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的美育着手要快

 宗合宫 2019-10-21

最近,我一直感觉时间过得太快。感觉昨天孩子还像是黏在腿边的“饼干人”,看到玩具便迈不开腿,今天就已经开始催促我要快点了,有作业还没做完。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孩子的成长真的太快了,一天一个样。前一天可能还抓不住东西,第二天便可以抓得很牢;前一天可能还在涂鸦,后一天便可以画的像模像样。

“快”,反应在孩子成长的很多方面:情绪变化快、身体长得快、思维发展快、智力变化也快,从“小豆包”到“小大人”;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给人的感觉就是快。
在这样快的成长过程中,少儿美术教育的阶段性便显得特别明显。

虽然,人们习惯于把儿童阶段的画都归结为儿童画,好像一个儿童画就涵盖了儿童美育的全部课程,但实际上,学前班的儿童画,与二三年级的儿童画,与五六年级的儿童画并不一样,没有一种教学内容可以涵盖孩子各个阶段的教育。
童年是一个人美育成长的黄金期。在这个过程中,美育一定要紧贴孩子心智成长的阶段性,了解儿童身体发育的阶段性,与时谐行。

“我五岁啦”
五六岁的孩子身体发育进入触觉敏感期的最后的阶段,这是孩子靠触觉认知世界最敏锐的阶段。

中国传统绘画强调“气韵为先”,正是契合了孩子处于触觉期的成长特点,过了这段时期,孩子的气韵就基本定型,十来岁以后,如果再想改变孩子的气韵,就很难了。

所以,孩子六七岁之前,一定要抓住气韵培养的关键期,在“门”关之前,充分调动孩子的感受能力。

“我七岁啦”
七八岁的孩子身体的发育进入平稳期,思维开始活跃起来,“外星人”,“霸王龙”,“小魔仙”等等,孩子借助这些东西,用充满童真的心灵想象着世界的真相。

这是想象思维骤然打开的阶段,是拓展孩子思维活跃性的关键期。我们要迅速配合孩子思维发展的步伐,带孩子关联想象、自由想象、同构想象·····,在看似毫无相关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

“我九岁啦”
 十来岁的时候,天马行空的想象期过去了,霸王龙、外星人,小魔仙都失宠了。孩子开始关注具体的有意义的事物,自己的家人、同学、风俗习惯,思考着教师节是不是要送老师一个贺卡之类的实际问题。

这个阶段,我们常常会感觉的孩子想象力没有了,这是必然的过程,孩子开始从自我的世界走出来,走向现实的世界。其实,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可怕的不是他不会想象,而是他还在自说自话地涂鸦,对身边的事物无感。

这是孩子的移情能力培养的关键期,拟人化的认知失效了,他不能再跟一只小猫去见证自己的友谊,也不会跟一花一草去诉说自己的感觉,如果没有移情和共情能力的培养,孩子对语音的理解,对事物的认知就会受得限制。

当拟人化的认知方式失效后,如果没有移情能力的补充,孩子将很难充分发展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所以这个阶段常关键是要激活孩子的移情能力,绘画的任务集中于此。


“我十岁多啦”
十多岁的孩子开始对一些抽象概念有了理解,比如说勇敢、伟大、强壮,他可以通过奔马的意象体验奔腾与勇敢的气息,可以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奔马与飞龙来组合意象,甚至能够领悟到龙马精神的意愿。抽象思维能力开始活跃起来,什么是时尚,什么叫意境,这些很难具体描述的概念,被孩子自然而然地使用,积累为孩子形式逻辑思维的材料。

伴随着孩子的快速成长,心智的成长也非常快,阶段性的教学任务显得极为必要。

少儿美术教育要“快”

虽然我们并不喜欢“快”这个字,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短短几年间孩子迅速完成了心智成长的任务,阶段性极其明确,发展速度也极其快。

所以,“快”是儿童心智成长不能回避的现象,过时不候,这也是我们切身的感受,不以成年人的意志为转移。


或许,我们很多家长更愿意把成年人的很多“生命感悟”转移到孩子的教育上,美其名曰“慢”教育,好像很诗意的样子,但实际上,对于儿童美术教育来说,阶段性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如果不有的放矢地介入其中,耽误的只能是孩子相关能力的发展。

中国古代教育讲究“童子功”是有科学道理的,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

这里,我倡导,做与时谐行的少儿美术教育。

一是与儿童心智成长的阶段性相契合,而不是违背,认知能力的发展与孩子身体发育是同步的,过时不候,这是自然的规律。

二是要有意识地引导,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很容易受到周围消极信息的影响,特别是当代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图片、手机图像,以一种悦目的方式呈现于孩子的眼前,如果不有意识地引导,一些流行性的、处于文化表层的东西,便会腐蚀孩子的心智。这些流行的东西仅仅处于文化表层的东西,缺乏底蕴,与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东西不同,它们无法给孩子心智成长提供有益的素材。

流行的东西仅仅处于文化表层的东西,缺乏底蕴,与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东西不同,它们无法给孩子心智成长提供有益的素材。

如果孩子美育活动没有触及文化积累的根本,而是被流行的表象牵引,那么,所谓的审美,也就仅仅停留在“悦目”的层面,无法成为孩子心智成长必需的东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