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宁陪读三百天(4)

 安蓝2021 2021-03-08

会宁陪读三百天(4)

20180810 会宁第四天

5点10分的闹钟还没响,我就已经醒了。

儿子还睡着,怕吵醒他,我悄悄回到卧室又躺了一会儿,直等到5点20,他的闹钟响起,我才又起来。

给他做营养早餐,给他灌好开水,让他毫无顾虑开开心心上学去,这就是我每天早起的工作。

儿子上学走了,屋子里只剩下空荡荡的我。

我把昨天还未来得及整理的一堆书,重新整理了一下。

在一本复习资料中,掉下两张折叠的纸,我捡起来,打开看了看,原来是一封信。

是老石头写给儿子的。

亲爱的儿子:

你好!

   你一直是品学兼优的,我们的交流也没有任何问题,一直很顺畅。好像用不着以写信的方式和你交流。但有些话我说多了你可能就听不进去了,所以就给你写信了,这是我们之间的第一次书信交流。

关于学习方面。

你在学习上,一直是自觉勤奋踏实的,这让我和你妈少操了多少心。多少学生家长都以为是我们教得好,殊不知是你自己学得好。去年中考,你在全区2000多名考生中位列第11名,中考前,中恒和实验都上门来动员你报考他们的学校,但最终你报考了家门口的九中,以第一的分数被录取。

由于九中的生源相对差一些,你或许有了种鹤立鸡群的感觉,爸爸妈妈担心你会骄傲,不失时机地给你分析了客观情况,幸好,在高一前半学期,你再接再厉没有放松,中期考试中,你考出了应有的成绩,以较大优势位列第一,和中恒实验的优等生也在同一个水平。

但在期末考试中,你的总成绩虽然在班级中仍列第一,但优势已不再明显,所有的单科成绩没有一门排在第一,我和你妈不是重视分数的人,在分数上对你没有做过要求。但无庸讳言,你的退步是明显的。

面对退步了的成绩,你没有找任何借口,你很有勇气!你一针见血地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面对九中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更为严重的是,你和其他部分同学一样,沾染上了网络游戏和QQ聊天,在这上面花了不少时间。

这点我们其实也注意到了,但考虑到你一直是个很自觉的孩子,所以我们没有采取像李叔叔砸孩子手机的那种过激手段,限制你上网。我们认为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一个人不可能做到绝缘于网络,我们想让你通过好的自控达到自制。可是通过假期这段时间的观察,你的自控力还有待加强,爸爸戒烟的良苦用心你并没有真正体会到什么。

你李叔叔说了孩子毕竟是孩子,往往简单粗暴的办法最为有效,所以,在上网这件事上,你毕竟还是个孩子,我们不能把对你的要求拔高到成人的标准,我们要对你适当采取强制措施了,没有还价商量的余地,因为事不过三,我们已经给过你机会了,以后到社会上为人做事也是如此。

还有一点,就是你自己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考的大学),要有自己的定位,要和全区的优等生竞争,不要把目光只停留在你们学校,做井底之蛙。路遥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只有几步,高中三年,就是你人生的那紧要几步,你可要一定走好了。

关于其它方面。

   首先要身心健康,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是革命和奋斗的本钱。健康的身体,要求你一要坚持锻炼,至少每周末和同学打一场球,参加体育活动,也能让你更加阳光和自信;

二要注重饮食,最好每天早餐在家里吃,你妈做的饭卫生又有营养啊,在家吃饭几分钟时间就能搞定,耽误不了你多少时间的;

三是要有正常的生活习惯,起码每天晚上十二点前睡觉,不熬夜,要保证最起码的睡眠时间,不要忘了和老爸的约定,老爸做到了,你能做到吗?

四是心理的健康也很重要,在你们这个年龄阶段,有什么事就告诉爸妈不要自己扛着,不要让心理有太大压力,不要受无谓的伤害。

其次做人要胸怀宽一些,气度大一些。这方面我和你妈其实是很放心的,从小到大,你都能和老师同学们和睦相处,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你,你能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存在。这样很好的,你的阳光温暖了别人,也温暖了自己,得道多助,路自宽行。

夸你的同时,还要指出你的几点不足,一是你有时候脾气不太好,甚至是坏脾气。你要记住,坏脾气既破坏人际关系,又影响身体健康,你同时还要记住爸爸一直给你说的那句话“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算事”,没有大不了的事情,只有大不了的情绪。遇事不慌张,不生气,才能少走弯路,成大器。

第二个需要改进的,是你做事时有些拖沓,高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快节奏,要尽快融入到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中。

第三个需要改进的,做人要皮实(坚韧,顽强)一些,不要太脆弱。意气用事是是每个人学生时代的通病。要做橡胶人,砸都砸不烂,不做玻璃人,一碰即碎。皮实是对自己很好的保护。以后步入社会,玻璃人是寸步难行的。

   今天就说这么多,可能也有不妥之处,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永远的老爸

                              2017年21

在我的印象中,老石头一直工作特别忙,尤其前几年,矿上的工作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所以,对儿子的事儿,他几乎从未管过,也没过问过。我以为,他从来不知道儿子喜好是什么,儿子的学习如何,儿子究竟有什么烦心事,可是,读着这封信,我才知道,他对儿子的事儿还是很上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