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制内请人帮忙,避开这三个雷区才不容易被拒绝

 有印 2019-10-21

最近,办公室内部爆发了一场“战争”。
起因是美姐让小李帮忙做个表格。
美姐本来有事要出去,领导又催交表格,从领导办公室出来,她在楼道边走边喊:
“小李,快把表格做好,领导急着用呢。”
美姐是单位的老资格,小李还在试用期,经常帮美姐干活。
美姐喊了半天,见小李在椅子上纹丝不动,也不回应,于是又说:
“小李呀,你干嘛呢?没听见我说吗?领导催的急,快把你手里的活放放,先做表格。”
这一次,小李一改以往温顺的样子,不客气地说:
“美姐,这个活是领导安排给你的,不是我的本职。还有,我希望下次你请人帮忙的时候,客气一点。”
小李话一出口,整个办公室的人都愣住了,更是把美姐噎的够呛。
小李做错了吗?
我觉得并没有。他虽然是新人,却给我们这些“老人”上了生动一课:
职场上请求帮助,不能你想怎样就怎样!
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很容易被拒绝,影响同事关系。工作中,想请同事帮忙,应该注意避免3大雷区。

雷区一:定位错误

把对方当成自己,把问题完全抛给对方,让对方思考如何解决。
我以前在档案局工作的时候,有外单位同志来查档案。一开口就说要查2000年调整工资的档案。
调整工资的文件有中央、省、市、县的,有调整在职工资的、退休工资的,还有调整公务员的、事业单位的,不说清自己的情况,难不成让我把所有关于调整工资的档案找一遍吗?
我问他在什么单位,什么事需要查档案,退休时什么级别,调动过哪些单位。这一问下来,还是说不清,只说现在工资不对,人事部说需要到档案局查档案。
我只好和他们的人事部沟通,这才弄明白需要查的档案有好几份,除了档案局,还需要和其他单位沟通,而且有一份必须得到省局去查。这样来来回回沟通,花了我2个多小时,整个工作计划被打乱,晚上不得不加班。
这就是典型的没搞清楚状况就让人帮忙,结果就是给别人带来困扰,如果正赶上对方心情不好,本来能帮也可能会一口拒绝。
工作中,这样的事很常见。看到一句话,就拍照发给对方,让人家找这句话的文件出处;请别人改材料,改到多少字、突出什么主题完全不说;请别人替值班,需不需要和主管说一下、该走什么流程,全然不理会。
请求帮助时,有的人会只想着给别人一个宏观的概念,即:我需要帮助。
但是具体怎么帮、帮什么,没有讲明白,让对方一头雾水。 
自己不提前做好相关工作,导致别人在帮忙时进退两难,为了帮你这一个忙还得做很多额外的事,心里憋屈甚至讨厌你,下次一定离你远远的。

雷区二:被动等待

有的人喜欢含蓄的表达方式。
比如,我不高兴了、遇到困难了,希望别人能觉察到,然后主动提出来帮自己的忙。
这种思维在情侣之间很常见,在职场上也有不少人,存在这种幼稚思维。
特别是刚工作的人,总希望办公室同事在乎你的感受,事事为你考虑。
我们单位有一个小实习生,做事总是出错,老挨批评,人很低落。闲聊时,我问他为何出现这种情况。他说没有人教他怎么做,他只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
听他这么一说,我觉得他还没有做好身份转变,运用的依旧是学生思维。
体制内的工作有一个特点,一个萝卜一个坑,大家在各自岗位上做各自的工作。
每个人都很忙,没办法也没义务像老师一样手把手教你,或者追在你屁股后面问:哪里不会?哪里需要帮忙?
如果遇到一个特别认真负责的老同事带着,那是极其幸运的。大部分还是,你主动问,大家才会告诉你怎么解决。
不要把职场当学校,更不要把同事当老师。
遇到问题,指望别人主动来帮你,一旦愿望落空,就埋怨同事不好,这种心态,很难有好人缘。

雷区三:情感绑架

我见过一些平时关系不错,但因为请对方帮忙未果,两人关系僵化甚至决裂的例子。
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情感绑架。
单方面地认为俩人平时关系亲密,一开口对方保准答应,为你上刀山下火海。
但是我想说,你内心戏真的太多了。
人与人相处,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获得别人的帮助,要感激;被人拒绝,要理解。
有的人会说,如果换做我,我肯定要帮。可是你不是他,怎知他的感受?
人家不帮忙肯定有不帮的理由和难处,如果相互体谅,朋友还能继续做,如果心怀怨恨,别人尴尬,自己难受。 
那么,请别人帮忙,如何做成功率才会高呢?
请记住四个字:化大为小
请人帮忙前,先把问题拆分成一个个小问题,找到自己最搞不定的环节,再去找人帮忙,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慌乱,把自己能做的、不能做的都一股脑地倒给别人听。
即使是同一个单位、同一间办公室,也是有的人能力强、路子多,有的人束手无策。
不要觉得任何一个工龄比你长的人都能解决你的问题。假如你向一个没什么能力的人求助,恰巧他又是个大嘴巴,没等你的问题解决,闲话被传的到处都是。
一定要冷静分析,请谁帮忙成功率最高,找对人就成功了一半。
我之前和几个同事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在我和同事A核对数据时发现了错误,而这些错误是另一个同事B负责的。
这不是B第一次出错,我判断是他的统计方法出了问题。
第一次发现错误时,为了节省时间,我没有告诉B,而是自己改了过来。但是如果再次出错修改的时间会很长,工作环环相扣,进度受影响,大家都要跟着加班。
于是,在这次改正的时候我和A说,不知道是不是B的统计工具不对,上次也是这个地方出错。
我想着A和B私交很好,现在又是一个团队,如果A私下里提醒B ,可能比我直接说效果会好。
万万没想到,10分钟后,B冲进我的办公室,冲着我喊:“上次的数据哪里错了,错了还能检查不出来?我一直用这个工具从来没错过!你有什么话为什么不当面和我说?!”
当时我被吓懵了,大脑一片空白,无言以对。
这件事让我彻底明白,“我以为”永远是我以为,不基于事实地想当然,结果当然很糟。
我对A其实并不了解,贸然找他帮忙只会弄巧成拙。
找了错的人帮忙,不仅不会解决问题,还可能引来一场风暴。
那么,找对了人,对方就一定会伸出援手吗?
未必。
还要看你如何表达。同一个问题,描述的不同,结果也不同。
如果你把问题说成一座大山,会压得对方喘不过气来。
即便真的有难度,你也要把你能解决的部分说出来,降低问题的难度系数。
为了打消他的顾虑,你还可以说出给他的好处。
比如,公积金贷款需要同事担保,你可以承诺,到时候你也可以给他担保。
假如你纠结要不要换岗位,想让同事帮你出主意。
不要直接问对方你该怎么办,因为也许对方和你的领导私交甚好,万一传你领导耳朵里你就被动了,再或者她怕得罪两边领导而对你含糊其辞。
要想听她的真心话,你可以和她讨论两个岗位的利弊,在互动中,她可能就表达出了真实想法。
请别人帮忙本来就是给人添麻烦,对方难免会有排斥和拒绝的潜意识。
如果你不能清晰地描述问题,不能说明白需要对方干什么,甚至把一个庞大的问题没有拆分就扔给对方,那结果只能是失望。
要知道,全心全意为你考虑、排除千难万险去帮你的人,只有你的父母,别人没有这个义务。
如果你的所托确实难度大,也要做好被拒绝的准备。
举手之劳的忙愿意帮,耗费大量精力还没啥好处的事,恐怕没几个人愿意,这是人的本性。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不会太失望。
在困难的时候要想获取更多、更有效的帮助,除了表达技巧,还要功夫下在平时。做好你该做的一切,关键时刻,才有人愿意帮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