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艺术源起

 lj0279 2019-10-21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古老艺术形式,书法与汉字一同变迁,起源于古老的甲骨文,通过对象形文字的美感进行探索,逐步发展出来的一种艺术风格。

如今,在学术界公认的古汉字资料,来自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是我国最早的可识文字,甲骨文又称卜辞,刻在兽骨龟甲上用来记录占卜内容,甲骨文出土数量众多,包含有大量的可识别汉字,可见甲骨文的成熟,在甲骨文时期,汉字就具有了书法的形式美特征,书法的三大要素结体、章法、用笔也在这个时期开始有所显现,甲骨文多用尖锐物品刻成,因此笔画方直有力,到了殷商后期,开始出现弧形的线条,这种时代上的变化,也方便了考古学家判断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字演变。

而在殷商晚期,青铜器成为了文字的新载体,金文开始出现,并兴盛于西周时期,金文并非是篆刻而是通过冶炼技术铸刻在青铜器上,金文早期从文字角度来说,金文与甲骨文并没有太多区别,到了西周,文字量开始上升,且开始改进,金文相较于甲骨文,由于其载体的区别,排列更加整齐,以记载历史歌功颂德为主,早期金文章法整齐,但在笔画方面线条往往粗细不等,到了中期,金文的铸刻愈发的工整,篇幅也更长,而晚期金文发展达到了巅峰,行文规范简练,风格也更加丰富,其中以毛公鼎为金文之冠。

在春秋战国,是金文与甲骨文并存的时代,同时,石板、、玉竹简、帛也成为了文字的载体,而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使得文字开始往不同的方向演变,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文化差异,开始出现南北划分,分别以齐和楚为中心,东南方的诸国还出现了鸟虫篆书和错金铭文,成为这一时期金文的一大特色。

在金文和甲骨文开始衰退后,石刻文字开始兴起,最早的石刻文字被称为石鼓文,,石鼓文主要以大篆为主,石鼓文在先秦到秦朝的文字演变过程中,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价值。同时,当时的人们会将重要的事件记录在玉片上,尤其是国与国之间的盟誓,大多以玉石作为载体记录,多以朱笔书写,少数则是用墨来记录,被认为是蝌蚪文。

竹简在古时的文字记载里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可惜的是,目前为止最早的竹简也只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物品,竹简文对文字进行了简化,更加方便书写,多为民间使用。而在上层阶级,文字大多被记载在帛上,帛书仍属于篆书的一种,单体式略简且字形扁平,与隶书已经开始有些许的相似之处。

到了秦朝,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的建议,将大篆简化为小篆作为通用文字,并且统一了隶书,秦代的书法多为石刻碑文,代表作就是李斯的《泰山琅琊石刻》和《错金小篆书阳陵虎符》,而李斯也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留有记载的书法家,泰山琅琊石刻上存有十万秦朝小篆,有类似于秦朝文字标准的作用。

到了两汉时期,由于造纸术的发明,文字的书写逐渐平民化,两汉文字在继承了秦朝的小篆与隶书官方化的方面之外,发展出了草书这种民间为了方便书写演化出的文字,在官方,小篆依旧是官方文书和仪式典礼的专用文字,而隶书则用于政府公文和碑刻。

魏晋南北朝,书法开始进入“自觉时代”成为了贵族士大夫提高文化修养的一部分,书法正式独立出来成为了一项完备的审美活动,隶书因为其官方化而开始衰落,楷书成为了书法艺术的新主体,草书则由章草发展为今草,行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同时,南北朝时期书法开始出现南北的对立与交融,文字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隋唐则是书法的创作繁荣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字体裁成为了隋唐的书法创作的基础,书法开始出现流派区分,涌现出了“颜体”、“柳体”、“欧体”等楷书典范,今草也演变成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书法在写法上不再统一,而是进入了百家争鸣的阶段,结束了南北朝的隋完成了书法的南北融合,唐朝的盛世为书法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土壤,唐朝书法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五代十国甚至是宋初。

五代十国一直到宋朝初年,书法一直是停滞的状态,到了北宋中后期,才因为“宋四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的出现才开始重新发展,北宋时期书法深受欢迎,且对周边的辽夏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也体现了书法在北宋的全民化,而南宋时期的书法也始终未能突破北宋四家,大多只是对北宋书法的继承。

而元朝的书法由于蒙古统治者崇尚古风,书法开始了一股复古潮流,旨在重现隋唐书法的黄金时代,发扬晋唐风韵,虽然书法本身的变化不大,但也形成了元代独特的风格。

到了明代则出现了台阁体,代表人物“三杨二沈”,但台阁体的的端雅正宜反而阻碍了明朝书法的发展,也是明清书法建树不高的根源,虽然在明代中期曾有过一段小的繁荣时期,但最终也未能持续。

明清书法的停滞一直到了近代才最终结束,受到晚清政治动荡的影响,书法也开始寻求不同的发展轨迹,在康有为的主导下,书法开始摒弃文坛的媚弱之气,矫正了许多末流之弊,但也导致了许多书法流派的灭绝,随着西化的步伐,毛笔也开始为钢笔所取代,古典的艺术形式被破坏,书法的功能性和美学意义被割裂,同时也为了普及识字率而开始大众化,在普及的过程中,章太炎的“章草”和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影响最为深远。

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书法一直随着时代的演变而前进,其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可谓绝无仅有,乃是艺术之瑰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