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行、不行、不行...”别让你的“不行”固化了孩子的思维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0-22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主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孩子的启蒙师,规范和指导孩子的行为,培养孩子学习成长习惯。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行为,就是在看到孩子做某件事的时候,如果孩子的行为没有和家长的想法吻合,就按捺不住的对孩子说:'你这个样做,不行。'

我们就曾组织过一次亲子互动会,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做手工,因为主题是开发和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所以更注重的是孩子去做,家长在一旁陪伴。可是随着孩子的动手制作,开始有家长跃跃欲试了。因为孩子毕竟还是心智太小,能力也不强,所以总是容易把线条画的弯曲,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抛开模仿范本,随心所欲的创作。

孩子玩的很开心,家长却心急的不行,开始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制止。

'你这个颜色都涂外面去了,这是不行的。'

'不能这样做,你要按照图纸上面的说明来。'

'你不行,来看妈妈怎么弄的。'

到了最后,整个手工课堂可以说是成为了家长们的角逐大赛。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家长们总是否定孩子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然后把自己的理念强行的灌输到孩子的思想中,这其实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是非常不利的。

“不行、不行、不行...”别让你的“不行”固化了孩子的思维

家长为什么总是对孩子说'不行'?

1.对孩子的行为表示不赞同

每个人的思想观念都是存在偏差的,这是因为年龄、知识文化内涵、所经历的差异所带来的。孩子的想法很天真,他们在幼儿阶段更多的是学习模仿,这个时候也是他们最敢于尝试的阶段,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所以很多行为都是带着试探创新性的。可是在家长看来就不是这样子的,很多行为带有一些危险性或者和标准答案不同,又或是同家长本身的想法有冲突,这个时候家长就会表示不赞同,对孩子说出'不行'的话来打断或者否认制止孩子的行为想法。

2.家长太看重自身感受

可能有些家长太过于看重自身的想法,觉得自己的想法都是为了孩子好,只要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就肯定是对的,对孩子也是有利而无害的。所以她们经常强制性的把自己想法灌输给孩子,从而不在乎孩子的自我观念,认为孩子年龄小什么都不懂,放任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就是错误的,所以就经常对孩子进行否认,说'不行'。

但事实就在于,孩子成长阶段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是对思维发展与动手能力的培养训练。如果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被打断,就容易给孩子的成长发展带来影响。

“不行、不行、不行...”别让你的“不行”固化了孩子的思维

孩子经常对孩子说'不行',会有什么影响?

1.打击孩子自信心

探索发展阶段的孩子都是天生带着一股勇气和自信的,他们大胆的发挥自己想象,喜欢去尝试自己喜欢的和想要做的事情,但如果家此时此刻面对孩子的尝试请求表示不赞同,就容易造成孩子的自信心降低,不再敢于动手尝试,心里会多出很多顾忌。

2.造成孩子思维固话

'不行、不行、不行…'很多的不行就像是条条框框限制和束缚住的孩子的思维,让孩子的思维固化。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很多时候一件事情都有很多歌解决办法,一道数学题都有很多算法可以得出答案,一篇文章可以有不同方面的分析。孩子是很具有探索和创新思想的,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太过多的否定和限制,不利于孩子发散型思维的形成。

“不行、不行、不行...”别让你的“不行”固化了孩子的思维

3.容易造成孩子叛逆心理的形成

如果我们的想法经常被他人否定,时间久而久之,随着次数的逐渐频繁,我们都会产生:'凭什么我就要听你的?我觉得我就是对的!你不让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

对于学习发展阶段的孩子也同样如此,如果家长过多的对孩子进行否定和限制,就会增强还自己的叛逆心理的形成,很多时候家长不让做,可孩子就越产生兴趣想要去做,就像想和家长'唱反调''对着干'。

所以说,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不行',容易造成孩子叛逆心理的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曾有一次同亲戚朋友去夏威夷旅游,来到了海滩边,亲戚家的孩子认识了越与其年龄一样大的美国小孩,俩小孩玩的很开心,在沙滩上玩耍嬉戏。但当他们准备下海玩耍的时候,亲戚就开始不安起来,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去太深的地方哦!记得注意安全,如果浪开始变大,马上就回来,不要再呆海里,知道了么?'

与此同时,那位国外家长却对着自己孩子挥手,鼓励大喊到:'孩子!向大海里冲!冲到你能到达的最远的地方!妈妈在这里看着你!'

这一瞬间,我突然就明白,为什么美国会有这么多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因为他们从小就接受了来自于家长的鼓励式教育,鼓励孩子去勇敢的尝试,去迎接挑战探索未知。

根据解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思维发展培训黄金阶段是在2到6岁这个阶段,等孩子到了八岁,大脑就已经开发了75%以上,随意当家长要想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一定就尽早,不要过多的限制于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不行、不行、不行...”别让你的“不行”固化了孩子的思维

家长应该怎么培养孩子发散思维

1.让孩子学会主动思考问题

孩子对世界是充满好奇的,当他们有了自我意识的时候,就开始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个时候孩子简直就是行走中的'十万个为什么',这个时候家长在耐心听取孩子问题,给予回答的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分寸。比如,有的问题是孩子力所能及可以通过查询书籍找到的答案,或者自己动手能知晓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就让孩子去自己解决吧,这样子他们才会对问题了解的更透彻,也可以让孩子多主动思考问题。寻找答案。

2.尊重孩子的想法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这不是关乎对错的问题,有的时候每个人所适应的方法也是不同的。面对一个问题,家长不应该强硬的把自己的想法观念强加给孩子,而应该多听听孩子怎么说,了解孩子的选择,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帮助孩子养成探索创新精神的必要。

3.不要过多干涉孩子

当孩子说出自己想要去做什么事情、或者正在做一个什么事情时候,家长要做的只是给予些许建议,而不是意见,更不是直接去干涉孩子的行动,这是对孩子行为的否定,容易打断孩子的思维。所以,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想法先去大胆的尝试吧,只要是在合适安全的范围内,都是可以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

探索过程是未知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其结果也是具有无限可能的。孩子愿意去主动尝试,就不要限制孩子,更不要经常对孩子说'不行',每一次的否定与阻止都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阻碍。

让我们多一些细心与耐心,陪伴在孩子身边,和孩子共同成长。

“不行、不行、不行...”别让你的“不行”固化了孩子的思维

我是炅妈育儿,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