个月,一半是阴,一半是阳。对应十二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易经中的十二节气

十二地支,以“子”开始,而阴历的子月是十一月,十一月的节气有冬至、大雪。一个月有两个节气,其中一个是节,一个是气;大雪是节,冬至是气。按照易经中《十二辟卦》的卦象来看,是复卦,阳气重新生起来的一月。所以我们到了冬至需要进补,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这时消化力特别强,补品吃进去,营养容易吸收。

到了十二月阳能又逐渐上升了一些,卦象变成了地泽临卦了。在节气上,小寒是节,大寒是气。

到了正月是寅月,是地天泰卦,所谓“三阳开泰”,就是说已经有三个阳了。节是立春,气是雨水。

二月是卯月,是大壮卦,在外面放风筝,可以飞起来了。节气是惊蛰、春分。

三月的卦,为泽天决卦,到了春天了,节气是清明、谷雨。二十四节气,最舒服是清明,还有一个秋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四月是乾卦了,这是阳能到了极点,节气是立夏、小满,开始立夏了。

跟着来的是五月。这个卦的卦象为天风姤卦,阳气开始减少了。节气是夏至、芒种。所谓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开始回收,以现代的话来讲,地球又开始吸收太阳的放射能进来了,就像人类的呼吸一样,要吸气了。

六月是天山遁卦,节气是小暑、大暑,所谓三伏天。这时常看到有些人去贴膏药治病,这时是阳气慢慢要退伏了,所以名为“伏”,每十天一伏,三伏有三十天。所以夏天我们体外感到很热,这是身上的阳能向外放射,但是身体的内部还是寒的,所以夏天的消化力,反而没有冬天好。

七月是天地否卦,节气是立秋,处暑。

八月是风地观卦,节气是白露、秋分。

九月是山地剥卦,节气是寒露、霜降。

最后农历的十月,对应十二地支的亥,在卦上为坤卦,是纯阴的境界,不过十月有一个小阳春,阴极则阳生,这时有几天气候的气温要回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