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公认的家庭资产配置准则,你必须要懂这几点

 阿布的书柜 2019-10-21

对于刚开始接触投资理财的朋友,最长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产品太多,我想学都不知道怎么学。

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国际通用的资产配置法则——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象限图。

如果已经了解过的,可以直接跳到第三段,我会说一下这个配置方法如何更好地适用中国家庭。

首发公号 进入金融界 原创不易 多多支持

标准普尔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信用评级机构,他们调研了十万个资产实现了稳健增长的家庭,分析他们的家庭理财方式,总结出来的就是——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

在这个方案中,把家庭资产分为四个部分:

日常生活中要花的钱:占总资产的10%

保命的钱:占总资产的20%

用来投资实现大幅增值的钱:占总资产的30%

实现稳健保值增值的钱:占总资产的40%

具体给大家分别讲解一下

首先,10%的钱要用于日常生活,比如衣食住行,大家可以简单的记一下账,就记一个月就行。

看看这个月花在日常生活的钱有多少,比如一个月是2000块钱,那一共留出6000到12000就行,也就是3-6个的日常开销。

这样如果出现特别的变动,比如失业了或者想要创业初期没有收入等等,都是可以留足缓冲期的。

这部分钱可以存在银行活期或者货币基金中,要求流动性要高,足够安全。

第二是保命的钱,要占20%,这部分就是用来买保险的,利用保险的杠杆,以小博大,无论是得了任何疾病或者发生任何意外,都不会对家人产生特别大的影响。

不会因为你出了事,而让一个家庭崩溃。

这里简单说一下保险,保险最主要的有这四种: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和寿险。

重疾险是给付型,简单说就是你得了病,无论你花了多少钱,保险公司都是直接给你上保险的保额。

比如你花10万上了一个50万的重疾险,你得了重疾之后,只要医院确诊,保险公司就会给你50万,无论你治病花了多少钱。

重疾险缴费是比较多的,而且越年轻越便宜,一般来说30岁上50万保额,一年可能要近1万块钱,交20年。

医疗险是报销型,花多少报多少,还是上面的例子,保险公司给你50万之后,如果你治疗花了100万,医疗险就能给你保险100万或者90多万。医疗险也比较便宜,一年几百就能有百万的保额。

意外险是你出了意外就会给你的钱,比如出了车祸等造成残疾或者死亡就会直接给你或者你的家属一笔钱。意外险很便宜,几百块钱就能有几百万的保额。

最后是寿险,这个看家庭情况,有钱可以上,这个就是保身故的,你身故了,就会给你的直系继承人一大笔钱。用了资产传承挺不错的,可以合法避税。

第三是实现资产大幅保值增值的钱,占30%。

这部分可以投资于股市,基金以及房地产等市场,这部分就是要追求高收益,不能太过于保守,也是大家最可操作的部分。

你学习的理财知识,主要就是提高这部分收益。这里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我,以后重点也是讲这部分,

世界公认的家庭资产配置准则,你必须要懂这几点

第四部分是实现保值增值的钱,占40%。这部分钱是家庭稳定的核心,不要让这笔钱受到风险。所以最好是放在长期银行理财或者信托中,保本是第一位的。

以后你自己的养老生活或者孩子的教育都要从这笔钱出,筛选产品是这部分最重要的。

方案是死的,但是人是活的。

有很多朋友一开始接触的时候,都很吃惊,觉得自己一年就10万块钱,衣食住行10%也就是1万块钱,根本不够用啊!

保险花2万来买,简直就是疯了。

世界公认的家庭资产配置准则,你必须要懂这几点

所以大家就要根据自己情况来调整方案了,这个比例是你家庭最终的家庭资产配置比例,但是过程中也要有先后顺序。

第一要留存的是你日常生活的钱,要保障你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再说别的。

连饭都吃不饱呢,还配置个啥。

第二是保命的钱,虽然保险这东西,很多人都很反感,但是很重要,不能因病返贫。你买保险时候就当把钱存银行了,这样心里就好受点。

第三就要看你的人生阶段了,如果你刚毕业或者30岁以下,就先把钱用于大幅增值,多投资于股票、基金等市场;如果你已经成家了,养家压力大,就先着重资产的保值增值,买一些长期理财或者信托产品,等家庭稳定后,再来投资高风险产品。

首发公号 进入金融界 原创不易 多多支持

每个人或者每个家庭情况都不一样,万万不可生搬硬套。

保值增值>大幅增值>保命的钱>日常开销

这个大概的比例,大家心里要有数,不要过度开销,每个月量力而行,存一些钱。

也不要因为钱少而把钱都用于高风险投资,孤注一掷,不留后路。

切记:资产稳健增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心态是第一位的,方法是第二位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