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而不思则殆:说得不清楚,才有利于你想清楚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0-22

自言自语(七十六)含糊的作用

我们看到过很多重要的事情,记载或说明却是含糊其辞。撇开预言、谶语不说,比如佛经、老庄的文字非常精炼、抽象,看得人云里雾里的,一时间,难以确切的明白其中的要旨和涵义,这时候即便挝耳挠腮、冥思苦想也不一定能有所突破。

学而不思则殆:说得不清楚,才有利于你想清楚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越是重要的东西,越是如此的不明确。这其中的原因,应该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哲学所要描述的是普适的道理,普适道理,注定了不能限定条件来说明,要不然难以应用到全部场合。因此在不带条件的说明下,你很难知道具体指的哪一个?可以说,这些普适道理并不指哪一个,实际上也就是指的任何一个。

这听起来很矛盾,其实是相容的。普适道理就像一道牛顿方程式:F=ma,描述了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但是这个方程式并不确指是哪一个力,但是可以应用到任何力的分析上。佛经与老庄的道理一样,它的道理不确指哪一件事,那是可以应用到任何事上。

第二方面,读过哲学不等于掌握,须通过含糊来引导你去参悟。比如我们说一句话,如果连续不断、啰啰嗦嗦的说个不停,听者一般是抓不住重点,也就不能理解到你要表达的意思,过多的信息淹没的要表达的意思。

说的少却不会,比如一句简单的陈述句,就搁在哪儿,言犹为尽,说者已经停止。这时候,你的大脑就会自觉地要去闹明白对方要讲的到底是什么,就在你开动脑筋去理解的过程中,说者的意思开始在你的心里落地生根,所有的参悟开始作用于你的内在,化作你的思想。孔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过去的古诗、古词、古文,我们都死记硬背下来,少时不理解其中的涵义,在年长的现在,其中很多的意义浮出水面,翻然感悟到其中的涵义,就是一种实例。艺术的含蓄美,就在这其中体现。

所以,好多时候含糊的事情出现,最开始你摸不着头脑,没关系,只要你坚信:说得不清楚,才有利于你想清楚。后续的经历和顿悟,自然会使得你拨开迷雾,深刻地明白那些表面含糊不清的言语背后的真正含义,当然,这需要时间。

2019年10月21日,武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