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考,整体构建,追求实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交流会 泰来县江桥镇中心学校臧雨川 江桥镇中心学校将德育工作整体定位为:坚持立德树人,以深化“五进”为抓手,加强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校的校训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更好的自己。办学理念是:创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成就孩子幸福人生。将德育目标、德育方法、德育内容、德育评价等要素进行系统思考,通过详细划分三级目标体系,分五个年段(1-2年、3-4年、5年、6-7年、8-9年),循序渐进,整体推进,以保证整个德育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有效性,发挥德育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 一、德育目标: 江桥蒙古族镇中心学校德育目标具体构思为:一条主线,六个切入点。一条主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更好的自己”;围绕“做更好的自己”这条主线,选取了六个切入点:即“知回报,做懂感恩的自己”,“爱科学,做会创新的自己”,“展特长,做有自信的自己”,“习礼仪,做讲文明的自己”,“会读书,做更乐学的自己”,“常运动,做更健康的自己”。 同时根据每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对小学五个年级和初中四个年级进行分阶段确定德育目标,每一个目标又从知行两方面进行细化。这样的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前后衔接,让学生的品德与生命实现和谐成长,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
二、德育方法: 江桥蒙古族镇中心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具体实行“一体化”管理模式。 1、学科育人因素整合。一是德育课程“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和渗透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德育课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将一至九年级品德课和语文课教材中与各主题节相关的内容调整、整合,与学校的主题节同时进行。让学生在思想品德和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活动里感悟、明理、践行。二是通过实践类课程“做实”。我们利用班团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平台将德育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融合,将教育内容以实践活动为形式延伸到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受教育,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体验,自主地把知识内化为品质,以求达到知行统一。 2、主题节活动统领。根据德育目标的六大切入点,我们将在每年的六个月份分别开展六个主题节活动:3月感恩节、4月科技节、5月艺术节、9月礼仪节、11月书香节、12月健身节。每个主题节学校团支部、大队部都将依据目标与内容体系从整体上对各个大、中队活动具体形式的设计到活动过程以及活动总结评比进行安排。学校教导处组织实施,各班级围绕德育主题具体开展工作。 3、校园文化熏陶。 校园文化主题中心小学为我的中国心。一楼文化主题为家乡情。家乡情共分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了解江桥,通过简介江桥和为江桥教育付出辛勤劳动的校长及家乡学子,来激发孩子们热爱江桥的感情;第二板块是热爱江桥,这一板块先出示江桥的四季风光,接着是江桥人在这块沃土的生活及贡献;第三板块是建设江桥,向人们展现发展中的江桥,前景会更加美好,激发学生建设江桥的决心。二楼文化主题为抗战情。抗战情共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江桥抗战,通过简介马占山将军、详细介绍江桥抗战的过程,让学生具体了解抗日英雄马占山及家乡的抗战文化;第二板块是学习英烈,通过学校的活动图片展现我校学生的学习历程,呼唤“抗战魂”,学习“抗战魂”,传承“抗战魂”。三楼文化主题是爱国情。共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我的祖国,通过呈现祖国优美、悠久的名胜古迹以及举世闻名的创新发明的图片,激起学生为祖国自豪的情感;第二板块是我的先人,通过列举我国古代在各方面有突出成就先人的代表以及体现他们爱国思想的名言,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情感的熏陶;第三板块是我的榜样,出示的是现代在政治、科技、体育等方面成绩显赫的人物画像以及他们热爱祖国的事迹,使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那颗赤诚的中国心,实现由情感到行动的跨越:由“拥有一颗中国心”到“做了不起的中国人”。四楼的文化建设记录了师生的精彩瞬间,同时也为全校师生展开了一幅动人的才艺画卷。这种文化建设体现了我们家乡红色小镇的特点,对学生的教育是独具魅力、拙见成效的,也是我校办学特色所在。 三、德育内容: 为使我校的德育内容能够落到实处,我们首选“从课程出发”的角度来落实德育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通过三个层面进行整理:即国家层面的,社会层面的和公民层面的,通过六个切入点将中小学品德课和语文课中的德育渗透点进行细化,详见《2019年小学德育内容课程明细》和《2019年中学德育内容课程明细》。其他学科,按选取了六个切入点每方面至少选择一节作为德育渗透点,要求每年精选的这些课程资源的教案要有德育渗透点,课后要有反思。
此外是通过活动课来落实德育目标。一是通过大队部开展活动:比如3月5日学雷锋活动日; 4月5日清明节;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六一”儿童节;9月18日国耻日;10月1日国庆节;10月13日建队日; 12月份校园体育节;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二是通过中队会开展活动:比如3月8日妇女节;3月第4周安全教育日;5月1日国际劳动节;6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7月1日党的生日;9月3日全国抗战纪念日;11月份读书征文或演讲活动;12月4日国家宪法日。三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学雷锋活动日到敬老院演出,到社区打扫卫生,清理街道垃圾等;清明节到烈士墓前扫墓、敬献花圈、献词等;抗战纪念日到抗战纪念馆参观,学做小解说员;每周三次的青少年宫社团活动等。 另外,还通过校园文化这一隐性课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校园文化,楼道文化,教室布置等等。特色是主题鲜明。 四、德育评价: 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能够切实保障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在每个主题节活动中,学校大队部牵头,评选单项的“优秀少先队队员” “优秀少先队干部”和“优秀少先队中队”。每一年度,对学生参与各项主题节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1、评价通过生评、师评、家长评三个方面结合。学生评: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和对自己和同学给予评价。学生评价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信任的基础上进行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做适当的指导,唤醒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的意识。教师评:教师评价是关注到学生在学校里的道德发展情况,对学生在学习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进行观察,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家长评:家长评价是关注到学生在家庭中的道德发展情况,让学生在校、在家的道德发展水平到达一致。也是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沟通和交流的一种方法。本学期开始准备通过期初、期中、假期的家访活动,家长会以及qq群或微信群把此项工作做实。 2、学生评、教师评、家长评三种方式的评价构建了一个三维立体评价体系。根据中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小学低年级以教师评、家长评为主,学生评为辅,教师与家长对学生自我评价进行指导,让他们逐步掌握评价的方法;小学中年级是三种评价力度均衡;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就以学生评价为主,教师评和家长评为辅。 3、及时总结表彰:以激励为主,尊重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的水平上富有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充分体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更好的自己”这一校训,让每一个学生都成长为“文明”的、“健康”的、“乐学”的、“感恩”的、“自信”的、“创新”的学生,用九年的时光,让他们的人生打下浓浓的江桥蒙古族镇中心学校的底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