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人如此怀念“败寇”张士诚

 因果实录阅读者 2019-10-20

“成王败寇”,自古为然,近代又有名言曰: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吴人如此怀念“败寇”张士诚

因此,权力角斗场上的失败者,向来是一副滑稽可笑的面目。但是如果能向历史的细微处稍微探寻一番,则“败寇”们也常常会有可爱的地方。根据明人陆容的《菽园杂记》记载:

朱元璋削平群雄荣登帝位之后,有一次微服私访,碰到一个苏州的老妇,有意提起张土诚,没想到老妇居然称念不已,这让朱皇帝大为羞愤,悻悻地对臣下说:真不知道张土诚对吴人究竟有何功德!

清人袁景澜的《吴郡岁华纪丽》里面,提到吴人在七月三十日“点地灯”的一种风俗,说这一天是张士诚的生日,“点地灯”实际上就是祭吊他的。张士诚究竟对吴人有何功德,以致吴人如此怀念他?

从史籍上看,张士诚在其辖区实行的是比较宽厚的政策。

首先从这一政策里得到实惠的是江南的文人。张士诚虽然是盐贩子出身,却不知是真爱文人还是附庸风雅,对文人相当优容,投奔他的绝不会空手而归。即使是拒绝与他合作的,如元末文豪杨维祯,不但不理其征召,还写信斥责他,张士诚也置之不问。

吴人如此怀念“败寇”张士诚

在文人的眼中,元末乱世中被张士诚占据的江浙地带,简直就是可以让他们末路狂欢的一

处世外桃源。

除了江南文士,其次得到实惠的当然是百姓。乱世之中人们的要求极低,对于张士诚治下的百姓而言,只要张士诚能够保境安民,赋税稍轻一点,简直就是太平盛世。而张士诚显然是做到了这一点的。

朱元璋的大军猛攻苏州,向来被认为柔弱的苏州人,居然抵挡了近一年之久。

“城中木石俱尽,甚至拆祠庙、民居为炮具”。

向攻城者投掷,其中未必不能透露一点信息。

吴人怀念张士诚,还是对朱元璋高压政策的一种隐性的反抗。

吴人如此怀念“败寇”张士诚

苏州城破,朱元璋为了彻底动摇张士诚政权的统治根基,将大批富庶的百姓强制性地迁移到外地,又对江浙地区实行一种歧视性的经济和文化政策,绮丽的苏州不可思议地走向了衰败。虽然朱元璋的主要矛头是针对富庶的百姓和豪强,但一个民生凋敝的城市,对任何一个阶层而言,都不会是一块乐土。

吴中百姓在盘剥之下,纷纷逃离故园,明初著名诗人高启在他的诗文中有很多触目惊心的记载,有一首题为《江上见逃民家》的五绝诗是这么写的:

清时无虐政,何事竟抛家?

邻叟收饥犬,途人折好花。

林空烟不起,门掩日将斜。

四海今安在,归来早种麻。

“林空烟不起,门掩日将斜”,这还是自南宋以后就逐渐成为中国经济与文化中心的江南吗?诗人首句“何事竟抛家”仿佛有些明知故问,而“清时无虐政”更是辛辣的讽刺!

吴人如此怀念“败寇”张士诚

在这样一种生活状态下,吴人偶尔怀念一下那个窝囊的“败寇”张士诚,难道不是一种势所必至、理有固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