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吊乌龟(白药子) 来源产地为防己科植物金线吊乌龟的块根。全年可采,秋末冬初采收为好,除去须根,用水浸泡,捞出,焖透,切片,晒干。 金线吊乌龟又名:盘花地不容、头花千金藤、山乌龟、金线吊葫芦、铁秤铊、金丝吊蛤蟆、金丝吊鳖、白虾蟆、青藤、细三角藤。生于阴湿山坡、路旁或溪边、林缘。 分布四川、贵州、广东、广西、台湾、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地。产湖南、湖北、浙江、安徽、江西等地。 性味功效《全国中草药汇编》 苦,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用于急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急性阑尾炎,胃痛,内出血,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结炎,神经性皮炎。 《中药大辞典》 苦辛,凉。清热消痰,凉血解毒,止痛。治咽痛喉痹,咳嗽,吐血,衄血,金创出血,热毒痈肿,瘰疬。 《中药大辞典》 苦、寒。入脾、肺、肾经。散瘀消肿,止痛。用于痈疽肿毒,腮腺炎,毒蛇咬伤,跌打肿痛。 【运用】①治咽喉肿痛: 白药一两(捣罗为末),龙脑一分。同研令匀,炼蜜和丸,芡子大,常含一丸咽津。 ②治喉中热塞肿痛,散痰散血: 白药、朴硝。为末,以小管吹入喉。 ③治风痰上壅,咽喉不利: 白药三两,黑丑五钱,同炒香,去黑丑一半为末,防风末三两,和匀,每茶服一钱。 ④治衄血不止: 红枣、白药(各烧存性)等分。为末,糯米饮眼。或煎汤洗鼻,频频缩药令入。 ⑤治衄血汗血: 白药二两半,生地黄汁三合,生藕汁一合,生姜汁少许。上四味,捣白药为末,先煎三物汁令沸,每以半盏入熟水一合,白药末二钱匕,搅匀,食后温饮之。 ⑥治心气痛,解热毒: 白药根、野猪尾。二味洗净,去粗皮,焙干,等分,捣筛,酒调服钱匕。 ⑦治诸疮痈肿不散: 生白药根,捣烂敷贴,干则易之。无鲜生者,用末水调涂之亦可。 ⑧治瘰疬疮: 白药子不拘多少,为末,临卧冷米饮调下一钱。 ⑨治一切天行: 白药研如面,浆水一大盏,(冷调二钱)空腹顿服之,便仰卧。一食顷,候心头闷乱,或恶心,腹内如车鸣,疞刺痛,良久当有吐利数行,勿怪。欲服药时,先同煮浆水粥,于井中悬著待冷,若吐利过度,即吃冷粥一碗止之,不吃即困人。 ⑩治疳眼赤烂,目生翳膜,内外障疾,并小儿吐痢: 白药子一两,甘草半两。上为末,用猪肝一叶,批开掺药五钱,水一大盏,煮熟,食后服。 ⑾安胎: 白药子一两,白芷五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紫苏汤调下。或胎热心烦闷,入砂糖少许煎。 ⑿治妊娠伤寒护胎: 白药子不拘多少为末,用鸡子清调摊于纸上,可碗来大,贴在脐下胎存生处。干即以温水润之。 ⒀治诸骨哽咽: 白药锉细,煎米醋细细咽下,在上即吐出,在下即下出。 ⒁治中暑腹痛: 山乌龟鲜根一至二钱。去粗皮,嚼烂,冬酒送服。 ⒂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山乌龟根二斤,甘草一斤,研末,每日三次,每次一钱,开水送服。 ⒃治肺脓疡: 山乌龟根磨酒服,每次服二至三匙。 ⒄治肝硬化腹水: 山乌龟根三钱(用老糠炒制),车前五钱,过路黄、白花蛇舌草、瓜子金、丹参根各一两。水煎服。 ⒅治风湿性关节炎: 山乌龟根一两,蜈蚣兰、活血丹各五钱。黄酒一斤,浸三天。每天服二次,每次一调羹,饭后服。 ⒆治鹤膝风: 山乌龟四两,大蒜一个,葱三根,韭菜蔸七个。先将山乌龟研末,后加大蒜、葱、韭菜蔸捣烂,蜂蜜调敷患处。敷患处可发泡流水,用纱布遮盖,让其自愈。 ⒇治无名肿毒,毒蛇咬伤: 山乌龟鲜根捣烂外敷;或用米泔水磨汁外敷。 【临床应用】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等 取山乌龟块根用醋磨汁,涂于患处。治疗腮腺炎、淋巴腺炎及"无名肿毒"共200余例,一般涂药数次,即可止痛消肿而痊愈。 ②治疗神经性皮炎 取鲜山乌龟块根捣烂,用纱布包好,做成与患部大小相等的薄饼状,于每晚睡前敷用,次晨去掉。治疗16例,治愈6例,好转8例。 【注意】①凡病虽有血热吐衄等证,若脾胃素弱,易于作泄者勿服。 ②阴虚内热者忌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