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的意义不只是“扔东西”: 斩“断”物欲 “舍”废弃物 脱“离”执念 日本有一门新学问叫“终活”,就是人生终结活动,其中一项就是从40岁以后的处理物品。40岁开始物品大量断舍离扔扔扔! 50岁---处理赛车登山等青年时期之最爱的运动器械工具等,处理掉90%的书籍; 60岁----处理不动产和家具,留一处简单好管理交通方便的,或干脆去租一套生活和整理打扫方便的小房子住。整理银行存折股票证券信用卡等,只留1张的最方便的银行卡 70岁-80岁-处理汽车,开始完全依靠公共交通的生活。处理艺术品古玩等收集品,走出对嗜好品的执着。精简和处理相册,留最小限的照片,并电子版化留一份给孩子。 80岁以后,逐步解约各类网络的I D(比如邮箱,淘宝,支付宝,优酷,酷狗,K歌等等等等),只留一个电子支付。处理掉大部分锅碗瓢盆等家里的其他日用品。住房的处理和最后的手机微信QQ解约要具体委托某人或某公司。 生活简单化,周边清洁化,内心淡定化,说去养老院玲包就走,不给社会和儿女留垃圾和负担。 老龄社会的新常识! 受其启发,所以所以,我将大学以来仅存的系统学过的专业教材类书籍统统下架扔扔扔,估计到终老也不会再看这些书了,其实学过的专业知识早以沉淀在思维里并不断融入在更新的知识结构中,过去的化学专业,自考的北外的英语专业、人民大学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函授的国际金融与会计专业,在职社科院的世界政治与经济专业、北京大学的公共管理专业(MPA),在北京搬家至少10余次中还能留下的这些专业书,彻底扔扔扔! 整理下架这些书,想想从年轻一路走来还是很拼的,在最美好的年龄学化学用化学。在没有小孩的单身日子里工作业余时间学完了英语、会计两个专业的所有课程并老老实实拿到大专毕业证书。在生小孩休产假到孩子三岁期间学完了工商企业管理本科所有课程并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之后在孩子成长中,在工作业余时间里,系统学完了社科院研究生班和北大MPA的全部课程,经过一轮轮搬家留下的这些东东就要与我告别了,减负减压也要从“断舍离”开始,也才能更好地牢记初心,砥砺前行......[偷笑][偷笑][偷笑][玫瑰][玫瑰][玫瑰] “最好的自律就是断舍离”[强][强][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