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诗词不可不知 原来格律诗只有1种情况可以一三五不论

 老街味道 2019-10-21

有人问到:格律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能讲具体些吗?


前言

关于这个问题,老街以前写过,不过看评论还有很多朋友有误解,认为格律诗句式就是简单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

其实,格律诗的四种句式中,只有一种是真正的“一三五不论 ”。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有助于记住格律诗平仄相间的基本规则。不论,即平仄均可,类似于麻将中的混子。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采用杜甫的这首绝句为例,因为这首近体绝句恰好用了律诗的四种标准句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

句式标记为“中”,表示在杜甫这首诗里,肯定可以“不论平仄”,但是其中还有很多的变化,后面会逐句介绍。

在文章开始时,首先要说明的是:

七言律诗的四种句式,第一个字,永远可以不论平仄。

所以后面关于“一三五不论”的话题,只讨论七律句式的第三、五两个位置的字,其实就是讨论五言诗的第一、三两个位置。

学习诗词不可不知 原来格律诗只有1种情况可以一三五不论

一、中仄中平平仄仄 不可“三、五”同时不论

第一种,仄起仄收句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中仄中平平仄仄

这种句式有两个常用的变格:三仄尾和锦鲤翻波。这两种变格几乎不算拗句,在唐朝的律诗种比比皆是,属于格律诗的句式。

1、三仄尾 不可三五同时不论

唐诗中可以常常看到这种句式:三仄尾,例如:

清晨入古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微升古塞外,庭前有白露。杜甫 《初月》

弥年不得意。刘禹锡 《岁夜咏怀》

殷勤报贾傅。卢纶《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

惆怅无因见范蠡。杜牧七律《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曾苦伤春不忍听。李商隐七律《流莺》

杜甫的这首诗不是三仄尾,但是第五个字改为仄声就是三则为了,例如【鸣】改为仄声【隐】。上面说过,三仄尾是格律诗允许的一种变格:

两个黄鹂【隐】翠柳,中仄平平【仄】仄仄。

可见,在第三字(例如杜甫诗中“黄”)固定为平声时,第五字,是可以不论平仄的。

但是三仄尾时,七言第三个字(五言第一字)不可以为仄。例如【黄】改为仄声【幼】,就出律了。

两个【幼】鹂【隐】翠柳,中仄【仄】平【仄】仄仄。

宋朝刘颁的《中山诗话》中写过:

白乐天诗曰:「请钱不早朝。」「请」作平声,唐人语也。 ..................公诗自非语病

可见,【请】在宋朝是仄声:请钱不早朝,仄平仄仄仄。但是这个【请】在唐朝是平声:平平仄仄仄,所以《中山诗话》说在唐朝“公诗自非语病”。

可见宋朝人早就注意到,唐朝五言律诗的三仄尾不可以写作:仄平仄仄仄。

康熙己未进士赵执信《声调谱》中也讲到:

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诗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盖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

其实这也符合清朝人总结的规律是:五言诗,除了韵脚以外,没有连续两个平声就是孤平。

这个三仄尾句式,一可以不论,三、五不可以同时不论

学习诗词不可不知 原来格律诗只有1种情况可以一三五不论

2、锦鲤翻波 三、六必须平,五必须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上面说了一个变格是三仄尾,下面说另一个变格锦鲤翻波:

中仄平平【仄平】仄,这是把第五个字和第六个字颠倒过来。

这种句式:中仄平平【仄平】仄,在唐朝格律诗中也比比皆是,例如:

休问梁园【旧宾】客。李商隐 《寄令狐郎中》

惟有相思【似春】色。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

耳里频闻【故人】死。·白居易《悲歌》

月夜歌谣【有渔】父。刘禹锡《自江陵沿流道中》

这个句式中:

这个锦鲤翻波句式中:一可以不论, 三和五,都绝对不可以不论,三必须平,五必须仄。

学习诗词不可不知 原来格律诗只有1种情况可以一三五不论

二、中平中仄仄平平 五不可不论

第二种,平起平收句式:

一行白鹭上青天。中平中仄仄平平

这种句式,三可以不论,【白】是入声,仄。可以改为平声例如【飞【:

一行【飞】鹭上青天。中平【平】仄仄平平

但是第五个字的仄改为平的话,叫做三平调(三平尾),这个和孤平一样,是格律诗大忌。例如【上】,改为【归】

一行白鹭【归】青天。中平仄仄【平】平平

可见这个句式, 一和三不论,五必须论,而且必须是仄声。

学习诗词不可不知 原来格律诗只有1种情况可以一三五不论

三、中平中仄平平仄 唯一可以“一三五不论”

第三种,平起仄收句式:

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平中仄平平仄 ,

这个句式,是四种律句中,唯一的“一三五不论”。首先,第三个字平仄无所谓,例如【西】改为【北】也可以。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第五个字【千】,如果改为仄声的话,叫做半拗体,是唐朝律诗中常见的一个句式,而且可以不必救拗。

例如【千】改为【万】:

窗含西岭【万】秋雪,中平中仄【仄】平仄

所以,这个句式是唯一没有条件,即可同时“一三五不论”的句式。

学习诗词不可不知 原来格律诗只有1种情况可以一三五不论

四、中仄平平中仄平,不可“三、五”同时不论

第四种,仄起平收句式:

门泊东吴万里船,中仄平平中仄平。

为了避免孤平,第三、五的位置【不可以同时不论平仄 】。我们分三种情况来看一下。

1)三平,五不论

第三个字是平声的话,第五个字平仄可以不论。例如第五个字可以改为平声,【万】改为【千】。

门泊东吴【千】里船,,中仄平平平仄平

2)五平,三不论

第五个字是平声的话,第三个平仄可以不论。例如第三个字【东】可以改为仄声【楚】。

门泊【楚】吴【千】里船,中仄仄平平仄平。

3)三、五不可以同时仄,避免孤平

三、五的位置【不可以同时不论平仄 】, 否则犯孤平,例如:【黄】改为【幼】、【鸣改为【隐】。

门泊【楚】吴【万】里船,中仄仄平仄仄平。

  • 关于孤平

这种三和五同时仄声就是格律诗大忌:孤平。

在五言诗中,“仄平仄仄平”就是标准的孤平(七言诗看后五个字)。这也符合清朝人总结的规律 :五言诗,除了韵脚以外,没有连续两个平声就是孤平。

救孤平的方式就是上面2)写到的,七言第五字必须平:(中仄)仄平平仄平,门泊【楚】吴【千】里船。

学习诗词不可不知 原来格律诗只有1种情况可以一三五不论

五、关于“二四六” 分明与不分明

相对来说,“二四六分明”比较好理解,杜甫的这首诗,四句都是标准的律句,因此“二四六分明”:要么平,要么仄,不可更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但是,格律诗还有必须救拗的拗体句式, 如:

(中平)中仄仄仄仄,(中平)仄仄平仄仄。

注:前面加(中平),表示七律,主要看后五个字(即五律)。

这三种都是”仄仄平平仄“的变化,第六个字本来应该是”分明的平声“,但是都成了仄声。

第六个字如果是平声,则是半拗体:(中平)仄仄仄平仄;或者标准律句:仄仄平平仄。如果是仄声,就是律句中的拗体。所以第六字变成了“不分明”。

这两种拗句需要对句救拗,对句的句式都是一种:(中仄)中平平仄平,其中第五个字,却变成了”分明“:必须是平声。

救拗的几种诗例:

一身-报国有万死,中平-仄仄仄仄仄, 双鬓-向人无再青。中仄-中平平仄平。

陆游《夜泊水村》

向晚意不适,仄仄仄仄仄,驱车登古原。平平平仄平。

李商隐《登乐游原》

野火烧不尽,仄仄仄仄仄,春风吹又生。仄仄仄仄仄。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学习诗词不可不知 原来格律诗只有1种情况可以一三五不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两个结论:

1、关于一三五不论

格律诗常见的四种句式中,有三种句式做不到同时“一三五不论”。其实只有一种句式可以“一三五不论”:

中平中仄中平仄。

2、关于二四六分明

律诗的四种标准句式 ,都是二四六分明。

但是标准律句:(中平)中仄平平仄,可以变化为拗句,所以第6个字是“不分明”的:

(中平)中仄中中仄。

标准律句“(中仄)平平平仄仄”的变格,第5、6字可以颠倒:(中仄)平平仄平仄,因此也是不分明的。

@老街味道

观唐绝句38 柳中庸此诗意境 和张若虚柳永诗词竟然如此相似

古诗词创作最忌讳的是什么 有些诗病如果犯了 表示您还没有入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