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濒危动物——斑头鸬鹚

 袁承志dtau70na 2019-10-21
斑头鸬鹚(学名:Phalacrocorax capillatus)又名绿鸬鹚、绿背鸬鹚。大型水鸟。体长80-84厘米,体重2500克。体羽黑绿色,有蓝绿色金属反光。嘴基部内侧黄色,裸出皮肤白色,颊后方及后头有白色羽毛。背暗绿色,羽缘黑色,胁有白色粗斑。嘴长直且尖,较粗壮,呈圆锥形,先端弯曲成钩状。嘴、眼周裸露无羽。尾较长且圆,尾羽为14枚。翅较宽长,背、肩和翅上覆羽为暗绿色,颊后方、后头和后颈杂有白色丝状羽,两胁各有一个大的白斑。
斑头鸬鹚为候鸟,栖息于温带海洋沿岸和附近岛屿及海面上,迁徙和越冬时也见于河口及邻近的内陆湖泊。喜群集于沿海岛屿或沿海石壁上。主要以鱼为食。性喜集群生活。
斑头鸬鹚是大型水鸟。体羽黑绿色,有蓝绿色金属反光。嘴基部内侧黄色,裸出皮肤白色,颊后方及后头有白色羽毛。背暗绿色,羽缘黑色,胁有白色粗斑。嘴长直且尖,较粗壮,呈圆锥形,先端弯曲成钩状。嘴、眼周裸露无羽。尾较长且圆,尾羽为14枚。翅较宽长,背、肩和翅上覆羽为暗绿色,颊后方、后头和后颈杂有白色丝状羽,两胁各有一个大的白斑。
虹膜绿色,嘴暗角褐色,下嘴基部、眼区裸露皮肤和喉囔橙黄色,眼后颊部白色。脚粗短而强壮,黑色,内侧缀有黄色。四趾向前,较扁平,趾间具全蹼。冬羽和夏羽相似,但颊后、头后和后颈无白色丝状细羽,胁亦无白斑。
幼鸟似成鸟,大致为暗褐色。但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略灰色,具黑褐色羽缘。背暗褐色。颏、喉和脸的两边暗白色,下颈黑色,羽毛基部白色。上胸白色。缀有黑色斑点,下体中部白色,两胁和尾下覆羽黑褐色,脸部裸露皮肤和喉囊黄色。嘴灰色,嘴峰黑色,脚和趾亦为黑色。
多数为留居型鸟类,在最北部繁殖的种群冬季亦多在繁殖地附近不冻的海域越冬。亦有少数往更南的海域迁徙或游荡。性喜集群。常成群生活。
分布于太平洋东海岸和海岛。北到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南部海岸和邻近岛屿、萨哈林岛、千岛群岛,往南到朝鲜、日本、北海道和中国东部沿海及其邻近岛屿。冬季可以进一步往南到日本九洲、伊豆群岛、琉黄群岛,小笠原群岛、琉球群岛和中国南部沿海及台湾。
繁殖于太平洋东海岸北部和邻近海岛,包括中国的东北南部旅顺,河北,山东烟台、威海市、青岛旅鸟或夏候鸟,冬时向南迁至浙江,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