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小儿推拿学-01治疗原理
2019-10-21 | 阅:  转:  |  分享 
  
反射区(手足)、耳穴、尺肤诊法、舌诊、五轮学说、鼻穴足反射区研究小儿推拿作用原理调整阴阳调整脏腑气血补虚泻实顺应升降
温清有别调整阴阳阴阳学说疾病的本质在于阴阳失调。《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治疗:调和阴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小儿推拿:阳穴阴穴;阴阳配穴;调整脏腑气血气血津液学说疾病的表现为气血失和。《
灵枢·决气篇》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治疗:调和气血(气与血的关系,气血互生)小儿推拿:从肺从脾论治。五经穴
、八卦、腹部等部位。补虚泻实虚与实《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脏,
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治疗: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小儿推拿:补泻之法力度;时间;频率;方向;
顺逆。幼科推拿秘书分补泄左右细详秘旨歌补泄分明寒与热.左转补兮右转泄.男女不同上下推.子前午后要分别.寒者温之
热者凉.虚者补之实者泄.手足温和顺可言.冷厥四肢凶莫测.十二经中看病源.穴真去病汤浇雪.顺应升降气机(升降出入)肺、脾、肝
、肾临床表现:肺失宣肃;脾气下陷;胃气上逆;肾不纳气;肝气郁结治疗:顺应升降,推而助之小儿推拿:拿法是升散代表,按法是内聚
代表。温清有别寒热是反应疾病性质的纲领。《景岳全书》“寒热者,阴阳之化也”“寒热温平,药之四性,推拿掐揉,性与药同,用推
即是用药,不明何可乱推。”治疗: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小儿推拿:“推上三关,代却麻黄肉桂,退下六腑,替来滑石羚羊,水底捞月便是黄
连犀角,天河引水还同芩柏连翘”推拿代药赋前人忽略推拿.(卓溪)今来一赋.寒热温平.药之四性.推拿
揉掐.性与药同.用推即是用药.不明何可乱推.推上三关.代却麻黄肉桂.退下六腑.替来滑石羚羊.水底捞月.便是黄连犀角.天河引水.还同
芩柏连翘.大指脾面旋推.味似人参白术.泻之则为灶土石膏.大肠侧推虎口.何殊诃子炮姜.反之则为大黄枳实.涌泉右转不揉.朴硝何异.一推
一揉右转.参术无差.食指泻肺.功并桑皮桔梗.旋推止嗽.效争五味冬花.精威拿紧.岂羡牛黄贝母.肺俞重揉.漫夸半夏南星.黄蜂入洞.超出
防风羌活.捧耳摇头.远过生地木香.五指节上轮揉.乃祛风之苍术.足拿大敦鞋带.实定掣之钩藤,后溪推上.不减猪苓泽泻.小指补肾.焉差杜
仲地黄.涌泉左揉.类夫砂仁藿叶.重揉手背.同乎白芍川芎.脐风灯火十三.恩符再造.定惊元宵十五.不啻仙丹.病知表里虚实.推合重症能生
.不谙推拿揉掐.乱用便添一死.代药五十八言.自古无人道及.虽无格致之功.却亦透宗之赋.治疗八法中医八法:汗、吐、下、和、
温、清、消、补发汗、催吐、攻下、和解、温热、清凉、消导、滋补推拿八法:温、通、补、泻、
汗、和、散、清一、汗法解表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适应症:外感表证等风邪入侵之证。常用手法:头面四大手法、拿风池、点风府、拿肩井、点掐合谷、拿列缺、掐揉二扇门【注意事项】
1.手法力度稍重,小儿常因之哭闹,有助汗出。2.治疗前适当饮水,以滋汗源。3.中病即止,一般见汗即止,不宜强求。4.汗法使腠
理开,毫毛摇,故治疗期间或治疗后须避风寒以免邪侵。二、吐法涌吐法《内经》云:“其高者,因面越之。”适应症:邪气停滞之证
常用手法:探法、逆(向上)推法、挤压法、扣拨天突、上推膻中、向上振按鸠尾、中脘、胃脘等【注意事项】1.手法操作力度宜重,探法
宜深入咽喉深部。探法传统多用手指与鹅毛,现多用棉杄或吸痰器,或雾化疗法。2.吐法刺激强度大,常可有汗出现象,故可用于汗法之适应症
。3.严格掌握适应症,且吐之不宜太过,一般以患儿有恶心感即可。如邪毒内聚,食物中毒则以邪毒排尽为度。4.邪在中下二焦禁用吐法,
体质过度虚弱者,慎用。三、下法攻下法《内经》“其下者引而竭之”。适应症:邪气停滞之证或腑气不通之病。常用手法:清胃经、
退下六腑、清大肠(大肠侧推虎口.何殊诃子炮姜.反之则为大黄枳实)、清小肠、板门推向横纹等。【注意事项】1.操作时,力度宜重,时
间宜短,并注意操作的方向性应该向下。2.表证慎用,以免引邪内陷。3.虚证慎用。4.即使当下之证,应充分考虑下法伤津、耗气、沉
降之性,权衡利弊,适当用之。四、和法和解法《内经》曰:“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和者,冲和之象。适应症:气血失和或阴
阳失和之证。常用手法:分推手阴阳、腹阴阳、头阴阳(周于藩说:“揉以和之,可以和气血,活经络)【注意事项】1.操作时遵循不急
不徐、不轻不重、不深不浅的原则,使手法体现中和之象。2.和法的操作方向通常相互配合,不应朝一个方向,例如摩法、运法和揉法宜顺时针
和逆时针相互交替、推法可分推与合推、上推与下推配合。五、温法温补法《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劳者温之。”适
应症:寒证或痛证或气虚发热常用手法:揉外劳宫、揉一窝风、推上三关、摩关元、揉气海、运与擦丹田、补神阙、横擦腰骶、点肾俞、擦命门
【注意事项】1.临床应辨明外寒、内寒:内寒应查其虚实,内寒属虚还应与补法同用,外寒应配合汗法以驱散寒邪。2.本法操作力度宜
轻,时间宜长,力量深透方能起效,应用摩擦类手法使局部有温热感即可,不可太过,太过则泻火;应用摇、抖等运动关节类手法,幅度不宜太大,
时间不宜太长。3.临床以患者有热感或微汗出为佳。4.推拿时配合温热类介质,如姜汁、冬青膏等。5.治疗各种痛证较为有效,可作为
疼痛的治标之法。6.治疗期间忌生冷及注意保暖。六、清法清热或清解法《素问?至真要大论》:“治热以寒,”“温者清之,”“热者
寒之。”适应症:热证。常用手法:掐十宣、掐老龙、清心经、清肝经、清胃经、退六腑、清天河水、推箕门、捏挤大椎、下推天柱骨【注
意事项】1.热在卫分常配合汗法同用;热在气分、营分应注意保存津液,宁心安神,防治闭脱。脏腑热盛可与下法合用,以釜底抽薪。阴虚内
热应与养阴法同用,从而滋生津液、阴血。食积化热,应与消法同用,消其积,治其本。2.注意保存阴液,推拿前可适当饮水。3.操作手法
从重从快,以皮肤潮红、微有瘀斑为度,与放血疗法同功。4.可配合清凉性介质,如凉水、鸡蛋清、葱汁等。七、消法消散或消导或散结
《内经》云:“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适应症:积滞或积聚之证。常用手法: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掐小横纹、揉掌
小横纹、运板门、捏脊、点足三里。【注意事项】1.手法力度较轻、操作时间较长。2.包块、积聚是标,运用消法同时,应寻求疾病根
本而治之。3.消法与下法适应症基本相同,均为有形之邪与无形之邪停积体内。下法为邪气停于中下二焦,通过大小便而排解,为标本兼治;消
法为使之消散,却并不增加大小便排出,故临床多配合下法,给邪出路,使之彻底消除。4.常与补法同用,因消法本身耗伤正气。配合补法,扶
正驱邪。5.宜空腹操作,食后推拿,恐伤气机。6.腹部包块,疼痛、质硬不宜重手法推拿。八、补法补益法《素问?至真要大论》
:“虚者补之,”“损者益之。”适应症:虚证常用手法: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推上三关、揉二马、捏脊、摩腹,摩丹田、神阙补法、
揉脾俞、揉肾俞、点足三里。【注意事项】1.补法宜详分阴阳气血之不足,分别采用滋阴、温阳、益气、补血等方法治之。2.推拿时间宜
长,力度宜轻,并注意补法的方向性。3.小儿虚证的根源在肺、脾、肾三脏,故补法以此三脏为重点。4.治疗虚证,结合食补、药补效果更
好。推拿重在改变机体状态,而不能直接输入气血阴阳等物质,所以,临床上,多在推拿时配合应用内服药。由粗感觉神经传入的痛觉不久就被抑
制而细感觉神经抑制胶状质细胞,粗感觉神经与细感觉神经的作用相互拮抗。推拿手法的刺激激活了神经粗纤维,此信号传入到脊髓后角,抑制了
粗神经纤维所传导的疼痛信号的传递,好似关闭了闸门,阻止了疼痛信号的经过,从而达到了镇痛。(四)炎性介质的刺激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因
素。由于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反应,在病灶周围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如缓激肽,5-HT、前列腺素、血小板降解产物、P物质等,这些炎性介
质也是强烈的致痛物质,推拿手法的局部操作加快了炎性介质与酶的接触,从而使之受到破坏,局部浓度降低而达到止痛作用。理筋整复
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有关组织解剖位置异常的一系列疾病,都可以通过手法外力的直接作用得到纠正,而使筋络顺接,气血运行流畅。推拿对
关节脱位者,可以通过运动关节类手法使关节回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对软组织错位者,推拿也可以通过手法外力作用使之回复正常。对关节
内软骨板损伤者,常因关节交锁而致使肢体活动困难,推拿可使用适当的手法,解除关节的交锁。推拿可以通过手法直接力的作用进行理筋整
复,使各种组织各守其位,经络关节通顺,从而达到治疗作用。筋伤的病理改变及实质(一)急性筋伤1.病理改变(1)损伤性
炎症:伤处出血、渗出、水肿,即肿胀、瘀斑。(2)筋断裂(纤维组织断裂):多为不全断,结构改变。(3)筋挛(组织痉挛):筋的柔韧
性减弱,性质改变。(4)筋出槽(解剖位置异常):筋膜皱缩、滑膜嵌顿,位置改变。2.实质:筋在结构、位置、性质方面的异常。(可
为一种或数种改变)(二)慢性筋伤1.病理改变(1)伤处组织粘连(结构改变)。(2)伤处组织毛细血管受压,血供减少。(3
)伤处组织弹性减弱;肥厚、板结(性质改变)。(4)邻近组织解剖位置异常(位置改变)。2.实质:慢性筋伤的实质为粘连所致的筋性
改变。推拿治疗筋伤的作用机制(一)散瘀消肿(行气活血,促进血循)1.轻手法:如推法、摩法等用于新伤之处。(温热活血
消肿)2.重手法:如拿法、点穴等用于新伤处远、近侧肢体。(点穴行气,泵压活血消肿)(二)行气止痛1.点穴止痛(1)
上肢:点扶突、天鼎、缺盆穴止肩、肘、腕痛;点合谷、太阳、下关止牙痛;内关止胸痛;后溪止腰痛;腕骨止上肢痛。(2)下肢:点髋眼、环
跳、承扶、委中、足三里止下肢痛。(3)头部:攒竹、鱼腰、太阳、率谷、风池等止头痛。(4)背部:大抒、风门、肺俞止风寒颈痛。2
.解痉止痛:如拿法、揉法。3.复位止痛:即通过使治疗部位组织舒缩变形产生的复位作用。肌肉舒缩变形,能消除其表面的筋膜皱缩
。凡具有按压力的手法均有舒缩复位作用。(三)舒筋除挛1.舒缩除挛:如滚法、拿法、揉法、理筋、分筋。2.牵拉除挛:如摇
法、扳法。(四)整筋复位1.舒缩复位:如滚法、揉法、理筋、分筋等适用于躯干及关节部。2.牵拉复位:如摇法、扳法等,仅适用
于关节部。(五)松解粘连1.温养松解:增强粘连部位组织血循,促进修复,逐步松解粘连,温养筋脉作用强的手法均有此效果。如滚法、
揉法等温热感强的手法。2.牵拉松解:如摇法、扳法、分筋、弹筋等。手法的刺激参数
补法泻法
力弱
强时间长短频率
慢快方向顺
逆实验研究前苏联上世纪50年代研究针灸作用机制时,对推拿手法也进行了研究。国内北京医科大学、山西医学院、安徽医学院均进
行了类似研究。研究方法为检测接收手法治疗者治疗前后期观察指标的变化。1.对皮肤的作用分析主要是摩、推、擦、搓等摩擦类
手法。(1)产生组织胺或类组织胺的物质,改善皮肤血供及营养。(2)增强皮肤代谢;改善皮肤呼吸、分泌;促进皮肤衰老细胞脱落。(
3)升高局部皮温0.5℃~1.5℃。(4)刺激皮肤中的神经末梢产生镇痛和调整内脏机能作用。2.对肌肉的作用(1
)能使肌肉中闭塞的毛细血管开放,增强肌肉血供,提高肌肉工作能力。(2)增强肌群血供,且血糖含量增高,促进损伤修复。(3)能迅速
有效的消除肌肉疲劳(与单纯休息比较)。(4)能预防和治疗废用肌萎缩。3.对关节的作用(1)温热感强的手法,能使关节局部皮
温升高,改善关节血循。(2)增强韧带、肌腱的弹性。(3)促进关节滑液分泌。(4)消除关节囊的挛缩和肿胀
。(5)增强关节运动幅度,提高比赛成绩。4.对循环系统的作用(1)按压类手法能扩张毛细血管,增强静
脉、淋巴回流(7倍)。(2)能改善血管张力,促进血循。(3)降血压5~10mmHg。(4)减慢脉搏6次/分。(5)提
高血液中血细胞含量及白细胞吞噬能力。5.对神经系统的作用(1)调整兴奋与抑制的
相对平衡。(2)通过节段反射调节内脏功能。(3)对植物神经功能影响较大6.其他系统(1)增强消化腺分泌;调节消
化治疗幅动;改善消化功能。(2)机体氧耗增加10~15%。(3)排泄增加:尿量及CO2均增加。(4)使呼吸加深减慢;消除肺部
啰音。结论实验观察结果,证实了手法作用,为局部和全身。①增强循环,促进代谢。②改善组织器官营养代谢。③
增强组织器官机能。④调节机体生理机能。中医观点拾萃(一)历代认识1.《内经》“按之则热气至”,“推而散之”
2.《圣济总录》“按则开达壅蔽,摩则抑遏慓悍”。3.《正骨心法要旨》“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
壅聚,以散瘀结之肿”。(二)小儿推拿的认识《幼科推拿秘书》:“揉膻中风门……,以除肺家风寒邪热,气喘咳嗽之
症”。《推拿仙术》:“拿乳旁……属胃经能呕”。《厘正按摩要术》:“摩左、右胁……治食积痰滞”。“摩腹……治伤乳食”。
小儿推拿根据手法及穴位来认识治疗用,体现了经络学说的应用。现代研究例选姜氏运用放射分析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指压推
拿前后脑脊液中cAMP、cGMP进行测定,发现指压推拿可升高cGMP以及降低cAMP/cGMP的比值,认为脑内cGMP、Ach及阿
片受体在指压推拿镇痛效应中均起重要作用.张氏通过推拿家兔内关穴实验发现能提高家兔耳壳的痛阈,并且推测推拿的作用信息是经外周神经
传入脊髓,作用于脊髓上结构,包括大脑皮层、丘脑等,经中枢水平的整合,产生下行性调整作用,从而产生镇痛作用。消除肌紧张加强局部循
环,使局部组织温度上升;在适当的刺激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将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从而解除其肌紧张痉挛,以消除疼痛。
加强损伤组织的循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对软组织有粘连者,可帮助松解粘连。调整脏腑功能加快胃肠蠕动,胃液分泌减少。提高
疳积儿童的小肠吸收功能。对肺部的通气、换气、肺活量的影响。促进胆汁排泄,降低胆囊张力、抑制胆道平滑肌痉挛。下降血糖。推拿后
脉搏很快恢复到安静状态,说明推拿可以加强心脏泵血功能,通过增加每搏输出量达到减少脉搏的效果,推拿后耗氧量下降,提示心脏功能改善。
推拿可扩张血管,改善冠状动脉缺血、缺氧现象,改善心脏功能。双向调节作用。调整免疫机能推拿可使机体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增加,白
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而中性白细胞比例相对减少(但是绝对值没有下降,大部分还是升高的),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及血清中补体效价有所
增加。经络学说神经、神经-体液调节学说脊柱病因学说生物全息律学说经络,背俞穴、腹募穴,特定穴调整脏腑功能(相
连、对应、内在)有关经络、腧穴的推拿研究⒈经穴实质
⒉穴位与内脏的相关性⒊腧穴特异性
神经、神经-内分泌-免疫生物化学推拿的生化研究镇痛机理研究固定假说解痉调整神经内脏推
拿生物力学研究⒈软组织动力生物研究⒉静力性系统力学研究1934年,B.J.Palmer首次提出了脊髓受压假说,以后他又强
调了脊髓在半脱位的上颈段受压的概念。B.J.Palmer系统地阐述了治疗上颈段半脱位的调整手法——HOLEINONE,认为仅使
用这种调整手法即可治疗这种半脱位。他推测C1发生轻微的半脱位时,就有可能压迫脑干或上颈段的脊髓,影响脊髓和脑神经向身体各部位精神冲
动的传导,并可影响脑干内重要神经中枢的功能。最早提出神经受压假说的是D.D.Palmer,他认为半脱位时的脊椎位移可使椎间孔变
小,造成从大脑向组织细胞或从组织细胞向大脑传导的精神脉冲发生障碍以及神经活动的不平衡。后来Hadley、Junghhans以及其他
一些学者都以证明发生半脱位时的脊椎可以压迫脊神经。小儿推拿治疗原理中医药大学小儿推拿学-治疗篇123生理病理特点
与辩证要点小儿推拿作用原理推拿作用原理【小儿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稚阳未充、稚阴
未长)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之体”【小儿病理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2、脏
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辨证论治特点】四诊:以望、闻为主,问、切为辅(“哑不能言”、
腕部较短三部不分、啼哭影响脉象气息)。望指纹:①一般多用于三岁以下的婴幼儿。②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缘所显露的一条脉络。按指节分
为三部:近掌侧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③中医认为属于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现代医学认为是浅表静脉。④检查方法:
将小儿的手放在光线较亮处,医生用手指轻轻从命关推向风关,使指纹容易显露。【小儿辨证论治特点】⑤临床意义:三关测轻重
——位置。位于风关→病症较轻,多为表证。位于气关→疾病由表及里。
位于命关→疾病严重。透关射甲→病症极其严重。红紫辩寒热——颜色。
浮沉分表里——深浅。淡滞定虚实——颜色。推拿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
理状况,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属于中医外治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通过手法的作用,可以调整阴阳、补虚泻实、活
血化瘀、疏通筋络、理筋整复。推拿作用原理调整阴阳阴阳的失调是疾病的内在根本,贯穿于一切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推拿要
以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使机体转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推拿手法作用于局
部,在局部通经络、行气血,濡筋骨,并通过气血、经络影响到脏器及其它部位。补虚泻实推拿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某一部位,使人体气
血津液,脏腑经络起到相应的变化,补虚泻实,达到治疗的目的。弱刺激-活跃、兴奋其生理功能强刺激-抑制其生理功能推拿虽
无直接补、泻物质进入体内,但从本质上看依靠手法在体表一定的部位刺激,可起到促进机体功能或抑制其亢进的作用。当然手法的轻重,因各
人的体质、接受手法的部位,接受刺激的阈值而异,在临床上则从患者的酸胀感来衡量,产生较强烈的酸胀感的为重手法,轻微的痉胀感的为轻手法
。手法的频率和方向对补虚泻实亦起着重要的作用。手法的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仅是量的变化,但超过一定范围的变化,则出现了从量变到
质变的飞跃。(一指禅推法---缠法)手法的方向在特定的治疗部位有不同的补泻作用。(摩腹、经络)就某一脏腑而言,弱刺激能
兴奋其生理功能,而强刺激则能对其过于亢奋的生理功能产生抑制作用作用时间较长、刺激较轻,可活跃兴奋脏腑生理功能,谓之“补”;作
用时间较短、刺激较重,可抑制脏腑的生理功能,谓之“泻”。从这一意义上说,轻刺激为“补”,重刺激为“泻”.临床上,频率高的“缠法”
,可用在治疗痈肿疮疖等外科疾病上,有活血消肿,托脓排毒的作用。相对于“一指禅推法”来说,缠法的操作特点是频率快,作用面积小,压力轻
,摆动的振幅小,能量(深透)增大。再加选择适应的治疗部位,起到了对痈肿疮疖的“清、消、托”的作用,又可克服对于周围组织挤压的副作用
,这种手法称之谓“泻”法,反之则为“补”法。古人对手法频率与补、泻的关系也有记载,周于藩曰:“缓摩为补,急摩为泻”。历代文献中
有较多的记载。如:明代《小儿按摩经》说:“掐脾土,曲指左转为补,直推为泻”。摩腹时,逆时针操作而顺部位移动为补法,操作与移动均为
顺时针时为泻法。经络上:顺经为补,逆经为泻;朝心脏:向心性。腹部:有以肚脐为中心的;以结肠为操作部位的不同。活血化瘀瘀
血是因血行失度而使机体某一局部的血液凝聚而形成一种病理产物,而这一产物在机体内又会成的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推拿可以通过适当的手
法消除瘀血。一、促进血液流通微循环障碍是形成瘀血的主要原因之一。AV压力差促进血液流动。AV压力差血液
流动减慢/停止 瘀血推拿手法心脏二、改善血液的流变血液的粘稠度血液流动速度推拿通过手法挤
压的作用,可以提高流速,改善血液的流变。三、降低了血流阻力1、血管的阻力与管径的四次方成反比,管径的微小变化,亦可较大幅度地
降低血液流通的阻力。(1)推拿手法的直接作用,可以松驰血管的平滑肌,扩大管径。(2)通过使用手法一方面降低交感神径的兴奋性,另
一方面促进血液中游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分解、排泄,从而促进小动脉管径扩张,而降低血流阻力。手法对躯体外表的压力和手法操作
时产生的摩擦力,可大量地消耗和去除血管壁上的脂类物质,从地恢复血管壁的弹性,改善管道的通畅性,降低血流阻力起到良好的作用,研究已显
示,推拿同时改善了淋巴循环。四、改善心功能心脏有节律的博动是形成血液循环的主要因素,心脏每博输出量是衡量循环功能的主要标志
,研究表明,通过适当部位的推拿,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有人选用内关、心俞两穴进行推拿,发现推拿后心率减慢,心肌舒张期延长,血液灌注
也随之增多,提高了心肌的氧供,左心室舒张未压降低,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增强。五、促进微循环的建立在安静情况下,平均仅有8-1
6%的毛细血管是开放的。推拿前后进行了对比,发现推拿局部毛细血管的开放量增加。推拿局部毛细血管的开放量最高增加到32%,发
现治疗组跟腱断端有大量小血管生成,形成新的血管网,由于有新的血管网的建立,推拿组断裂跟腱的修复还较未推拿组快。推拿部位的毛细血
管数,较推拿前增加了五十多倍。疏筋通络肌肉的收缩,紧张直至痉挛,经络不通,局部麻木不仁,疼痛是推拿临床的常见症状,尤其是软组
织损伤,推拿可以通过疏筋通络,消除上述症状,以而到一定的治疗作用。疼痛软组织损伤痉挛机体警觉减少肢体的活动避免损伤
加重肌肉的供血量明显减少代谢产物大量堆积炎性反应结缔组织增生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有害刺激推拿能打破这一恶性
循环,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和恢复。缓解痉挛:推拿可通过运动关节类手法拉长受损的肌肉,从而消除肌紧张、痉挛。局部组织温度的升高,亦可使肌紧张、痉挛得到缓解推拿还可起到镇静、镇痛作用,缓解疼痛导致的肌紧张、痉挛,达到舒筋通络的作用,推拿可以通过提高机体痛阈和减低刺激量从而达到止痛作用。(一)循环障碍有人形象地称疼痛是神经失去血液供应时的叫喊,当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时,组织所需的营养和氧气供应不足,酸代谢产物不能及时移去而堆积,局部组织H+浓度增高钾、钠离子泵运行发生障碍。H+、K+强烈致痛改善微循环推拿乙酰胆碱为致痛物质,研究表明,在推拿麻醉时,患者血液中的胆碱酯酶得到提高,而胆碱酯酶可以水解乙酰胆碱,使之成为无痛物质。(二)机械压迫、牵拉可引起局部疼痛,机械压迫、牵拉等损伤首先引起局部炎症肿胀,使组织内压力急剧增高,局部压力一方面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另一方面可压迫小血管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如肌肉痉挛,椎间盘突出、关节脱位等引起的疼痛。推拿通过手法不仅可以减轻肌肉痉挛,解除突出物的压迫,纠正关节脱位等,从而消除机械压迫、牵拉的根本原因,还可以消除因机械压迫、牵拉而引起的组织肿胀。(三)闸门学说是在解释刺激引起疼痛时普遍被接收的学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能同时处理这些信息,只有对一些重要的,达到阈上值的刺激优先考虑,这一信息筛选,尤如一道闸门。脊髓后角胶状质细胞,对痛觉起闸门作用,而中枢控制系统的下传冲动以突触前抑制的形成控制闸门开关,胶状质细胞通过突触前抑制的形成对传入神经元发挥抑制性作用,
献花(0)
+1
(本文系武同周推拿...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