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太极如何才能真正松下来?

 tjboyue 2019-10-21
锻炼放松的途径


初学太极拳的人,开始一般都有一个僵硬的过程,这是应该允许的正常现象。因为当你刚刚接触, 还没有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之前,必然是精神紧张、动作生疏,往往是顾此失彼,此时要求你“一动无有不动”,动作谐调而松柔,那是难以做到的,精神紧张必然带来动作上的僵硬。

因此,应该允许初学者有一个生疏而僵硬的初学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记住动作顺序、路线和方位,弄清虚实、顺逆和力点。

当学员基本上学会了拳架套路之后,教练就应该及时地提出放松的要求,并且要强调太极拳的这—特殊要领,同时要求从以下几个环节上锻炼,逐步做到周身放松的要求。

一是从正中求松。

放松,一定要在身法中正的基础上寻求,否则容易出现松懈、松斜,以及跪膝、突臀、幌肩等病。

二是从慢中求松。

陈氏大极拳要求快慢相间, 对初练者来说,特别是在未能放松之前;要强调练慢,从慢中才能逐节检查全身各个部位放松的程度,细细品尝放松的味道。

三是从缠绕中求松。

动作必须注意走顺逆缠丝的螺旋劲,从缠绕之中求放松,因为太极拳的松柔是在螺旋中形成的,所以必须从圆活旋转中求放松,时刻注意四肢的顺逆缠丝,直来直去的动作则很难育松。

四是从关键部位入手,寻求节节放松。

比如把松肩与坠肘、塌腕结合起来,做到节节松沉,节节贯串。从蚕蛹、毛毛虫的蛹动状态中去悟节节松动的规律。

五是从紧中求松。

太极拳要求全身各个部位松沉,必然加大下盘的支撑负担。因此,上盘中盘的松沉必须是建立在下盘稳固的基础上,尤其是在锻炼低势拳架时,下盘就更加吃力。实践证明,拳走低架最有利于增强下盘的稳固,也只有下盘扎实,才更有利于腰以上各个部位的放松,同时也有利于虚腿的灵活性,从此处可以理解松与紧的辨证关系。为此,平时就要注意锻炼低架,锻炼下盘,特别是独立步的支撑力,而为周身放松创造条件。

六是从推手中练“吃亏”入手,借对方之力来锻炼放松。

推手,主要练借力的技巧.而借力,必舍已从人,顺遂对方来力。推手时,往往是越怕输的人,精神越紧张,也最容易犯僵硬,丢顶,拱架之病。所以,我们主张开始练习推手时,要从练“吃亏”入手。要敢于让对方进来,练习能吞、能容的本领,练放长、练大幅度的引进,不怕吃亏,不怕输,而是有意识地借对方 的来力锻炼自己的松活、引化本领。

此外,

陈照丕先生还主张从发劲锻炼中求松,他提倡在练拳的第一个阶段,要练习猛打、猛甩,猛蹋、猛跌,猛蹿、猛落,从中求松。也可以参考。

太极拳“松”的境界
1
松柔

“松柔”是太极拳功法中的要求,是对自身而言,是在运动时使身体进入松柔状态。要想做到柔,首先要做到身体的放松,松是指肌肉的松开,而肌肉的放松又必须首先依赖于精神情绪上的放松,使精神情绪配合肢体进入松柔状态,而不是松懈,一点力也不用。身体做到松柔可避免僵滞现象出现。

从太极拳的走架来看松柔,要求在运动时做到动作似行云流水,舒缓飘逸,轻柔圆活,连绵不断,这样不但可以使演练者身心合一,融于天地,融于自然,达到物我两忘、物我一体的境界,同时也使观看者受到自然之美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真所谓“形美感目,神美感心”,这是其它拳种无法比拟的内修特征。

过去,老前辈常讲“有心求柔,无意成刚”,可见,要想求得柔需用心去求。求刚比求柔容易得多,正如现时推手比赛中,多是因对方之力过大、过刚,而已因不能放松柔化,形成内滞外僵,造成相互抗力,比力,大多是力大者胜,力小者败。如果能做到不卑不亢,彻底松静,使对方之力无处着落,柔之妙法得心应手,方能由背转顺,反败为胜,即可体现出松柔的重要,显示拳论中所讲的“以柔克刚,借力打力”之奥妙。

2
松沉
“松沉”是太极拳术重要的功法,是过去不外传之绝秘,是在完成身体松柔的基础上,使体内意气与肢体动作的配合,完成体内意气圈的形成,达到内外相合之要求。松沉的达到首先应做到太极的身法含胸拔背、松肩、沉肘,特别要注重气沉丹田和尾闾中正之身法,这是完成松沉的关键。
松沉注重于体内,体内的活动是以神意气来完成的。所以,首先要做到气沉丹田之身法,丹田是稳定重心之源,是存养内气之所在,通过不断地练功存养丹田之气使下腹充实,达到壮实命门培养中和之气的目的,使中和之气壮旺,打通任督二脉,使腰隙内劲大增,对养生与技击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尾闾中正身法则是完成松沉的根源,是完成身体上下的组合,使意气上下通达,通过任督二脉,促进体内中和之气及意气圈的形成。
具体的做法是在完成含胸、拔背、松肩、沉肘等身法的同时,使气沉于丹田,腰胯放松,尾闾前送,小腹上翻,意托丹田,命门后撑,使裆吊起,这时即可感到意气随着身法的完成,向下直达脚底涌泉穴,能使意气松沉得下,下盘才能稳定,上身才能灵活,两脚才能生根,发放时利用地面的反弹力,使意气由下向上直达作用点,这即是体内意气圈的形成。
3
松随
松随是在松柔、松沉的基础上,进而与对方摸劲的一种功法,是进入推手时自身对松柔、松沉、松随的体验。柔、沉、随都是在松的前提下来完成的,拳论中讲的“不丢不顶、舍己从人、沾连粘随、随曲就伸、引进落空、人刚我柔渭之走”等,都离不开松随的配合。松随是在交手时自身的一面,因太极拳在击技上要求做到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借力打人,所以说这是太极拳的技击核心,是在柔和静的主导下进行的,是道家“反者道之动”的方法论在太极拳击技上的具体运用。
在技击中松随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即是为了克刚。松随是有一定限度的,应在“随”过程中产生粘依,才可以使对方在得力的进攻中变为被动,使身体在平衡的状态下变为不平衡,这样才能有进击对方的机会。如在两人交手中,对方用阳来,我必须用阴走,对方用阴走,我必以阳随,这即是松随中的不丢不顶、舍已从人、沾连粘随的体现。可是,这只有松随的一面,无法达到使对方失控落空、拔根之效果,必须在松随的过程中配合粘依,才能达到阴阳相济。这是进入懂劲的关键,正如拳论中讲“走即是粘,粘即是走,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在走与粘的变化中,走化为粘依创造条件,粘依为走化达到效果。两者缺一不可。要逐渐达到粘走合一,只阴不阳起不到粘依的效果,达不到我顺人背、得机得势;只阳不阴达不到从人走化、以柔克刚。
4
松放
松放是完成松柔、松沉、松随后得到的最佳效果。太极拳技击的特点,概括起来不外乎“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慢打快,以小力胜大力”等,而这一切皆是在松柔、松沉、松随的主导下进行的,这皆是道家“反者道之动”思想的具体应用。因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有着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的规律,太极拳把这一辩证真理应用于技击实践的战略之中,是对武术理论的一大贡献。
太极拳是根据阴阳学说和五行、八卦演变之法,结合人体内外运行规律,形成刚柔相济,动静相间的健身、防卫的独特拳种,阴阳之变化在拳术运动中无时不有,处处从矛盾的对立到统一,达到阴阳平衡之效果,其内涵极为丰富,能由认识矛盾来解决矛盾,这便是太极拳的深奥所在。松与放在拳术中也是矛盾对立的统一,在技击上,松是完成发力的前提,不是懈,是意识指导下的松,而不是无意识的松,无意识的松即为懈,太极拳要求做到体松而意紧,意紧是行功中内劲的修炼。放是内劲的形成,太极拳内劲是从松柔中练出来的,所谓内劲,即是以意念为引导及肌体的调和所产生的功力。功力是由松与紧的矛盾对立到统一而产生的。所以在发放时,必须周身放松,只有当身体的肌肉与体内的意气同时协调起来时,才能真正发挥出人体的巨大能量,如精神紧张,必然导致肌肉僵紧不能放松,动作就会反应迟缓,也无法与体内意气相配,这样肌肉就不能松柔、富有弹性,就不会产生快速强大的爆发力,就有碍技术动作的发挥而且给心脏造成压力,不利于生理健康。所以,要正确的进行太极拳训练,训练得法能调节机能,平衡阴阳,养先天之元气,补后天之不足,使人体精力充沛,身体强壮,更主要的是使身体从僵滞中解脱出来,使各部肢节放松,去掉肢节的局部动作,达到周身一家、浑圆一体、一切服从于整体。
松在技击中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紧。紧不是僵,是在发力的一刹那,神气调动周身的运动,配合松柔、松沉、松随功法,利用地面的反弹力及丹田之高压所产生的爆发力,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技击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