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已失传的古代奇术“孤虚”,是一门怎样的绝学?

 传统文化管窥 2019-10-21

孤虚,是中国古代一门非常神秘的学问。从出土文献来看,至少在战国时代就已流行此术。古人或认为它是九天玄女所传,或托名黄帝、风后所著,虽未必可靠,但也表明其渊源十分古老。


由于古代关于“孤虚”的书籍大都失传,我们今天已经很难确切地搞清楚,“孤虚”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问,包括哪些内容,有何用途?不过,通过一些残存的文献及片段记载,我们还是能大致了解些许这门古代奇学的面目。

从古代资料来看,“孤虚”是一门方术,《后汉书·方术列传》中就载有此术,并将它与风角、遁甲、逢占、日者等方术并列。后世的命理、风水等数术中,也都有“孤虚”术的应用。


同时,“孤虚”又是一种古代谋略之术,主要应用于军事、政治等领域。比如:春秋时越国著名谋士计倪曾向越王勾践进言:“夫兴师举兵……必察天地之气,原于阴阳,明于孤虚……”约成书于战国时的兵书《尉缭子》中,也记载“今世将,考孤虚……”

《南史》载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少时曾习孤虚之术;宋代著名兵书《虎钤经》载有“孤虚之法”;到了明代,还有人建议在军中设立掌孤虚之士……

那么,究竟什么是“孤虚”呢?


一种观点认为,“孤虚”是与五行“旺相”相对的一个概念。古人往往将“孤虚”与“旺相”相提并论。像东汉经学家赵岐注《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的“天时”:“谓时日支干,五行旺相孤虚之属也。”

古人认为,随着四时的变迁,五行(木火土金水)也受自然变化而变化,其规律为:当令者旺,令生者相,生令者休,克令者囚,令克者死。比如,春季属木,所以木在春季当令为“旺”;木生火,所以火在春季为令所生,故“相”。

而“孤虚”是相对“旺相”来说的,是“旺相”的对立面。简单来说,“孤虚之术”就是专门用来研究敌方弱点在什么地方,何时有可趁之机,以便对其进行打击消灭的克敌制胜之学。

也有观点认为,“孤虚之术”源于我国干支纪法的六十花甲子,其推算方法为:


在我国干支纪法中,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共配成六十对,俗称“六十花甲子”。将60个干支对以10对为1旬,依次分为6旬,则每旬开头的干支对,其天干都为“甲”,故称“六甲”

由于地支有十二个,天干只有十个,所以在每一旬中,总有两个地支空余。古人就将一旬之内,没有天干配对的空缺的两个地支,称为“孤”;而将其所对冲的两个地支,称为“虚”(地支有所谓“六冲”: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于是六甲旬内的“孤虚”分别为:

“孤虚法”在古代数术(在数术应用中常称“空亡”)、军事、政治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具体是如何应用的,又有多种说法:


有人认为“孤虚”主要是指方位而言,比如古代兵家讲究“背孤击虚”,就是要背靠“孤”方,向“虚”方攻击,方能破敌;谈判时也讲究坐于“孤”方,为有利,坐于“虚”方为不利。

但此说似乎有些死板,不合于古代兵家因敌变化之道。于是又有人将“背孤击虚”引申为:在军事行动中,要令己方抢先处在有利地位(“孤”位),而令敌方处在不利地位(“虚”位),然后进攻作战。

还有人认为,古代作战时,高明的统帅往往不会将兵力完全投入战斗,而是预留一支机动部队,就像六甲旬中空缺(没有部署)的地支一样,这就是“孤”战斗中,一旦发现敌方有薄弱之处,或可乘之机,则立即命此部队向其“虚”处攻击。这种“以孤击虚”的谋略,往往能出奇制胜。据说在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便是运用这种谋略的高手。


对此,你怎么看?你觉得哪种观点更符合古代的“孤虚之术”?

/完.

~如果您觉得还不错,

别忘了点赞、转发和关注哦!

~您的举手之劳,

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与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