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乙肝患者的舌诊和脉诊,有什么特点?

 金坛区 2019-10-21

我们在乙肝的诊治中必须重视舌诊与脉诊。

“有诸内,必形于外”,

舌象、脉象,

能够反映机体生理、病理上的细微变化。

察舌质、舌苔以及舌下络脉,可以直接反映人体津液的盈亏与脏腑阴阳的盛衰虚实。

舌质颜色可明确疾病的虚实寒热,察舌苔可协助辨证分型,察舌下络脉可明确经络血脉脏腑的瘀滞情况,还可为判定疾病预后提供依据。如肝病患者大多病程较长在疾病初期,多见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薄白的表现,则为肝气乘脾,肝郁脾虚之象;若患者早期,常可出现血分伏邪,出现肝经血热之病机,患者多可出现舌质淡红、边尖红、舌上有小瘀点这一特点,我们将此舌象作为本型辨证论治的特异性体征,治宜凉血解毒为主;若患者肝郁脾虚,日久脾虚湿盛,湿热相火内盛,疾病缠绵难愈,则可见舌质偏红、舌体胖大、苔白厚腻或黄厚腻之象,出现这样的舌体,则表明疾病进展,出现湿热相火之象,治宜化湿清热之桃红化浊汤;而肝病后期,郁久化热,郁热相火灼伤肝阴,阴津亏虚,阴虚内热,则多见舌体瘦、舌质红而少苔之象,此为阴虚相火之象。

此外,还可通过观察舌质的润燥,了解津液的损耗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并可判断疾病预后。如《温病条辨·下焦篇》中第2条:“温病误表,津液被劫,心中震震,舌强神昏,宜复脉法复其津液,舌上津回则生。”

若舌质湿润,多属可治、易治;若舌质干燥、芒刺无津者,多属难治。若见舌质暗红或发紫,甚或见瘀点、瘀斑者,均为内有瘀血之象。

肝病临床中一定要注重观察舌下络脉。“舌下络脉诊法”当首推《诸病源候论》,诊断时要求观察舌下络脉的神、色、形、态等方面内容,即要观察舌下络脉的颜色、形态、舌下瘀斑、单支多支不同络脉等的色、形、态的常与变,对协助诊断脏腑气血是否通畅,经络营卫运行是否调和,有无气机阻滞、瘀血阻络等均有很大帮助。若舌下脉络迂曲、增粗、深紫、黑色以及局部增生多表示体内瘀血阻络,其迂曲、增粗的程度,颜色的深浅可表明瘀血的严重程度。据其舌象表现,可反映相应之病机、病位、病性,为确定治疗法则、选方用药提供一定的依据。

脉诊是中医一大特色,甚至可以说是中医的绝活和标识。长期以来,中医界都把脉诊作为别阴阳、辨脏腑、论虚实、断病机、定治则、判断预后的重要根据之一,在辨证求因及审因论治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临床诊治中,我们极为重视脉诊,可根据不同的脉象,了解疾病的证候属性、病情的轻重及预后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指出脉诊的重要性。常谓“治病必求于本”,而脉象常为疾病本质所在。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脉诊经验,常常在临床中舍证从脉。

肝病患者多见弦脉、数脉、滞脉、涩脉、沉脉、革脉、弱脉、细脉等而患者往往并不呈一种脉象,而以复合脉为主,如沉弦脉、沉细弦脉、沉弦弱涩脉、沉细数脉、细数脉等不同组合的脉象。

肝病初起,实邪交争,可见脉沉弦而有力或弦滞;若病程日久,气血亏虚,鼓动无力,故而重按乃得,沉细无肝病日久,阴血不足,脉道不充,或病久入络,瘀血内阻,气机不利,则可出现脉沉弦涩;或病久伤精耗血,精亏血少,则可出现脉沉弦细弱涩或革病程日久,郁热伤阴,阴虚内热,则可出现脉细数之象。

此外,脉象还可呈现或补充肝病患者症状之外的病机表现。肝病患者多有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之证,则经脉拘紧而多见弦脉。

如患者临床以胁痛为主,胀痛明显,脉应以弦为主;若脉象除弦脉外又见涩滞脉,则多提示患者患病日久,出现瘀阻脉络之象,此时当在行气疏肝同时加用活血通络之品;如肝病患者久病阴伤,阴虚内热,当见细数脉,但见细弱脉,可见此人营血亏虚,脉道不能充盈,治疗之时当益气养阴,补益气血。

一例患者以腹胀为主,饮食不化,服大量健脾药无好转。我诊其脉左关弱,乃知其为肝气不足,木不疏土之证,遂重用黄芪、柴胡、升麻、山萸肉等以补肝益气取得佳效。

正如《景岳全书·脉神章》云:“脉者,血气之神,邪正之鉴也。有诸中必形诸外,故血气盛者脉必盛,血气衰者脉必衰,无病者脉必正,有病者脉必乖。”即通过脉象的变化便可反映患者脏腑之盛衰、气血之多少、疾病之进退、邪正之强弱等。且脉象与四时相应,《素问·玉机真脏论》云“春脉如弦……夏脉如钩……秋脉如浮……冬脉如营”,加之长夏之缓脉,被认为四时气候变化的正常脉象,故又称为“四时五脏平脉”。如脉应四时,则属无病,反之则为病。即“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逆四时,为不可治” 。

正常情况下,寸脉、关脉当显,而尺脉当蛰伏于内,重按可得;若尺脉外显,则多为肾气虚弱之象。外邪之时,脉常为浮;气血亏虚者,多弦细;脉有力为实,无力为虚。诸如此类情况不胜枚举,均为临床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辨证诊疗依据。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