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了【乡愁】有奖征文活动
在城里呆久了,心里感觉闷得慌,就想回家乡看看青山绿水以放绶释一下当前烦闷的心情。说去就去,白露节刚过,我陪同爱人去我江南的老家察看秋日的风景,一路上我们指点转瞬即逝的风景,天上蓝的透明,农人在地里收割,空气中渗着稻谷和其它果实的清香。 现在正是秋收好季节。我们回去时正好我姐姐也回娘家了,她提议我们去咱们曾经干活的地方走一回,以体验那时的峥嵘岁月。我一边走一边回想起以前自己在家忙着秋收的辛苦和喜悦,那个忙碌又兴奋的年月,我们在曾经劳作过的地方——莲花塘看看现在和回忆往昔的光景。 莲花塘周边一片开阔,有着一片200多亩的梯田。莲花村是因这儿的风景名胜区坎头村上边有一个大水库,水库旁边有一口大山塘,塘里种植了许多的莲花而得名。莲花、新岭和自然这三个村曾经是我们喻公片的小粮仓。那里的土地渗滴过我辛劳的汗水和与儿时伙伴尽情玩耍时欢乐的泪水,那里的石级路留下我摇晃攀登的脚步,那里的稗草把我当为仇敌一一我曾无情地砍削过它、毁灭过它。 从花塘到枫荆岭有条小溪流,溪水澄碧清澈见底,它是女人们洗衣、男人们洗澡的好去处,这小溪见证过我游泳技术的成长和青年男女们爱情的开花,也浓缩了让人欲语还休的许多温馨感人、亦或悲伤凄凉的故事。 前往枫荆岭的小路仅村口几米清晰可见,再深入,路傍的野草侵占路面,偶有石头若隐若现,远看小路的踪迹,象一条巨大的草蛇宛然延伸。周遭的梯田临溪靠山的均已荒废,茅草杂柴已成丛林,仅朝阳那面尚种水稻。被撕成碎片的金黄色稻穗嵌入万绿从中,在明媚的阳光照射下灿灿发亮,显得特别耀眼。 曾经清澈的小溪荡然无存,仅遗几块基石被桔草所淹没。晴空万里,秋阳炙人,鸟儿不知飞哪儿去了。过去那悦耳的潺潺溪流声早已消声匿迹了。人们的欢呼雀跃和大声喊叫是山涧中喧闹、呼啸的全部动态声音,让这幽深而寂静的山谷失去了往日的静安和纯真。我们爬山的小路完全被杂草复没,茅草被各种各样的桔黄灌木覆盖,这些灌木比人还高,很多地方必须要有向导在前面的艰辛探索才能小心前往,否则衣服都会被荆条挂烂。 我曾忆起少年时在此山拾柴和捡板栗以及摘茶坨的各种艰难经历,白天还好,傍晚天渐渐阴暗,大人们为寻找收工很晚的我们,他们提着的大煤油灯如萤火虫在幌动,太小的灯光有如鬼火般发出的幽蓝光线 更让我增添了几分恐怖,胆小的女孩们甚至吓得直哭,她们拚命地揪着我们男孩子的衣衫往家里跑。我们去山上干活的道路的近旁有很多坟冢,坟里有时甚至会冒烟,不时还会看到幽蓝的鬼火连绵、不断向我们奔跑再来,那时的我们所遇到的险恶境况,真的让人感到毛骨悚然,那时的我们的魂魄有如飞到天上去了一样的惊魂不定。每当我在城里回忆这些往日的情景时,我总是唏嘘不已。现在故地重游看到这些巨大的变化,又让人浮想联翩、感叹不已。 眼前的画面是蓝天盖着山尖,依山顺势的梯田显得荒芜但层次分明;那收割完毕铺着稻草的田是灰黄色;低着沉甸甸的头,在微风中抖动的稻谷是黄灿灿金色的;荒芜田里的野草老气横秋,失去春夏的绿,呈现浅黄色和褐黄色。远处森林中的松树得了种怪病全部枯燥,褐色的枯枝戳破墨绿色的平面,点缀了秋韵的绚烂,真是层林尽染,一幅金秋油画图! 我们边欣赏秋景边寻找曾经自己家的责任田,早已蒿草没顶。早年秋收的莲花塘,大片金黄色的稻浪气象非凡,田野人声喧闹,石路上行人摩肩。我们感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同时又感叹现在粮藏在口袋里,粮仓挂在壁上,粮田返璞原始,到底是幸事还是忧事! 现在石头周围和缝隙长满荊棘和杂木,淹没石头往日的峥嵘!如不披荆斩棘上不了大石头背上。 现在这枫树岭修通了一条宽8米的机耕路,弯曲的公路从苍莽大山的中央围腰穿过,象一条长长的黄色玉带紧紧的系在一硕大蓝色的崇山峻岭的屏风上,附近有约150步花岗石砌的登山石直上峰顶。登山道是解放前就已建成,后来由于行人稀少,石缝中的荒草长得十分的茂盛,今天来这里碰到的杂草可说与人并肩高了,但走在石级上面还是相当平稳的。 这枫荆岭的半山腰开了好几家农家乐,在这儿就餐和住宿的优闲游客,能和亲人和朋友一起共同品赏一杯清茶,他们或吟菊或朗读唐诗词,或弹琴吹笛尽情的享受高山流水的无穷乐趣,真的有一种红尘忘怯,超然物外,化一切烦恼为虚无的怡人心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