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男人靠织毛衣,火了!他辞去高薪工作回乡织毛衣,还登上了央视

 红灯要硬闯 2019-10-21

    最近抖音上,

    一条“织面条”的视频火了。

    该视频获得了6300万的播放,

    170多万的点赞。

    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这双灵巧的双手背后,竟是一位男性,他的名字叫潘锐彬。

    “我可能是抖音上第一个
    发布手工针织毛衣视频的男性。”


    一个男孩子,整天织毛衣,引来了不少非议。很多人不理解,嘲笑他是“娘娘腔”。

    然而,就是这位“织男”,在2010年放弃了高薪工作回乡创业织毛衣,不仅让家里的经济条件得到改善,还带动了当地50多名农村妇女再就业。


     谁的童年里还没有一件手织毛衣?
    潘锐彬出生在广东省汕头市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和很多人一样,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新衣服,每逢秋冬季节到来,母亲就会为他织几件厚厚的毛衣过冬。

    “那时大家都穿毛衣,
    有时候小伙伴们会聚在一起,
    比较谁家的毛衣织得好看。
    我们当时谁也不服谁,
    都认为自己母亲织的毛衣最好看。


    看着母亲织毛衣,耳濡目染,潘锐彬6岁时,就已经掌握了织毛衣的针法;10岁时,就能够与邻居阿姨们一起织毛衣了。

    每天放学后,他就会和妈妈以及邻居家的阿姨们坐在一起织毛衣。
    我很享受织毛衣给我带来的成就感,
    我也喜欢在织毛衣的过程中,
    大家聊聊家常的感觉。”



     辞职回乡,创业织毛衣 

    大学毕业后,潘锐彬去了一家外企做日语翻译,工作待遇优渥。然而,他对织毛衣,依然念念不忘。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手织毛衣逐渐被机器所替代。
    但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
    机器织的毛衣千篇一律,没有温度。
    人织的毛衣是有灵魂的,
    每一件毛衣都是独一无二的。”

    为了追逐自己织毛衣的爱好,潘锐彬不顾家人的反对和旁人的嘲笑,毅然辞去日语翻译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始专职织毛衣。


    因为没钱租店面,他就把自己的卧室当作自己的工作室,10多平方米的卧室里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张床。

    在潘锐彬的精心运营下,他的订单逐渐增多,原有的1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已经满足不了他,他就把自己的工作室搬到了三楼的铁皮房,购置了一张新的桌子。

    夏天的广东特别热,顶着太阳晒的铁皮房,仿佛就像一个巨大的烤炉一样。

    即使条件如此艰苦,潘锐彬也坚持下来了。或许正是被潘锐彬的诚心与品质所打动,他工作室积累的客户越来越多,毛衣的销量也跟着上来了。


    此时,他一个人已经忙不过来了。于是,他就开始找自家附近的阿姨们一起织。这些阿姨有些是以前跟母亲一起织毛衣的同行,有些是小时候一起织毛衣的老邻居。

    今年53岁的陈阿姨跟潘锐彬同村,她说自潘锐彬的店铺开张以来,就在他家织毛衣,到现在已10年,“一件衣服,快的话两三天就能织好,慢的话要五六天。”

    潘锐彬一边向阿姨们学习织毛衣,提高自己织毛衣的技术,一边浏览一些时尚杂志、报纸、网站,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以前织毛衣都要向自己的工友请教,
    现在从样式、花纹到尺寸,
    都是我设计好后,交给她们加工。
    我负责整体设计,她们负责产出,
    我们每个人各司其职。”

    刚开始,潘锐彬的生意还算过得去,但随着销量的增加,各种问题接踵而来。一件毛衣从生产到发货,需要经过配线、绕线、制定尺寸、算针数、编织、藏线头、缝扣子、缝花朵、水洗、晾干、整烫,最后才能再包装发货,整个环节大概需要30~40天的时间,而基本上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人才能完成。

    于是即便有再多的订单也只能排队生产,有些客户就因此而流失,生意就开始变得不好做了。


     让手织毛衣成为时尚 

    2013年到2014年,潘锐彬的事业陷入低谷。在那段时间内,他的生意一直很惨淡,这让潘锐彬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正当潘锐彬消沉之时,一次和其他网店老板的交流给了他启发。

    “那时我才发现,原来我的网店有不少缺陷,最致命的就是,照片拍得特别丑。”


    从那以后,潘锐彬开始重视照片的拍摄,他去深圳联系了几家专业的摄影公司,请专业的模特来拍摄效果图,为了节省费用,他自己也会当模特


    “拍摄的费用很高,
    拍摄两天的时间就花费了20万。”

    随着不断摸索学习,潘锐彬网店的生意也蒸蒸日上。

    但潘锐彬并不就此满足,他一直在尝试把手织毛衣和时代潮流结合起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注册了短视频平台的账号,发布了几条关于手织毛衣的视频,没想到大受欢迎。


    于是,他开始用心经营短视频账号,不仅发布手织毛衣教程,也发布类似“面条织毛衣”的趣味视频。
    “我不希望织毛衣这项传统手工艺,
    以后就躺在博物馆里,
    或者是'非遗’的传承大会上,
    我希望手织毛衣也能成为一种时尚。



    “一个男生还能织毛衣?
    还织得这么好看?”
    抱着这样的好奇心,围观潘锐彬视频的人越来越多。

    网友们看到他织毛衣的视频纷纷点赞,还有人留言:
    让我想起小时候穿妈妈织的毛衣的日子。


    今年年初,潘锐彬还被央视节目组邀请登上《开门大吉》,尼格买提在节目上,向大家推荐他的手织毛衣。


    谈及自己爆火,潘锐彬说:
    “火不火无所谓,
    但我觉得自己带动了
    当下年轻人织毛衣的一股热潮。
    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织毛衣,
    我很欣慰也很自豪。”


    潘锐彬火了,手织毛衣重新进入了大家的视野,但质疑的声音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一个男生怎么织起毛衣了?”
    “不伦不类的”“不务正业”
    “娘娘腔”“不男不女”。


    刚开始,潘锐彬也会十分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

    但是看着那些阿姨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唠唠家常、织着毛衣,网上的那些戾气在此刻也烟消云散了。潘锐彬觉得这一切都值得,因为他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儿时的时光。
    这些阿姨,有的是织毛衣工龄几十年的技术员,藏着高超手艺,例如会织复杂到头疼的鱼鳞花纹、几十股线共同编织的竖条纹等。
    一件重工的手工毛衣,在潘锐彬的店铺中能卖出三四千元的高价,不少阿姨编织一天能赚40~100多元。
    “我最自豪的事情,就是通过织毛衣,
    ——这件大家以为
    只有女孩子才能做的事情,
    不仅改善了我家里的经济条件,
    而且我们村这些原本
    被闲置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也被我用了起来。


    “我们村的这些阿姨们,
    不仅不用外出务工了,
    而且还能在家赚钱,带小孩陪老人,
    我们村的留守儿童问题
    也因此得到了改善。
    我觉得我做了一件,
    很平凡但又很伟大的事情。”



    “我觉得不必去在乎网上的谩骂,
    如果因为这些声音而改变自己的初衷,
    那就太不值得了。
    我希望社会能再多一点包容,
    少一些偏见。
    我真心希望,
    中国的这项传统手工艺,
    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因为它不仅是一门技艺,
    它更是我们儿时的温暖与回忆。”

    来源:抖音@潘锐彬、益美传媒、才人出、潮汕新闻等,文章有改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