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倒的小孩子其实不需要过多身体上的帮助,但是需要精神上的鼓励。 当小孩子再摔倒的时候,他会知道,有人会在身后支持他,他不需要自己承担失败的后果,所以小孩子才会更勇敢地探索外部世界。 同理,伴侣之间,也需要这种支持与鼓励,成为彼此的精神支柱。而在此过程中,情绪管理是不可忽略的必修课之一。 我曾看到过一些与情绪有关的衡量爱情的标准:
这些标准往往会和“男人爱的N个表现”挂钩,让我们总想着把这些标准和TA的表现一一对照。 只要有哪一条没达到,我们就会忍不住失望:我遇到的不是真正的爱情,是高仿。 然而那些所谓爱的标准层出不穷,从做十个才是真爱,浓缩到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的爱。 爱情不是考试,没有标准答案。 在和伴侣的关系中,由于太亲近了,容易处在一个界限不清的状态——因为你是我最亲密的人,所以你要承接我的负面情绪。 然而这世上能够完全接住你的负面情绪的人,是不存在的。每个人的情绪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 心理咨询中有一个“容器”的概念,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容器来装盛、处理自己的情绪,这里更多指负面情绪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感到气愤、难受、焦虑、悲伤,我们自己的容器快要承受不住了,快要溢出来了,觉得需要找一个人来分担,甚至是一股脑扔给另一个人,这个人更有可能是我们觉得最亲近、信任的那个人,比如伴侣。 但是,亲密并不意味着他们理所应当地承受着,并且有足够的容量去对我们自己的全部情绪负责。 当在外面遇到不舒心的事情,大部分的人会下意识掩盖第一反应的情绪,将真实情绪隐藏起来,取而代之是和善的表情。 而回到家后,会把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把“真实情绪”释放出来,这时候的我们就像一只浑身是刺的小兽,散发着攻击力。 尽管我们知道自己很脆弱,需要被安抚,但在伴侣眼中,这场景十分恐怖。他们不知道怎么才算完全接纳你的真实情绪。 那么,难道“真实的”就是不好的吗? 在很多情况下,不管“真实情绪”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我们感到真正的疑惑其实是:
这些焦虑感,大都来自一种不确信自己能否被真实接纳的一种质疑。 接纳自己的情绪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这段关系的负责。 也许你认为既然是你的伴侣,有义务也有责任要帮你承受一部分情绪压力,那他们怎么做才算是“达到标准”呢? 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 在我看来,伴侣之间的相处,相较于将情绪压力一股子压到对方头上,不如自己先学会情绪管理,双方进行一定的情绪沟通,相互陪伴,已然足矣。 很多人没有管理情绪的意识,情绪来了就随意对别人发发脾气,看似已经把心里的不舒坦倒了出去,就像是波澜不惊的湖面,一投石,浪不过数厘米高,然后又归于平静。 情绪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自己接纳自己,通过正向沟通,寻求帮助,让自己“解气”,而不是将自己的情绪转移到对方身上,自己舒服了,结果对方内心充满了负能量。 这就需要沟通的智慧,共同商讨出一套属于你们的面对负性情绪的方案。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足够了解对方,比如,你给你们之间的信任度和感情成熟协调度,打几分呢? 这是一个相当“严肃”的过程。因为我们并非全都来自懂得处理情绪的原生家庭。 这就意味着,伴侣的情绪调控能力是你不了解的。同时,你自己也可能没有处理情绪问题的能力,你自己也会产生怀疑和不自信。 如何心平气和不带任何情绪地讲述你的“情绪”? 如何心平气和地聆听对方的“情绪”? 所以,学会情绪管理尤为重要。 1)提高情商 所谓情商,个人认为有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情绪的管理;二是对别人情绪的感知。 首先要学会自我情绪管理,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善于控制、治理自身情绪的人,能够消除情绪的副效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情绪的正效能。 其次,正确感知他人情绪,善于交流,善于引导,发现其情绪变化,并能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帮助他人解决内心的困苦。 一是分析客观事实,彼此的需求是不是得到满足;二是分析其表情以及肢体语言。通过锻炼,培养自己内心的能力。 及时沟通的重要性就在于内心不积压一些负面情绪,当两人之间出现一个不问,另一个也不说的时候,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所以,在沟通之前控制好情绪,先平息好自己的心情,调整好心态。 另外,对待生活中的分歧和误会保持平和的心态,慢慢培养默契度。 当然最重要的是能够耐心聆听,相互理解,用爱和关怀去感化对方,不轻易指责。 如果两个人都能够笑着接纳对方的快乐与忧伤,包容缺点,放大优点,就会得到愉悦的体验。 3)明确底线 你的伴侣是否希望在TA难过的时候独处,是否介意你一整天都在玩手机,是不是你觉得无伤大雅的玩笑对TA来说却是一种伤害。 这些问题很简单,但是答案会帮助你了解TA的底线,而知道TA的底线是尊重TA的最好方式。 快乐,可以传递;忧愁,可以倾诉。 把快乐传递给伴侣,伴侣会以自己的方式和你一起享受这份快乐,把忧愁倾诉给伴侣,对方也愿意帮你分担这份忧愁。 一份痛苦,两个人一起承担,痛苦就会减半; 一份快乐,两个人一起分享,快乐就会加倍。
点 击 图 片 阅 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