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刚正不阿的司马光,是怎样一步步让宋朝灭亡的?

 境由心生l559su 2019-10-22

司马光故居

司马光砸缸”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也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来体现司马光从小就有异于常人的冷静和聪明才智。

以前的世界观一直都是“非黑即白”,本以为上了教科书的司马光不仅是个伟大的人,定然还是个伟大的好人

经过时间的洗礼,才发现历史从来都不是自己以为的那样。

比如司马光。

纵然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还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优秀著作,依然饱受争议。

《资治通鉴》是宋神宗给起的名字,寓意是“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此书也被誉为“帝王之书

然而,宋神宗本人其实压根就对司马光的政见不感兴趣,他的两个儿子也没有拿这个当教科书的样子(禁毁起来倒是很起劲)。神宗父子对这部书的真实态度大概是:学习,学个屁。

资治通鉴残稿

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两年,他便积劳而逝。《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光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

“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进资治通鉴表》:

有人说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拿《资治通鉴》来讲,上面看似轻描淡写,其实却很残酷的事很多,想在轻描淡写中发现残酷,需要的是智慧。这是本遍地都是智慧的书,是想上进之人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

“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梁启超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也有人说他的《资治通鉴》属于“明于史而昧于时,百无一用”。

为何如此评价?

因为全书对历代得失的分析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对汉武的评价),缺乏战略眼光,还是传统的小农思维的一套;即便说他对历史分析是对的,也不代表对时局的分析是对的(主观情绪太多,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嫌疑)。

这些评价不能作为判断司马光是否好坏的依据,毕竟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权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是关于司马光做的几件事,导致了他的人设饱受非议。

  • 全面废除了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即位后宋朝年度财政亏空已达1750余万,广大农民被地主蚕食后怨声载道,引发多次暴动反抗。在这种内外忧患、财政赤字的状态下,年轻气盛的宋神宗对宋太祖、宋太宗皇帝所制定的“祖宗之法”产生了怀疑,想通过自己的创新来做出点成绩。

正逢王安石主张变法,试图改变这种困局,神宗二话不说,大力支持。

王安石

司马光本来和王安石是非常好的朋友,在思想上,王安石主张开源,司马光主张节流。因政见不同,经常掐架(期初司马光对王安石的变法也并不一概反对,甚至有人要弹劾王安石时,他还进行劝解和说服。}

直到王安石颁发“青苗法”时,司马光认为县官靠权柄放钱收息,要比平民放贷收息危害更大,因此表现了强烈不满。 王安石死后,他为了泄恨,全面推翻变法开始清算,连曾经保守派的苏轼都站出来反对司马光,利国利民的政策不能推翻,他依然一意孤行。

  • 引发了大规模党权之争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掌握朝政大权,大力打击改革派,本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态度,重用蔡京等一大批奸臣,导致整个朝堂乌烟瘴气,不再忧天下之忧。

通过变法而积聚起来的钱财,也在反变法派执政的几年当中“非理耗散殆尽”。大约三十年后,公元1120年北宋爆发了方腊起义,此后起义不断,大宋再也没有复兴之象。

北宋西夏形势

  • 主动割地西夏

司马光执政之后,怕西夏发兵引发战争,拖累北宋的经济民生,主张把宋神宗所攻占的所有西夏领土,借新帝即位改元的机会,一律主动退还给西夏(也就意味着神宗时期的成绩,全部拱手让人。)

这个举动是所有人不能理解的,即使属于“主和派”,也实属过于窝囊和搞笑。

不出所料,北宋依然挨了打,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司马光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士大夫保守思想的典型代表,尽管他认为“王安石等所立新法,果能胜于旧者存之”,实际却因不满王安石而不择优劣尽罢新法,又将神宗时期军士们用生命夺取的土地,无偿送还给西夏。

司马光

王安石的想法是好的,但可操作性较差,加之用人不当,是为政者大忌;

司马光反对变法也没错,但整个反对派走“文死谏”的道路,也就引发了后面的党权之争。

一个天真,一个圆熟;一个想开拓,一个想守成。

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一个性格饱满的历史人物总是如此,孰是孰非已经难以判断了,但是在送领土给西夏和后期重用奸臣的事上,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