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泉:那些幽静与欢乐的时光

 wenxuefeng360 2019-10-21

罗泉古镇上的盐神庙,戏楼与正殿保存完好

摄影|刘乾坤


故乡的记忆,除了亲人,便是美食的滋味!罗泉古镇,因为其嫩滑的豆腐而一直在我的记忆中占有很深的痕迹。
罗泉古镇位于四川省资中县境内,与内江市威远县和眉山市仁寿县接壤。历史上的罗泉以盐业闻名,曾经富甲一方,随着地下盐卤的逐年减少,逐渐淡出盐业市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与盐有关的遗迹和故事,每年的春节依然可见当年的繁盛,舞龙的盛宴长达五六个小时,在焰火的欢腾中,罗泉升腾出春节民间的热情!

生爆肥肠是资中一带的独特美食

摄影|刘乾坤

现做的鲜粉是都市人很难品到的乡村美味

摄影|刘乾坤

地域特色美食——豆腐包子

摄影|刘乾坤


故乡的记忆是美食的滋味
生长在沱江资中段的我,很小的时候就会听到年长的人念叨罗泉豆腐。那个时候交通不便,能把罗泉豆腐运到县城贩卖的可能性太小,而我们要到几十里外的罗泉去尝尝,也是一种不可能。当我18岁参加工作了,才有机会出差到罗泉镇,我们当地叫罗泉井,因为罗泉在古代时盛产井盐而得名,并且有“先有罗泉井,后有自流井”一说。《盐法志》记载'资州罗泉井,古厂也,创于秦。'由此可见,罗泉的历史非常之久远。经过秦汉、两晋南北朝、隋唐至宋元等历代的扩展,到明朝洪武年间,罗泉镇已初具规模,在清雍正八年还设立了资州罗泉分州府。由此可见,罗泉镇的历史也是是罗泉盐业的发展史。
到了罗泉,必定品尝罗泉豆腐,老人们说,罗泉的盐是一绝,罗泉的豆腐也是一绝!据说用罗泉的井盐腌制豆腐干是绝配,罗泉的井盐可以穿透七块豆腐干,七块豆腐干叠起来足有7厘米。现在没有罗泉井盐了,但罗泉的豆腐依然好吃。罗泉豆腐采用天然泉水与黄豆为原料,用石磨磨出豆浆,再用盐卤点制,成品特点细、白、嫩、绵,很适合软烧。
我个人喜欢罗泉镇上的家常豆腐和豆腐包子。家常豆腐是红烧的家常味,有点类似川菜中的名菜麻婆豆腐,把肉末与姜蒜炒香,加豆瓣,掺汤烧开,下豆腐块小火烧制。豆腐包子是将豆腐切成2厘米厚的块,然后用刀切较深的口子,把调好味的肉沫灌在里面,取了豆腐包子的名字,可以煎炸,也可以软烧、烩煮,鲜香嫩滑,可以做成红味也可以做成白味,老少皆宜,自选口味。另外就是火爆系列是这一方乡土的特色。
火爆系列的主料是内脏为主,有腰花、肚头、猪大肠等。锅里油温极高,用我们的话说是烧得很辣了,切好的肚花下油锅,随着“滋”的一声,冒起腾腾的蒸汽,香味开始弥散,老板兼厨师飞速的将泡姜泡辣椒入锅翻炒,不及三分钟一道菜就上来了。这就是火爆,还有火爆肥肠、仔姜炒牛羊肉、炒田螺。就在火爆端上来时,刚感受了凉拌青豆的酸辣之后,随着上下齿的一碰合,青豆的青香开始追逐刚才味蕾对于酸辣的亲近,田园的感受在口中浸润开来。火爆讲究高油温与猛火,刚下锅的肥肠在翻炒三五下之后如散花般舒展开来,乡厨瞬即倒下几滴白酒,锅中立马腾起一米高的火苗,炒锅开始离灶颠翻,那些极将入胃的美味在空中飞翔着,很快就会被一双双竹筷逮住进而消灭殆尽。
除了豆腐,在资中县城都能细细品尝,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品尝资格的罗泉豆腐,非到当地不可。豆制品是中国人为世界奉献的一道健康的美食,有的地方长于做豆腐皮,如我们在浙江的新昌的豆腐皮极薄;有的地方长于做豆腐乳,如四川合江的先市豆腐乳软糯鲜香;而资中的豆腐包子香软嫩滑,在别的地方还没有遇见这样的滋味!
这些烹制豆腐包子的小店都散落在古镇的街头巷尾,成为游人聚集的地方,彼时的游人多为同乡,好这一口,要么来了个愿,要么是带外地朋友来此。也有不少人,是冲着罗城古镇一些精美的古建筑而来。
 

刘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10年(1830年),有前后两院,中间二楼一底为刘家小姐的闺房和绣楼。刘家家训严格,教育后代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其淳朴的家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摄影|刘乾坤

罗泉古镇的老街很多都是清朝和民国时期的老建筑

摄影|刘乾坤

罗泉古镇全景

摄影|刘乾坤

罗泉古镇:川中第一龙镇
站在罗泉古镇后面的山坡上,可以看到罗泉镇的全貌,随着珠溪河的蜿蜒布局,镇子起伏错落,宛如一条长龙,罗泉镇因此又名龙镇。而组成龙镇的重要节点,便是九宫一寺八庙,在岁月的流逝中,有的宫庙业也消失,现在还存留着盐神庙、城隍庙等古建筑,横跨珠溪河的子来桥现在依然是行人过往的重要津梁!沿老成渝公路行进,在珠溪河边远远望去,青瓦绵延数华里的龙泉像一条卧在山间的巨龙,因而罗泉有着川中第一龙镇的称谓。 
每天清晨,九十余岁的老人韩资广便要到罗泉茶馆喝茶聊天,这个茶馆是罗泉镇上的老茶馆,古老的来子桥是连接古镇的南北要道,也就串起古镇上残存的古迹如罗泉盐神庙、福音堂,罗泉井会议旧址等,也串接着青瓦木门的乡村生活记忆。
罗泉古镇是资中旧时产盐的经济重镇,是成渝高速公路的必经之处,所处地理位置是资中、仁寿和威远三县交界的地方,在清朝及更早的年间是富甲一方的名镇,那时这里井架如云,是川中产盐的大镇。清代《盐法制》中记载:罗泉的井盐始于秦朝,兴于宋,衰与明,复于清。
清朝同治年间,这里达到历史上的鼎盛,共有盐井1500余口,年产盐达2200余吨,罗泉的盐主要销往川西南一带,也有盐商将盐运至成都沿茶马古道到达遥远的西藏。元代的史书对于这个产盐大镇也有过记载,称这里是当时蜀中十大产盐基地。
沿着青石铺成路宁静而幽长,刚下过雨的路面满是泥泞,一位老人说这条街原来叫横街子,指着远处那些翘角飞檐的古建筑群说那就是盐神庙。
这是中国的盐神庙之一,建于清同治年间。盐神庙不是供出家人修行居住的庙宇,而是因为行业的需要而建造的行业祠堂。盐业在清朝再度兴盛,盐商们为了祈佑盐业发达,同时为了方便集会,因而在盐业富商钟氏一族的主持下,于清同治七年(1868)筹资修建了这座盐神庙。
之所以供奉管仲,是因为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制定盐业大法的人,他在齐国为官时,提出了垄断盐铁批发生意,建立国营和私营相结合的经营体制,正是这一时期,他制定了盐政大法——《正盐筴》。
整个盐神庙占地面积2700余平方米,进大门后要穿过高大的戏楼,这个戏楼曾经是罗泉盐业发达时大家娱乐集会的地方所在,戏楼下的院坝近千平方米,是看戏喝茶的地方,大殿之上自然是主神管仲的神像了。他的左边是红脸的关公,右边是火神祝融。关公在民间是忠义、勇敢的化身,也是民间信奉的财神,很多的帮会与行业都供奉这位红脸英雄。

盐神庙的建筑装饰极精美,山墙上的灰塑历经风雨依然惟妙惟肖

摄影|刘乾坤

子来桥头的早上,是商贩集中的地方,不到中午,豆腐就会卖光

摄影|刘乾坤


罗泉镇在以前辉煌得如天上的星星闪耀,当时叫罗泉井,隶属于资州府,在清雍正七年,资州府曾在此地设立了罗泉分州府,辖今天的仁寿、威远和资中三县,可见当时盐业的发达。经济的影响力促使当时的政府另眼相看,这里的店铺众多,五里长街就因那些灯火通明的盐井与盐商的逐渐发展而形成,三教九流云集,贩夫走卒蜂拥,数十家茶馆迎送着客商坐商的春来暑往,赌馆酒楼打发着老中青的闲暇时光。今天的罗泉没有了经济支柱,更多的人到外面经商、打工,平常的罗泉是老人们的世界,唯有春节,全家团圆的时节,在外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呈现一个天伦之乐充溢的喜庆古镇,而春节初五的舞龙胜会则是罗泉一年的欢乐高度。

罗泉龙灯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迎龙灯。罗泉龙灯种类繁多,如青龙、白龙、老龙、大龙、彩龙、板凳龙等,罗泉龙灯最具特色的是耍龙人在正月十五吃'龙肉'

摄影|刘乾坤

火龙,年的欢乐滋味
节庆舞龙是华夏民族的一种习俗,但像罗泉这样长时间的却是少见。大年初五,我们驾车奔泸州而去,途中经过罗泉,在球溪镇下了高速沿老成渝路前往罗泉吃豆腐。正月的初五显得有些冷清,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正想离开,碰到成都影友说今晚有火龙。
原来镇上的人都到下街上一个农家乐的院坝中看龙灯扎制了。跟随当地老乡的脚步来到农家乐,正在搭高台,三张八仙桌叠加到两米多高,上面再用条凳搭成架子模样,这种高台通常是狮灯的道具,在四川民间一般是武狮文龙,龙灯是用对联、拆字等文人的方法来体现一种高度,而狮灯则用武功来展现绝技,所以这种表演不曾见过。夜色渐渐暗了下了,组织者宣布春节龙灯会开始!
一条长龙开始从人群中跃出,四周七彩的民间焰火开始喷射,高达数米的焰火将夜空映得通红,人们开始欢呼,龙围绕着高台做着各种动作,最后一步一步爬到了十来米高的条凳上,在焰火中呈现出升空飞翔的态势。
在欢呼声中,这条龙以极快的速度下到地面,从下街往上街舞动着行走,每家每户备了祭品,当龙来到自家门前时便燃放鞭炮,小孩们万分喜悦地在前后奔跑着,白日的寂静被夜的欢腾所替代,原来每家每户都在等待这一刻的到来。
罗泉由于宜日的繁华,古老的街道长达几华里,在21点左右,龙达到了十条,鞭炮声此起彼伏,舞龙队伍间相互赛着龙姿龙的色彩以及焰火的高度。当地一位老人说,最好的是临近一个乡村蒋大爷做的,可以喷射到两层楼高,按三米的层高计算那就是六米。找到正在休息的焰火工,看了捧在条凳上的焰火喷射器——就是农家种的竹子。
而在罗泉镇上做生意或者居住的原乡人,会给龙灯队伍一些红包,或12元或24元,也有给上百元的,舞龙都没有人会在意给多给少,全看一个心意与新年的祝福。
临近午夜时,连接两条老街的子来桥上停放着一辆重庆牌照的新车,他们专程前来请罗泉龙灯祈福的,一条巨大的彩龙围着新车舞动,鞭炮焰火和礼花共同为这辆车带来新年的祝福和平安的祈祷,一路的焰火彩龙表演直到凌晨才慢慢结束,让一个古老的乡镇有了一年中的美丽结尾和新年的吉祥祝愿!
 
跟我一起行走山河
十年以后,还在想念的石梯蒸鱼
一份海鲜酱的诞生
到盐亭,你能触摸到华夏5000年的文明
木里大寺:遥远的朝圣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