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直播精华(上)——内家拳的学习思路与无极桩入门

 武谈 2021-01-21

首先,很感谢有这次直播的机会,借着这个直播平台,跟各位朋友聊一聊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内家拳。

当初写《内家拳的正确打开方式》一书的出发点,主要是为内家拳爱好者,特别是那些暂时找不到明师,靠自己摸索练习的朋友,提供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内家拳的思维框架,和一个相对完整的、修习内家拳的功法体系

学内家拳,光靠愿意学,下苦功是远远不够的,还得会学,知道学什么,怎么去学。正如前人所说:“苦练三年,不如明师一点。”

其实咱们在上学的时候,常常会听到老师强调:要想学习好,得有个好的学习方法。其实本书想实现的,就是这个目的——给大家介绍一套好的内家拳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不仅仅是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勤奋努力。更重要的是,要梳理清楚学科的整体逻辑脉络;掌握每一个概念、定义的具体含义;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安排每一步的学习。同时,每一阶段还要有具体目标,有具体考核标准。通俗点说就是,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明白自己练的是什么,能说清楚为什么要这么练;最后所练的各种功法都能转化为身上真实的功夫,看得到,摸得着

能做到这些,就是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很多人学拳练拳,崇尚各种秘诀、秘传,崇尚各种神奇的、速效的功法,甚至只认同这些东西。目前有不少宣传武术的网络文章、网络资料,也都用这种方式博眼球。说实话,在现如今的网络时代,各种心法、理论、秘诀以及功法资料,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不夸张地说,只有你练不过来的,没有你找不到的。

有条件的,可以正式拜师学艺,请老师传授指导。没有条件的,网上的各种视频和文字资料,也是很丰富的,而且里面不乏过去秘不外传的真东西、干货。然而资料虽多,所欠缺的就是能帮助学者梳理一个明白的学习思路,类似索引、指南的东西。这是学习体系中很重要的一环,是能帮助学者学懂、弄通,把东西练到身上的关键。

这就是学习方法的价值,也是本书的立意所在。本书的内容,针对的是内家拳入门阶段,首先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把这几个问题解决了,学者在思想上,就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内家拳的拳理,也就能比较稳妥地迈进内家拳之门。

第一,厘清内家拳的概念。

内家拳,作为一门具体的技艺,有其自身的定义和定位。一方面,它不是难以揣摩的玄理神通,而是人人都能练上身的实际拳术技法。另一方面,它也不是轻易就能学会的普遍常见的打斗技术,而是需要按照独特的功法逻辑、功法体系,经过刻苦练习才能功夫上身的。

第二,厘清内家拳功法体系中的一些重点概念和理论。其中,内家拳功法和人体的对应关系是重中之重。

大家需要注意,内家拳跟其它的武术或体育运动一样,也是要先设计某些锻炼方法,作用于人体,然后经过一个过程,取得一定效果,最后通过人体实践出一种新的运动形式。这个道理好像人人都懂。但是现实中,很多人往往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一点。他们把内家拳当成一种外挂装备,好像一练内家拳,就像身上戴了件宝贝,自然就具备了某种功能。而事实是,内家拳的功法起效,也是要通过对人体的刻苦锻炼来实现的。

所以我们的身体,才是我们在练习内家拳中,需要紧紧抓住的关键的关键。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内家拳功法与人体之间的关系,搞清楚每一项功法锻炼的是人体的哪些地方?是怎么锻炼的?这些功法的理论又是如何有别于其它运动的(内家拳之外)的训练方法的?

在练习之初,我们要先把这些基本概念搞清楚,然后才能投入实践。

我们都知道,从事现代体育运动,都要有一定的人体生理学知识,知道锻炼人体的哪些部位,开发哪些方面的功能。同时,对于运动中的各种概念,都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内家拳也是如此,并不是懵懵懂懂地练就行了。我们也得遵循类似“运动生理学”的原则和理论。尤其是要研究功法与人体的关系,我们就必须先把“人体”构成弄清楚才行。这一部分知识是内家拳理论的重中之重。学者把这方面的概念和原理梳理清楚,练习起来才有针对性,才事半功倍。只不过这种生理学,有内家拳自己特色的一方面。

第三,内家拳功法特有的“内部”通用法则,即内家拳有别于其它武术和健身功法的地方。

内家拳法的种类、门派众多,其功法必然有某种共通性,才能统称为内家拳。这种独特的通用功法体系,或者说是功法原则,是构成内家拳体系的基石,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第四,构成内家拳体系的几大“类型功法”。

搞明白了人体构造,那么具体怎么锻炼呢?我们总结了传武训练中,针对人体的筋骨、气血、内动的专项功法,又在每种类型中抽取了几个典型功架作为例子,供大家参考。

对内家拳感兴趣,但是不知道如何入手的朋友,可以通过尝试这几种功法,对内家拳的实际训练有一个初步体认。练过内家拳,但是进展不明显的朋友,可以将所学功法与这个体系相互比对、印证,在技术逻辑方面查漏补缺。

第五,两种著名的内家拳功法——易筋经和桩功。

这两项功法可以说是内家拳功法的通天柱,属于根本性的功法。所以每一项书中都单列了一章。即使如此,也只能算是浅尝辄止。因为这两项功法贯穿了内家拳训练体系的始终,它们对人体的锻炼效果是生长性的、长久起效的,具体功效是随着修炼境界的深入不断提升的。所以语言文字很难完全表述清楚。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经年累月的实际练习中去体认。

这里我们借直播的机会,给大家讲一下无极桩的入门方法

无极桩首先是要让身体习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松静态,也是内家拳的基本态。一切内家拳的东西,都是建立在这种状态上的。

我所学的无极桩以“四要调形”为核心,以构建人体上的“双十字”结构为达标验收的标准。

这是一个可以视为是“人体二次生长过程”,是以月和年为计时单位的。现在我简单地给大家说明一下这个人体发展演变的过程。

1、最初的调身、定站姿。摆正骨架,放松肌肉,自然呼吸即可。

2、通过呼吸带动肩部的起落,体认呼气时身体肩背部自然放松的感觉。把握住“松”是与“紧”相反相成的另一种肌体运动形式。

3、表层肌肉的放松、下坠,产生“沉”,拉伸关节,牵引骨节的内部支撑结构发生改变。

4、新骨架结构的建立:

1戳腰坐胯,建立躯干部位的第一个十字结构。这是内家拳整体桩架结构的第一基石。

2挑顶竖项,疏通脊柱,建立躯干的实轴。

3圆背空胸,建立躯干部位的第二个十字结构。这是内劲转换的枢纽。

4肩松肘沉,躯干内劲向空间延伸的第一步。

5、给肌体一段发育时间,小腹会充实,撑开两胯,两腿内侧的经筋会膨起,两腿必须向两侧打开,才能感觉两腿内侧的经络舒畅。无极桩的终极形态,可以称之为“太极”桩。

6、气血滋养全身的筋骨,“四要”自然拓展放大,逐步生出浑圆桩。后背十字扩张,左右两半身前裹抱,如抱参天巨树,周身合住如卵形,成初级的浑圆架。

给大家解读一下这四要:

1、戳腰坐胯

两胯左右横开,两臀瓣的筋肉随之横向舒展开,会给尾闾和小腹让出一点位置。

身体阴面(正面),腹腔内膜就多了一点膨胀的空间。小腹会有一种松圆、饱满的感觉。

身体阳面(背面),尾闾不再被臀肉夹裹,因此可以自然下沉一点,带动骨盆后缘向下沉坐,练习者感觉身体坐在了两腿组成的凳子上。

如果是敏感的人,还可以感觉到腰椎五节松开,而自然出现的同时向上、向下、向后的膨胀舒张感,腰弯向后填满,整条脊椎像戳在骨盆上的一根旗杆,此之谓“戳腰坐胯”。

“戳腰坐胯”到位之后,就建立起了躯干部位的第一个十字结构。这一点非常重要,是内家拳桩架结构的第一基石。

2、挑顶树(竖)项

“戳腰坐胯”形成躯干下半截的十字支撑结构之后,随着尾闾的自然松沉下坠,会产生一股力量顺着脊椎同步上升。这股劲儿由腰而背,直到头顶,把头颅像帽子一样顶起来,这就是“挑顶树项”。此时,人会感觉精神一振,头顶心“百会穴”处产生向上顶的力量。这个顶劲,不需要刻意强做,站在那里,自然就有。

注意,挑顶竖项和戳腰坐胯是一对上下对称的力,会引导脊椎纵向舒展,时间久了,督脉自然会贯通。在气血的滋养下,脊椎将会从下往上重新“生长”一遍,像大树的树干一样,变得很粗壮、很充实,而且生机勃勃。从“易筋”的角度讲,整条脊椎可以视作一条大筋。这条大筋如果锻炼出来,也就形成了内家拳所谓的“大龙”。

3、圆背空(涵)胸

脊椎从下往上的“生长”的过程中,当向上的力量经过胸椎十二节的时候,胸椎会有一种向上挺拔之力,这称之为“拔背”。这也是一种自然出现的劲感,不必强做。

拔背之力会使胸腔——肋骨和背椎、胸骨扎成的那个“笼子”,端正、膨胀。这时练习者的体态,虽然没有明显的挺胸动作,但是身姿会显得很挺拔。

同时,拔背劲儿会在两肩胛骨之间分化成左右横撑之力,将肩胛骨向左右撑开,肩胛骨横拉,则会把背阔肌、斜方肌牵引开。背部肌肉、筋膜会自然出现拓展膨胀,圆实后靠的感觉。待背部筋骨结构定型之后,会形成一面圆似锅盖的“小肉盾”——真是肉长成的小盾牌。有的内家拳派保留着老的说法,叫“龟背”,指的就是这种形态。

拔背劲儿生成“圆背”效果的同时,还会带动胸腔整体向后吸吞。胸腔整体后撤了,练习者的两膀的筋膜就产生相对的向前运动,在两肩、两肋处形成包裹之势,从而形成“空胸”的形态。

这个人体结构变化的顺序,是拔背为因,圆背为果,空胸随之自然生成。不能颠倒。太极拳谱上多写作“含胸拔背”。有人,就真的试图通过“含胸”来做出“拔背”,结果往往落了一个“窝胸驼背”的不良结果。大家要注意这点。

普通人身体一般是上实下虚,胸部肌肉最易紧张,胸部紧张就会引起呼吸紧张。在做动作,尤其将要用大力气时表现最明显,就是胸部一挺,气一憋。强调“空胸”这个要领就是要改变这个状态。将胸放松下来,只是放松下来还不够,将胸部可能产生的紧张,都解脱掉,一丝不留,搬“空”它。无论什么动作都不要引起胸部的紧张,就跟胸肌不存在一样,是为“空胸”。这样任何时候,气息都是通畅的,气息通畅,劲力也就通畅。

4、肩松肘沉

“圆背空胸”建立的,是躯干部位的第二个十字结构。这个结构,是人体内劲转换的关键。在此基础上,两膀横开后,大臂骨会像脱臼般自然向下松沉。这份沉重感初步可以传递到两肘,此之谓“沉肩坠肘”。再传递到两小臂,两小臂顺着这份沉重感一内旋,将手心转到后面,两肘出现略横撑之形,此之谓“肩撑肘横”。此时两腋下自然空出一拳左右的距离,整个人躯干部位的筋骨结构,像一把将要撑开的伞。

至此,身体已经具备了“浑圆”的雏形,浑圆状态,在身体状态上的表现就是上文所述这四个重要变化,这四个重要变化是身体开始进入内家拳状态的四个基本要素,是最初的基础。以此立下基础,才可以在身体上构建内家拳的身体结构。

这个,就是一个桩功自然生长变化,自然演化的过程。通过这个我们可以看到,桩是可以成长的。无极桩,可以自然生“长”成下一个桩——浑圆桩。宋氏形意拳的桩功体系,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成长过程的基础上的。(待续)

刘杨,河北派形意启蒙,后学习孙氏内家三拳,师承孙存周老先生弟子张烈先生。又习李旭州——张贵良一脉宋氏形意拳,师从吴炳文先生,同时受师叔魏春先生指导。后又得咏春隐士传授咏春拳法和心法。

南派拳法还曾学习白鹤拳棍,师从罗战军先生;鬼脚拳,师从罗战军先生和“根哥”。又得臧学范老先生一脉传人李世义老师指点梁派八卦。

其余涉猎意拳、吴氏八极。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